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循着汤姆生脚步 走访近150年前早期台湾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21-01-04 02:03:28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2205003.aspx
循着汤姆生脚步 走访近150年前早期台湾
最新更新:2020/12/22 09:02
https://i.imgur.com/6vTHA1j.jpg
甲仙人游永福秉持柯南精神 花18年追寻汤姆生足迹。
文:郑景雯/摄影:吴家升
距今约150年前的1871年4月1日,一名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生(John Thomson)从厦门
搭船前往福尔摩沙群岛(台湾)南部的打狗港(高雄)。原本这趟航行不在他的计画中,
但在马雅各医生的邀约下,汤姆生意外踏上福尔摩沙。
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是最早来台的基督长老教会医疗宣教士,1871年马雅各
准备返回英国,返乡前打算再走一遭台湾教区。正巧,他在中国厦门遇见了同为苏格兰人
的汤姆生,两人相谈甚欢,在马雅各热情邀约下,汤姆生怀着兴奋的心情登船,写下旅行
中国时的意外篇章。
https://i.imgur.com/cVvTbQO.jpg
1871年,约翰·汤姆生(左)在中国厦门遇见同为苏格兰人的马雅各医生,在马雅各邀约
下,汤姆生意外搭船来到福尔摩沙。(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趟旅程不过2周,汤姆生从打狗登陆后,在旗后(旗津区)、猴山(柴山,又名“寿山”
)、打狗潟湖(哈玛星)大约停留了3天,又搭船北上来到台湾府(台南),接着再朝内山
地区行走,行经拔马、岗仔林、木栅、柑仔林、瓠仔寮、甲仙埔、荖浓、六龟里、枋寮等
“熟番”(清朝对纳入治理的台湾原住民称呼)与“生番”(清代指未经教化的原住民)
交杂之地,保留了50多张极为难得的原住民影像,也是目前最早以摄影方式记录南台湾的
珍贵史料。
https://i.imgur.com/yeRI8oQ.jpg
竹筏。图为现今的旗津海水浴场,当年汤姆生搭乘这样的竹筏上岸。(图片提供:
Courtesy of Wellcome Library and Michael Gray)
湿版摄影即拍即冲
不过当时摄影技术,不像今日拿起手机就能拍。从现存汤姆生所拍的影像来看,当时他以
湿版摄影法拍照,拍完照后将底片涂上化学药剂显影在玻璃片上,为了避免药剂干掉,冲
洗过程必须要在30分钟内完成,有如当今的拍立得,只不过冲洗时间较长。
https://i.imgur.com/zN8YtTc.jpg
木栅少女与老妇人。图为现今的内门区木栅教会。(图片提供:Courtesy of Wellcome
Library and Michael Gray)
由于汤姆生多半是帮达官显贵拍照赚取费用,这趟意外之旅虽没有计画拍摄肖像,但当时
西方国家对东方有诸多想像。汤姆生离台后,在1873年发表《南台湾旅行纪录皇家地理学
会报导》,内容详细记载他到福尔摩沙的历程。1877年再将游历亚洲诸国时拍摄的影像与
手绘图配上文字编成《十载游记》。
https://i.imgur.com/LXAQi9p.jpg
木栅女与婴孩。图为现今的内门区木栅教会,根据汤姆生的图说以及专家学者研究,这名
女孩并非婴孩的妈妈。(图片提供:Courtesy of Wellcome Library and Michael Gray。

当时的技术还不能在杂志上排版印刷照片,因此书中出现的版画照,都是由汤姆生先将玻
璃负片再寄给出版社,由版画师将照片里的影像刻出,印制成书。
https://i.imgur.com/vwp4lYO.jpg
右边为汤姆生拍的“木栅猎人”,左边为印制在书上的版画。(翻摄自顺益原住民博物馆
举办的“约和汤姆生1871台湾早期摄影展”)
柯南精神寻找汤姆生 书店老板拼贴甲仙
这些纪录早年台湾影像的照片、版画,在当时成为西方社会对东方国家想像的参考点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影像却也逐渐埋没。
直到2001年,在甲仙开设“普门书店”的老板游永福发表了《花边剪刀》诗集,文史工作
者评为“没有芋头的味道”,认为游永福的诗文少了甲仙在地风味,鼓励他研究甲仙文史
,于是开启了游永福长达18年的时间“寻找汤姆生”。
https://i.imgur.com/NZUfbwr.jpg
游永福在甲仙开设普门书店,却因汤姆生曾经在1871年到访甲仙,开启他长达18年的时间
“寻找汤姆生”。(图片提供:游永福)
研究过程中,游永福发现1871年英国摄影师汤姆生曾来过台湾,且进入甲仙,还留下报导
与照片纪录,他凭著59张汤姆生当年拍的黑白照片,重访150年前汤姆生踏过的足迹与路线
,一一比对当年照片里景色如今的样貌。
按图索骥 游永福踏上汤姆生百年前旅程
游永福循着汤姆生“1871年南台湾旅行地图”,以及汤姆生在照片上的图说按图索骥,在
18年间来回走访汤姆生的路线。
https://i.imgur.com/CS3DI7B.jpg
1871年汤姆生南台湾旅行路线图。(照片翻摄自顺益原住民博物馆举办的“约翰汤姆生
1871台湾早期摄影展”)
游永福和汤姆生八竿子打不著,纯粹只是在甲仙出生,在外闯荡多年后,中年返乡开书店
,何以在百年后要找寻一个英国摄影师来台的足迹?游永福在电话那端用坚定的语气回说
:“儿子小时候都要我陪他看‘柯南’,这种追根究柢的精神,应该是跟柯南学习而来。

https://i.imgur.com/TpvHPg3.jpg
游永福追根究柢的精神,来自漫画人物柯南。(图片提供:游永福/摄影:曾丽云)
游永福回忆,为了找寻汤姆生照片里的“白云仙谷”,早年有爬山习惯的他,略知方位在
哪。“但怎么比对就是和照片里的不一样。”然而白云仙谷位在深山,百年来也没有过度
开发。游永福追溯2008年卡玫基轻度台风肆虐甲仙,好几层楼高的白云仙谷瀑布遭土石淹
没;2009年莫拉克台风来袭,小林聚落瞬间消失,白云仙谷瀑布土石流灾情比2008年更严
重。
https://i.imgur.com/D85CXUi.jpg
甲仙埔与荖浓间的山溪。此为现今的甲仙区白云仙谷。(图片提供:Courtesy of
Wellcome Library and Michael Gray)
直到2011年游永福溯溪而上,终于找到了当年汤姆生照片里的“白云仙谷”,但瀑布却只
剩下半层楼高度。
https://i.imgur.com/ol0ZW1a.jpg
游永福2013年找到汤姆生照片里的白云仙谷,但瀑布却只有半个楼层高度。(图片提供:
游永福)
为了要拍到和汤姆生照片中一样的角度,2013年他协助导演郑立明拍摄《寻找木栅女》纪
录片,再度到白云仙谷走一趟。经过两年的冲刷,上下岩层落差持续拉大,高度已比上一
回多了一层,但仍拍不出汤姆生照片里的角度。
不死心的他,2015年第7度到原地踏查,原先被土石覆蓋的岩石纹理,几经豪雨冲刷,恢复
自然面貌,游永福终于和汤姆生在同样地点、同样的度,看见同样视野。这一刻仿佛让游
永福穿越时空,和百年前的汤姆生相会。
https://i.imgur.com/ZBCCcwf.jpg
2015年,游永福第7度到白云仙谷探查,终于看见跟汤姆生同样的景色。(图片提供:游永
福)
寻找接待汤姆生的Hong姓后代
汤姆生来台期间,除了雇用6名平埔族人负责挑运器材和行李,也住在当地的接待家庭,并
拍下在荖浓住的“Hong”姓寄住家庭成员。
游永福除了比对汤姆生照片里的景象,也发挥柯南的办案精神,在茫茫人海中寻找Hong的
后代。
https://i.imgur.com/i2CF1gs.jpg
荖浓Hong-Kos的房屋。图为六龟区荖浓里,这户人家接待马雅各医生和汤姆生一行人,当
时的屋顶以茅草铺盖,上方还有天窗作为采光与空气流通。(图片提供:Courtesy of
Wellcome Library and Michael Gray)
Hong从英文翻译多数会认为是“洪”,然而游永福循照片里的山景比对,询问荖浓地区的
文史学者,发现在地几乎没有人姓洪,反倒是姓“黄”较多。游永福表示,从汤姆生纪录
地名的方式来看,像是“木栅”,汤姆生的拼音为Bak-sa,“瓠仔寮”拼音为Pau-ah-liau
,“酒”的拼音为Shu,“甲仙埔”拼音为Ka-san-po,从此推断,当时语言应为闽南语,
因此汤姆生的罗马拼音是以闽南语为主。以此论证Hong应为“黄”姓。
有了这样的论证,游永福循着照片,比对在小山棱下方有一片竹林,下方则住着一大户人
家,而这家人就是汤姆生照片里黄家的后代。
只不过百年前祖先所历经的事,黄家后代没人知晓,但在游永福心中,找到影中人后代,
对他而言,“寻找汤姆生”18载,总算没辜负当年要他探究地方文史学者的期待。
https://i.imgur.com/zPgPYL5.jpg
游永福从汤姆生的老照片比对,找到了黄(Hong)家后代。(图片提供:游永福)
推广汤姆生线性文化遗产
如今游永福把这18年来“寻找汤姆生”的历程出书,今年《寻找汤姆生》还获得第44届金
鼎奖图书编辑奖,苹果日报拍摄“寻找汤姆生”影片,也拿下MOD纪录片首奖。汤姆生能在
150年后再现,全因游永福一股傻劲,让多年前的影像被看见,“是汤姆生该浮上台面的时
候了,历经这么多年,老天爷自有安排,我只是一步一步地做。”
https://i.imgur.com/pALyz7Q.jpg
荖浓附近的捕鱼团体。图为现今六龟区荖浓里獭溪,游永福期待未来能推广汤姆生南台湾
足迹,打造全台最有内涵的文化古道。(图片提供:Courtesy of Wellcome Library and
Michael Gray)
未来游永福计画推广汤姆生游历南台湾的古道路线,期望有更多专家学者继续深入调查,
打造“汤姆生1871台湾线性文化遗产”,成为全台最有内涵的文化道路。
(本文出自文化+双周刊第74期“旧地重游 镜头下的老时光-循着汤姆生脚步 走访近150
年前早期台湾”,12/21出刊)
作者: hedgehogs (刺猬)   2021-01-07 18:13:00
作者: nsk (nsk)   2021-01-07 20:41:00
目前荖浓当地大武垅族后裔长相和海报那位少妇相去不远
作者: sbflight (舰娘在手 天下我有)   2021-01-11 02:56:00
作者: ahyan (新的开始)   2021-06-25 11:50:00
推 精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