Re: [新闻] 梅姬半天假争议 又怪预报不准 气象局:被

楼主: zonslan (困难不应退)   2016-09-29 04:32:23
几年前有听过一个追风计画的演讲
追风计画可以补足一点模式初始场资料的不足问题
因广大太平洋海域中 没有太多的观测点 模式的初始资料大部分是算出来的
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追风计画用在2009年的卢碧台风
http://agora.ex.nii.ac.jp/digital-typhoon/summary/wnp/s/200920.html.en
不知大家对这台风还有没有印象?
原本数值预报大致上认为卢碧会穿越吕宋北部或巴士海峡南部进入南海
并和北方东北季风明显共伴
但忽然之间 数值预报翻盘 卢碧的预报路径变成北转且远离台湾
就是喂进了追风计画的资料
最后卢碧也正如这些数值的预报真的转向东北 转弯转得非常硬
在网络上找到一篇论文 关于追风计画资料改进数值预报 有兴趣的板友可以参考参考
http://journals.ametsoc.org/doi/pdf/10.1175/2010MWR3582.1
里面有很多2008年辛乐克台风的case 这也是当时非常麻烦的一个台风
※ 引述《dpFish ()》之铭言:
: 我对 CWB 这次的预报表现也是有些疑虑,事后看来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 不过我自己的想法是预报总是有时准、有时不准,
: 要去追打单一次预报“不准”的意义不是特别大,
: 长期统计平均误差才是显示真本事。
: 不过,回这篇文章主要是想提出对于“追风计画”的几个我认为板友明显错误的认知。
: Q: “花了那么多钱去做了追风计画,为什么自己的数据还不用?”
: http://typhoon.as.ntu.edu.tw/DOTSTAR/tw/intro/intro.php (呃,网页有乱码)
: 追风计画的计画目标可以从这个网页看到,
: 简单的说,主要的目标是改进台风的“路径”预报。
: (不是强度,因为没有直接飞进台风中心)
: 实际的方法是,飞机一边飞就一边把资料“即时”传下来,
: 这些资料就是该网页中每个个案页面最下面都有附的“WMO 电码”,
: 如: http://tinyurl.com/h82758s
: 是如天书般的气象编码,记载着每颗投落送量到的垂直剖面资料,
: 包括风、温度、气压和水气量等。
: 这些资料会先传到气象局,然后立即转送到世界气象组织的
: 全球电信系统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GTS) 分享给全世界。
: 这个分享过程和其他各种观测资料是一样的,
: 例如地面测站资料、气球探空资料等,都进入一样的系统。
: 因此,全世界的各大模式的单位都会即时拿到这些追风计画的资料,
: 包括美国 GFS 、欧洲 ECWMF 等,
: 他们要怎么使用这些资料他们会自己决定,
: 但是基本上他们会想办法把这些有用的资料吃进模式中,
: 然后接下来的模式预报的台风路径可能就会有所改进。
: 这也是为什么要在飞机上就赶时间把资料即时传下来的原因,
: 因为各模式都有“关门”的时间,等飞机落地会来不及,
: 以 00Z 的那一报来讲,通常是 03Z 前就会截止资料的输入,
: 然后让超级电脑开始分析和计算。
: 一旦超过那个截止时间,这些资料就无法改进当下的模式预报,
: 而只能用来做事后研究分析了,会相当可惜。
: 而追风计画网页上的图和数据是飞机落地后,
: 再手动更新的,所以延迟时间较久。
: 追风计画已经执行多年,累积好几十个观测案例,
: 事后的验证分析指出,“平均”而言可以改进
: 模式的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约 10~20 % ,
: 虽然听起来好像没有很大,但已经算是相对很有投资报酬率的方式了。
: 而可以从投落送的资料“推估”(警报单中的)暴风半径,
: 算是附加的效益,不是计画最主要的目标。
: 我自己是觉得有时候还满有用的啦,
: 但是我猜测可能还没有建立很客观的分析方式来连结这两者,
: 毕竟有时候飞机飞的路线很不对称,
: 然后怎么从投落送测得的风去换算出警报单中定义的
: “七级风暴风半径”也不是个单纯的问题。
: 也就是说,追风计画的资料有没有用到? (用到模式里)
: 有,当然有,每次都有,而且是用到包含全球最先进的几个模式里,
: 然后我们就有更准确的模式产品可以做预报。
: 顺带一提,因为主要目标是要改进模式的路径预报,
: 所以事前在评估要不要对这个台风进行观测的考量点,
: 是看当下路径预报的不确定性,
: 模式路径预报越分歧的台风效益越大。
: : → nucleargod : 比较想知道CWB是只在警报单写250还是跑数值也用250 09/28 22:59
: : → nucleargod : 要是数值其实用实测资料下去跑,得出这种风雨预测 09/28 23:00
: : → nucleargod : 那还有得说。要是数值真用250正圆去跑,那没得护 09/28 23:03
: : 推 logdog : 现在的问题不是路径的问题 是在于CWB设成250的问题 09/28 23:10
: : → logdog : 你用300下去跑 跑出南部未达标准 可以护 09/28 23:11
: : → logdog : 你拿250下去跑 对不起你被砲到死正好而已 09/28 23:11
: : → logdog : 毕竟出是一定会回头检视过程有没有合理 结果自己搞 09/28 23:13
: 我不知道气象局自己的区域模式里有没有使用到追风计画的资料,
: 但如果有使用的话一定是用原始的投落送资料,就是上述的垂直剖面气象资料,
: 不太可能“喂”给模式“暴风半径”这种资料。
: 原因是,要把观测资料放进数值天气模式中,并且能够成功改进模式预报,
: 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要经过很多小心的处理和复杂的运算。
: (这项技术称为“资料同化”)
: 因此,实务上来说应该不会有所谓“数值用 250 km 去跑”这件事。
: 简单的说,追风计画的投落送资料会直接进到数值天气模式中,
: 而警报单中暴风半径的估计是另外一回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