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aron (一)
2016-08-04 22:10:42天气小观:未来一周,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大活跃
盛夏大气秀除了看夏季高压外,通常一般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台风。
但其实台风只是大气舞台的一个角色而已,何况台风横跨夏秋两季,甚至秋季更耀眼。
因此,真正另外一场盛夏大气秀就是:ITCZ与季风槽的分布
ITCZ有很多种称呼,赤道低气压带,赤道无风带或热带辐合区,
但没人称为赤道辐合槽。
因为ITCZ指的是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的低压带。
不考虑地球倾斜,那么低压带就会落在赤道。
因此ITCZ也称为赤道辐合带、赤道辐合区、赤道低压带、赤道辐合带
不考虑系统干扰,那么从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信风最弱的地方就是ITCZ,
因此ITCZ也称为赤道无风带。
但考虑地球倾斜,系统干扰,
那么ITCZ就绝对不是一条低压环线,而是会随着四季南北移动的某段区。
因此,ITCZ也称为间热带辐合区、间热带辐和带
在北半球夏季,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往北移,因此中间的ITCZ落于北半球,
然而有趣的是,亚太区(亚、澳)的夏季,还有季风。
当季风碰上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太平洋高压),形成季风槽。
因此,观察ITCZ与季风槽的分布就成为夏季系统的的另一场大气秀。
只是无论是观察夏季高压或是季风槽&ITCZ,比起冬季系统的大气秀,
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夏季系统的大气场很无趣。
但是还是可以来观察一下目前盛夏的大气场。
像是这篇的主轴季风槽&ITCZ:
目前从北印度洋到南海到西太平洋上,都是强盛的西南季风。
尤其是奥麦斯的西南气流结合西南季风,
让未来一周的季风槽更加活跃。
在季风环境场里面的每个低压,都是季风槽的结晶。
当然也是季风槽的一份子,
因此季风槽低压的移动,除了改变季风槽的分布,
也可以视为季风槽的延伸。
因此广义来看,季风环境场的低压都是季风槽
(狭义当然是以西南季风撞上副热带高压形成的槽线)
而从现在的西太平洋上来看,
模式预报,由于奥麦斯台风的关系,未来一周,季风不断撞上副热带高压
在西太平洋上形成活跃的季风槽,且随着奥麦斯台风北上,
季风槽延伸重新分布,台湾也落入季风槽区
在季风槽区中,西南季风源源不绝,台湾东方也可能出现低压。
因此南部、东部地区要留意降雨。
未来一周西太平洋季风槽大活跃,除了纳入台湾外,甚至往东延伸。
而北半球热带中太平洋就横著一条长长的ITCZ,
然而,太平洋上除了西太平洋外,
东、中太平洋上的ITCZ都分布在北纬10度左右。
西太平洋上的季风槽则突破了20度
ITCZ为赤道无风带,两侧是东风带,东风波扰动就是著名的产物。
因此季风槽向东延伸,季风槽东端更容易发展出热带扰动。
(东风波扰动进入季风槽后,容易加强扰动的发展。)
事实上,模式就预报,奥麦斯台风北上后,
季风槽的大活跃可能孕育出现一个、两个甚至更多的热带低压。
在季风槽往东延伸的过程,东风波的撞击,也导致后续热带扰动的出现。
因此,未来一周,西北太平洋是热闹非凡的观察重点。
(以上供参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