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德籍老师一句话 李志上发愿“自己的古蹟自己修”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21-09-13 12:38:38
https://www.cna.com.tw/culture/article/20210912w002
德籍老师一句话 李志上发愿“自己的古蹟自己修”
如果台湾人自己不重视自己的宝贝,却一直要外国人来协助修复,这古蹟到底是谁的古蹟

2021/9/12
文、摄影:邱祖胤/照片提供:名襄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位在嘉义民雄乡间的一处透天厝,一楼大厅摆满了待修的庙宇门板,工作人员埋首其间,
处理斑剥的漆块,细心描摹匠师的笔意及色彩。一旁,留着小胡子的修复师李志上不时提
出意见,偶尔稚龄的女儿飞奔过来,抱着他的大腿撒娇……这是一位古蹟修复师的日常。
李志上说,因为疫情有些案子停工,这已经算是比较不忙的时候,平常一年大概有一半时
间在外面跑,案子在哪里,就得亲自跑去,和案主沟通,和建筑师商量,和现场工作人员
一起解决问题。他指著新买的休旅车说,“才开不到一年,里程数已经破六万了。”
https://i.imgur.com/73Ra37h.jpg
李志上(左三)与工作团队在“雾峰林家宫保第”现场进行古蹟修复作业。(照片提供:
名襄文化)
孩子的出生与成长 有古蹟文明相伴
71年次的李志上,外型像个艺术家,他是古蹟修复团队的领导者,也是许多民间庙宇信赖
的顾问,他在台北社子岛的古蹟“李和兴宅”出生,台艺大雕塑学系、南艺大古物维护研
究所毕业,目前是专职“木质彩绘修复师”,曾担任台艺大古蹟艺术修护学系兼任讲师。
李志上说,修复古蹟不是一件浪漫的事,然而当你看着辛苦投入的工程逐渐完工,百年前
的工艺结晶在你面前散发光彩,人们在你眼前赞叹文明与艺术的伟大,一切的努力都是值
得的。
经常可以在脸书上看到李志上一家四口在古蹟修复现场穿梭,太太王书璇和他同样是台艺
大雕塑系的同学,从同学、班对到现在成为工作室老板及老板娘,两人合作无间,一双儿
女的成长轨迹,有无数人类文化遗产及大师作品相伴。
“大女儿出生时,我们正开始着手进行嘉义城隍庙的修护工作,儿子出生时,手边正在进
行‘雾峰林家宫保第 ’修复案。”王书璇笑着,当时老二出生,出院后直接把我们丢回
娘家,他自己就又回去工地奋战了。
从2012年开始,李志上与王书璇这对夫妻档就带领工作团队,陆续完成了雾峰林家宫保第
(南艺大案)、县定古蹟北埔姜氏家庙、台南开基天后宫、嘉义城隍庙、集集明新书院、
屏东朝林宫、八德著存堂、高雄鼓山代天宫雾峰林家宫保第等国内重要古蹟调查与修复。
https://i.imgur.com/avVgLZy.jpg
李志上(右)在“嘉义城隍庙戏台”现场,与工作人员商讨作业方式。(摄影:邱祖胤)
帮古蹟拍X光 修复师化身柯南办案
采访当天,李志上正在进行“嘉义城隍庙戏台”调查案,他带着记者前往现场,那是一处
日式木造房舍,基地面积约一百坪,大正11年(1922年)义顺商号的创办人林宽敏捐钱兴
建戏台,嘉惠乡亲,18年后遇道路拓宽,戏台必须拆除,林宽敏的儿子林文章不舍父亲当
年心血付诸东流,于是将戏台拆到台斗街重建,维持原来样貌,如此又经过一甲子的时光
,直到2009年登录为历史建筑……细数其间沧桑,其实充满在地人的人情与温暖。
李志上说,整栋建筑的彩绘雕刻非常精采,唯一遗憾的是厅堂留下的巨幅人物彩绘,署名
“杨子珍”,翻遍文献却查无这号人物的事蹟。
其实,画师名不见经传,并不影响修复的成败,这只是纯属修复师个人的执念,感觉若能
知道更多当年关键人物的想法,哪怕只是只字词组,也能与之神交,修复时更能心领神会
,更能贴近真“迹”。
有趣的是,李志上一来到现场,就像来到自己的主场,马上化身为柯南,一切蛛丝马迹都
难逃他的法眼。
这一天的工作,是要为“嘉义城隍庙戏台”正厅那张超大壁画拍X光,因为李志上发现,
在这张雄伟壁画的底层,原来应该还画著别的东西,至于到底画了什么?就得进一步透过
科技相助。
在X光还未派上用场之前,专业修复师就能靠着自身的专业与经验,发现老房子的前世今
生与难得的祕密,真的是神乎其技。
李志上说,调查工作是修复工程的基础,以这件案例来说,即使最后知道这幅画底下还有
另一幅更厉害的画,却不一定代表最终必须悉数复原,“要复原到哪个阶段,有许多专业
的决定,对当地民众而言,目前看到的画伴随他们几十年,已经变成记忆的一部分,这也
是必须尊重的部分。”
https://i.imgur.com/frgWaas.jpg
古蹟修复现场,经常可见李志上一家四口的身影。(照片提供:名襄文化)
妈妈心情不好 就带三兄妹去逛美术馆
谈起对古蹟修复的因缘,李志上笑说,也许是跟妈妈有关,“她以前只要心情不好,就会
带着我们三兄妹去逛台北市立美术馆。”
李志上家住台北社子岛“李和兴古宅”,但大家族媳妇难免受委屈,生气时无处可去,只
好带小孩去美术馆吹冷气兼散心,没想到却培养出孩子浓厚的艺术气息。
李志上说,其实他的父亲是做铜雕工艺外销,手艺精巧,家中小孩其实都有受到影响,虽
然父母都没有刻意引导他们走上这条路,但印象中兄弟姊妹都在美术上面很有天赋。
李志上说,念书时一路画、一路念,原本以为自己应该就是走美工科的路,但国中的工艺
老师、美术老师老师却都鼓励他念一般高中,完成大学学业,之后再来想出路的问题,考
上成功高中后,美术老师知道他的志向,介绍他去画室补习,让他顺利考上国立台湾艺术
大学。
“我的运气很好,我的人生阶段都遇到很棒的老师,在你的人生该转变的时候,给你一个
方向。”
不过上大学之后,李志上心中仍不踏实,总觉得自己对创作之路有些茫然,“那时候对自
己的未来其实没有规画跟想像,就是随波逐流,读雕塑系时期,慢慢知道自己喜欢做一些
写实而细致的东西,然后确定自己不适合走创作路线,因为要得奖、拿好成绩,就要做老
师的影子,但我又不会拍马屁……”
直到念大四时,南艺大古物维护研究所来台艺大招生,“那时很神奇,古物所前五届的学
长姊都来自雕塑系,透过他们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还有一个新兴的高度专业领域,而且
才刚起步。我那时候真正想去读的理由是,可以学很多传统工艺技法,漆器、家具、榫接
、镶嵌、安金、彩绘,这些在外面花钱都不见得学得到!”
一个小时的招生讲座,就让李志上决定自己未来的路,也才发现自己的兴趣在工艺,李志
上笑着说:“当时的想法很单纯,我要学很细致的工艺,考试前我给自己设定,读完这个
研究所,我要自己能修玩具,因为有趣,又跟自己的专业符合。”
“如果古物所没来招生,我毕业后应该会去做原型师,制作电影场景模型、道具,或公仔
的原型。雕塑系出来的就是什么都能做,只要是有三维量体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将它复制
出来。”
李志上粗犷外表下,有一颗赤子之心,而且还是玩心很重的那种。
不过这份玩心,很快被导正。
https://i.imgur.com/L1lu0sa.jpg
庙宇的门板不但为精致的艺术留下见证,也为庶民留下珍遗记忆,却因历经岁月摧折而日
渐斑驳、模糊,有赖古蹟修复师的专业与巧手。(照片提供:名襄文化)
德籍老师领进门 欧洲之旅大开眼界
2004年,李志上顺利考上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古物维护研究所,进入油画与彩绘木质文物修
复组,跟随德籍教授魏理(Ulrich Weilhammer)学习科学修复与技术实务。
研究所一年级下学期,魏理老师接下北埔姜氏家庙调查的案子,李志上跟着老师睡庙宇;
研究所二年级时,魏理带李志上及同学们到德国慕尼黑及意大利参加古蹟研讨会。
“去一趟意大利回来,眼界大开,看到人家的教堂、民间艺术的保存是怎样的用心,回来
就开始反思了,我们自己又是怎样面对自己的古蹟?那趟回来之后我就跟魏理老师说,我
这辈子就是要走庙宇修复了,从此对修玩具这件事断念,开始专注在庙宇古蹟方面的研究
。”
李志上在德国及意大利看到教堂的保存方法,“他们的装置艺术的丰富度,其实跟台湾没
什么两样,台湾的古蹟、庙宇其实很棒,但是光是修复及保存方面的用心,就呈现两极的
结果,可见修复及保存有多重要。”
回到台湾后,李志上开始用心投入台湾庙宇彩绘的研究,这一研究又有大发现:“台湾早
期的庙宇彩绘,分北、中、南三大派,风格全部都不一样,但怎么现在全部都变成府城的
风格?从多元开始走向单一。此外,清代留下来的彩绘只剩下五间,日治时期的也愈来愈
少,加上画师开始凋零,风格又趋向单一,我就在想,再过廿年,大概我女儿只能看到丑
丑的画风。当时就有一个想法,应该让我们的后代也跟我一样,可以看到美的东西。”
李志上说,台湾庙宇古蹟修复这个领域的能量,可以说是由魏理带动起来的,也是因为他
才改变文化部的态度及观念,“那时候一天到晚在跟公部门的官员吵架,因为他们都是以
采购法来要求,要求填工程日报表,以最低标来衡量酬劳,把修复古蹟的单位视为一般配
合的厂商,这其实完全不符合文物修复的精神,吵了好几年才变成劳务委托,修复的方式
也慢慢微调。”
https://i.imgur.com/0Q74sET.jpg
李志上的工作团队正在为庙宇门板的彩绘门神进行修复工作。(摄影:邱祖胤)
退伍出社会 户头一度只剩百元
不过,魏理在台湾待了5年就离开了,继续从事跨国的古蹟修复事业,工程更浩大,临去
前他跟李志上说:“你们台湾人的古蹟还是要你们自己修!”李志上惊觉,如果台湾自己
不重视自己的宝物,却一直要外国人协助修复,这古蹟到底是谁的古蹟?被一个外国人说
这样的话,多少有点被瞧不起的感觉,更加深李志上要把台湾古蹟修好修满的决心。
拿到硕士学位、服完兵役之后,李志上仍然回到南艺大担任助理,一方面熟悉业界的状况
,一方法想再扎稳脚步,那时与太太王书璇还是男女朋友关系,却已决定一起打拼,但学
校还是把他们当学生,没有固定薪,两人户头最惨只剩百元。
“还好老天爷还是满照顾我们的,好几次已经想要向家里借钱了,隔天就马上有一笔钱进
来,都是一些之前接的案子的酬劳。”终于在2012年投入嘉义城隍庙的修复案,也是因为
这个案子,让两个年轻人觉得被信赖,决定落脚嘉义,专心把修复案做好,便用城隍庙给
的工程头款成立工作室,开启真正加入台湾古蹟修复的阵营,李志上怀着报恩的心情告诉
城隍庙的总干事说,“你们的门神,我们会用一辈子帮你顾著。”
“不过因为在此之前,很多案子是学校接的,我们只是负责执行跟收尾,做到最后已经没
钱可拿,还要做白工好让案子收尾结束,但许多单位也是这样知道我们的用心,非常信任
我们,像是雾峰林家便是一例。大部分业主、委员跟我们很好,都是真心换来的。”
https://i.imgur.com/lDqoiNw.jpg
古蹟是人类文明的遗产,标注一个地方的文化高度,李志上受到德籍老师魏理的刺激与启
发,全心投入台湾古蹟及历史建物的修复工程。(照片提供:名襄文化)
https://i.imgur.com/1KWkPfI.jpg
李志上为嘉义城隍庙开发文创商品,发现许多民众因为看到拼图,才回过头来到庙里来欣
赏门神。(照片提供:名襄文化)
一组拼图 让民众回头再看古蹟一眼
李志上说,民间对庙宇古蹟的修复,过去一直停留在“修得又新又亮”的阶段,因为要对
信徒有交待,直到2005年左右,南艺大投入古蹟修复研究,慢慢的,文化部的委员们也看
到原来修复是可以做到这样,民间庙宇的修复观念逐渐受到影响,像万华龙山寺,三峡清
水祖师庙,鹿港龙山寺,这些大庙,会开始想要维持古蹟的特色,而不是只有“又新又亮
”这个选项。
李志上认为,古蹟修复就是在跟时间赛跑,全台湾国定古蹟加上市定古蹟与历史建筑多达
992座,根本修不完,而且每一个案子一做就是三、五年,如果不同时推文化资产的价值
,很可能这个古蹟修好,下个主事者没有观念,或民众不支持,又想要回到“又新又亮”
的样子,一切就都白费了。
“修复师是第一线的修复人员,最能感受到古蹟的细节跟美感,把这些美丽的元素转化为
年轻人可以接受的形式,去做一些文创商品,民众自然而然从中去了解到古蹟的价值,比
说破嘴还要有用。像是嘉义城隍庙的门神拼图发行以后,我们发现很多民众是先看到拼图
,再回过头来到庙里来欣赏门神,仔细看上面有什么纹样,牡丹、八仙的图案在哪里?效
果真的满好的,后来我们每进行一处修复的工程,就尽可能朝这种模式进行。
古蹟及历史建筑修复,是一条漫漫长路,但没有人做,这些属于台湾的文明遗产就可能走
样,甚至消失。世间没有不朽的事物,但好东西值得细心呵护。李志上与王书璇夫妇怀着
让女儿日后也能跟他们一样看到美好的事物,费尽心思,他们的热血与热情,不只为他们
的子女,也为更多台湾人留下珍贵的文明遗产。
主题照:古蹟修复师李志上(左起)、太太王书璇及女儿合影。(摄影:邱祖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