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天命之年才诞下第一个孩子,是高龄产妇,也是阿婆生子,真拼。这位优秀的艺人小
生,我们希望他留给我们多一点东西,期待他的宝宝降生,但生孩子这件事只能自己痛、
自己生,谁都帮不上忙。生第一胎时,总是喊著疼痛,不再生了,但过了不久,还是会生
第二胎,因为奶孩子的喜悦大于生产的苦痛。
孩子生下来之后,众人免不了七嘴八舌,觉得他长得像妈妈、又感觉像阿嬷。妈妈给宝宝
穿了漂亮新衫,时下最流行的华服,给他说著属于这块土地与文化的床边故事,并且告诉
他,你是哪家哪族的孩子,流着什么样的血液。
我在前篇”牛织观测站”一文提过这台戏的DNA,《牛织》就是陈亚兰的孩子,戏曲演员
、综艺主持人、实力派演员等电视人特质,充份表现在这部戏中;在近代歌仔戏的系谱中
,若我们要为这戏安个位子,《牛织》应该还是电视歌仔戏这一脉,台上主要的演员,也
几乎都曾是电视人。你不觉得看两旁的转播其实也很满足,很舒适吗?
许多网友对曲调、场地、舞台、演员等,都已经有很多指教了。真心而论,我不是很喜欢
这个剧本,但演员本身的戏感与表演,撑起了这个单薄的剧情,我从头到尾的目光都落在
演员身上,每位都精采。特别感谢选角,虽然我心中有更好的织女人选,但这戏其实也让
人无憾了,因为我没有想到咪神可以被开发(娇瞋)成这样子,只有陈亚兰能把咪神的做
成这样,这场的咪神让我此生无憾了。特别是周日场的牛郎与织女,整个豁出去,他们是
喝了多少?!
我觉得这戏的唱词很有调整的必要。美好的词句丰富剧力、堆叠美感;安曲更直接影响
接收者的入戏情绪,歌仔戏中的叙事与表演情绪很多都是透过唱段表现。哭灵这场戏大
家一致好评,除了演技到位,生旦对戏张力外,全幕唱段不停,一层又一层的情绪堆叠,
牛郎织女轮流七字调互诉衷情,更是精采。但大嫂出来搞笑,我瞬间出戏,有点不知如
何是好。
三个导演加三个编剧,这么华丽的编导阵容,容许我进一步问,从哪里我们看得到郎祖筠
,哪里看见江佩玲?我听到了农家曲、瑶池曲,但有点听不到周以谦。这部戏看似集体创
作,却又像是独行风格。这些各擅一方的艺术家,他们在这片画布上的哪处,留下了自己
的足迹?
而网友提到的既视感,看到可爱牛郎兄的俏皮样、哭灵时的丁山身影,好似看见杨团长;
幕表分场,也是似曾相识。开幕的农家曲让我们想到《丹心救主》的卖菜华,牛大嫂吵架
想到了《小巨蛋薛樊》中陈金定的综艺式蛮横;揹老婆婆过溪想到了《梁祝》仕九揹银心
,哭灵想到薛丁山哭亡妻,鹊桥相会时也与《梁祝》结尾相似。当然,传统段子就是那些
,很难不重复,但呈现手法是否可以加些现代新意?面对以上种种的似曾相识,陈团开头
奏乐下得是杨丽花歌仔戏片头,也就不那么违和了。
我晓得有人很在意陈团与杨团路线区隔的问题,但我真的不是这么在意。商业演出,只要
票房开的精采漂亮,就是好的路线,再好的戏没有人看,就是枉然;至于是不是好戏,市
场机制决定。我认为,陈亚兰歌仔戏团这次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纯民间营运模式,不靠
国家资源挹注。纵使票价惊人,四场票房依旧开出灿烂;企业包场又如何,真心感谢企业
来包场,来添歌仔戏的光彩。许多剧团搭著艺术节的顺风车,接受国家与地方政府的邀请
,借国家系统强大的宣传资源,在国营剧场开出精采票房,于地方县市带来上万人潮;这
些都是官方与民同乐的文化政策,立意良善。但国家今天大力补助歌仔戏,倘若明天抽走
所有资源,这些戏剧从业者该何去何从?商运模式才是演出的重要关键。陈团长谢幕时说
,第一次做得好不好,关系著下一出。戏做得好不好很重要,但票房好不好更重要。至于
盈亏,那是剧团管理的问题,销售已经满场,盈亏的责任不在观众,在剧团的执行长。
周六场,亚兰姊谢幕时,我的眼眶湿湿的。为他开心,这么一部作品呈现在2000人的面前
(四场可能接近8000人);也心疼他,这么多的辛苦来催生他的第一部舞台公演。我很喜
欢结束时的温馨气氛,上次小巨蛋的薛樊大戏也是这个味道。我感受到大家真心爱着歌仔
戏,真心爱着陈亚兰(杨丽花),很多人需要怀旧与温暖,偶尔看看故人,让我们忘却现
实的辛苦。但我更在乎的是,现下的人、现下的事,抬头而望不是阴影,是灿烂阳光。
亲爱的孩子,小时候的你只有姓,你属于某个氏族,长大后或许你会见闻于自己的名,又
或许,你的氏族会因着你努力、你的名字而感到荣耀。更重要的是,成长的过程,许多人
亦步亦趋的,跟你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