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闻] 228七十周年纪念受难人物系列四/林茂生

楼主: Tomwalker (黃小羊)   2017-02-27 22:03:04
※ [本文转录自 PublicIssue 看板 #1Oj2zXAA ]
作者: Tomwalker (黄小羊) 看板: PublicIssue
标题: [新闻] 228七十周年纪念受难人物系列四/林茂生
时间: Mon Feb 27 21:53:33 2017
【媒体来源】
民报
【新闻标题】
228七十周年纪念受难人物系列四/林茂生讲文明,不许子女称“猪仔”
【完整内文】
http://imgur.com/p48alZV
二二八事件,国民党屠杀了不少台湾菁英,有人死于非命,有人一去不回。
在成千上万的无辜受难者中,当时的台大文学院代理院长,台湾第一位留美
哲学博士林茂生(1887-1947),可说是台湾一代教育家,也是文化界的先行
者,并在战后创办《民报》,为台民发声。二二八事件不仅夺去了林茂生的
性命,撕裂了他的家庭,更是台湾人极大的损失。
林茂生的女儿林咏梅曾为纪念父亲写下一首诗:“一片e树林”,由已故音乐
家萧泰然教授谱曲,诗中述说林茂生是个“种幼苗的人”,“他是教育界种
幼苗的人,期待树苗能长大,能顶天立地,如果有一片树林时,有生命在栖
息,也就有一切”。
林咏梅也谈到林茂生的“身教”,以及教育和文明的理念,包括反对日本人
歧视台湾人,教育平权,但也不希望台湾人和中国人相互歧视。
“毕竟中国乱了这么久,应该要更宽容”...没想到这样的“宽容”让他牺牲
性命
她说,父亲不许她们在家里说日本话,而对当时来台的中国人的丑态被台湾
人轻蔑,父亲寄予的是同情,认为他们才刚经过战乱,不许子女在家中提到
中国人时称呼他们是“猪仔”。
“毕竟中国乱了这么久,应该要更宽容”,林咏梅说,父亲是这样告诉她们
。然而林茂生却没想到,他的“宽容”竟会落得再也见不到爱女的下场。
林茂生字维屏,号耕南,1887年生于台南。父亲林燕臣是一位前清秀才,外
祖父郭景澄则是饱读诗书,所以林茂生3岁时便追随外祖父接受薰陶,奠定汉
学基础。
1916年,林茂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东京帝国大学的文学士学位,成为台湾人
在在日本首获文学士,所研究的便是王阳明思想。
返台后他担任长荣中学教务主任并教授英文,两年后在台南师范学校兼任。
1920年,转任台南商业专门学校任教,同时改任长荣中学理事长。除积极为
长荣募款盼予台湾子弟更好教育,也积极参与文化协会活动。
林茂生的活跃引起日本人的注意,也屡次受刁难,但日治台湾政府却也敬畏
他的才学。1927年,林茂生被遴选为“在外研究员”获公费赴美国纽约的哥
伦比亚大学留学,成为教育哲学泰斗杜威(John Dewey)与门罗(Paul
Monroe)的得意门生。
担任台大文学院长并主持民报 批判陈仪 在228事件后一去不回
1929年11月,林茂生博士论文《日本行政体制下台湾的学校教育》获通过,
他也顺利取得哥大博士学位,成为台湾获得留美哲学博士(Ph. D)的第一人
。二位恩师曾欲网罗林茂生留在美国,但林坚决回台湾服务,只因念及台湾
的“羔羊”而不愿为自己的前途优先。
林茂生回台湾隔年(1931),先在担任台南高等工业学校教授,成为英语、
德语科的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此时也是台湾民主运动与文化运动风起云涌
之时,身为日治下少数台籍高阶文官,林茂生曾被日人以威胁的姿态拉入“
皇民奉公会”担任文化部长,但对于教育平权的理念却始终不曾放弃;日本
人几度冷嘲热讽也被他以幽默化解,始终坚持台湾人的尊严与立场。
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来台办理“接收”事宜,也看中了具有社会声望与影
响力的林茂生,请他协助处理接收事宜,并聘其为台大教授,并兼台大先修
班主任、代理台大文学院院长,然而他主持的《民报》屡次针对陈仪及其主
持的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或建言或批判,终而引来杀身之祸。1947年二二八事
件爆发后,林茂生已预感局势将变乱,未料自己却在3月11日被带走,从此一
去不回。
林茂生共有9个子女,长子林宗正习医、次子林宗义更是台湾脑神经医学先驱
,而么子林宗光则是美国知名历史教授。然而他的子嗣也已凋零。唯一的女
儿,高龄已80岁的林咏梅长居美国,日前回台时接受本报专访,也谈到了
228事件发生对林家的影响,以及她对父亲行谊与记忆。
事件之后 连生活都成问题 亲戚朋友纷纷走避
林咏梅说,228发生的时候,她只有10岁,其实还不知道生活会有怎么样的改
变,“在我爸爸100岁时,在加州曾举办了一场纪念会,谈台湾的经济、文化
、教育,并且做了一场纪念礼拜,那时应该是胡忠信在《太平洋时报》当总
编辑,请我写一篇‘念府城’,思念父亲和阿嬷,父亲过世之后阿嬷也过世
”。
至于228发生之后,家里的变化?林咏梅谈到当年情景,仍不能自己,几度激
动泛泪:“那是…很大的变化。那没办法讲,那…真的很难讲。我们连生活
都是问题。那变化…,亲戚朋友很多人不敢来看我们,在路上看到我们(家
人),伊会闪走,但是不能怪他们,因为大家都很惊惶,很惊、很惊。因为
那个时候,不知道是怎么样会被抓去?你没有做坏代志也会被抓去,对什么
都怕,对一切都怕。当然我们家也就很悽惨”。
她回忆说:“我有一个哥哥,那时在唸台大法文系一年级,他就停止读册,
去吃头路。之后我们就搬厝。那时我们住在金山南路一段34巷,师大对面的
矮房子,日本式的房子,刚好在彭孟缉的厝旁边,后来就搬去二哥林宗义的
宿舍,小小的一间,我们全家人都要挤到那里去,包括妈妈,4个哥哥,我和
弟弟,一起挤到那里,所以大部分的家俱都放在旧厝”她缓缓说著,并且不
时拭泪。
http://imgur.com/e1Gd8PA
谈到228父亲林茂生被国民党带走杀害,林咏梅止不住的生气与难过。图/郭
文宏
“那时,我们把房子卖了,8月时就把屋子交给我们买房子的人,我们也只能
请他快一点付钱,但到了12月,他才把钱给我们,但到那时候也变得比较不
值钱”。
谈到二二八带来家中剧变,那时候的心情,以及那种混乱、惊慌,林咏梅说
,“我那时候很生气。很气,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家是基督徒,所以我第一
个就想到上帝,为什么?我没办法了解为什么。像我爸爸那样的人,怎么会
被抓去?当然我也生气国民党:为什么那样的坏人可以存在?所以我会气上
帝”。
那时候台湾很多地方都是一窟一窟的死人
“唉,我妈妈拼命地找,只要有人报说,哪里有一些人陈尸,我妈妈就会跟
一些姐妹们去找,她们也都是先生没有回来的。那时候台湾很多地方都是一
窟一窟的死人,她就去那里找。当然我妈妈不会找我去,但现在想到,真的
很残忍”,林咏梅回想起妈妈王采蘩当时的那种焦急与无助,心中满是不舍

而父亲被抓走,兄长们也都急着找,她说,“都有去找!但我们也不是跟军
方有什么关系,后来有一些外省人来告诉我们,有人要去替我父亲(讲),
要去找陈仪。这位人士说:‘这个人(林茂生)怎可以把他抓去?’找到陈
仪后,陈仪说,稍等一下我打电话看看,之后陈仪告诉他,‘(林茂生)死
了啦,你不用再替他讲了’”,讲到这里她又忍不住伤心起来。
但228不只带走这个家的主人,也带来了恐惧。仍是有人来骚扰。林咏梅说,
“我们本来我们住的房子,为什么我母亲会放弃?就是因为常常有不认识的
人来,他们会把鞋子穿进来(日式房子脱鞋是礼节),很不客气地在屋里走
来走去,有时就叫你要搬,大概是想要占吧!我妈妈也不会讲中国话,只能
静静看着他们在屋里走。来的人并不会大呼小叫,但就是会跟你这样讲。本
来如果我们跟这些人讲话,他也许会恐吓你,但看我妈妈静静地,他们也就
没有说什么,但母亲总觉得住在那里很不平安”。
我不会去祈祷 因为我在生上帝的气
228发生后,这个日子,这个词,成为他们家的禁忌,不与外人提,也不能随
便讲,这也是当时台湾社会的一般氛围,“我们都很安静,出去也不会讲”
,林咏梅沉默了好一阵子才开口说:“那时我有几个好朋友,是台湾人,他
们都对我很好,他们也都知道,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去讲心里的事,只能够自
己面对。会祈祷吗?我不会去祈祷,因为我在生气上帝。一开始我有祈祷,
但父亲终究没有回来…”。
“我妈妈永远不承认。她的身分证(配偶)上都写生死不明。但她实在是知
道的。当然,我们是见不著父亲。对方也都说没有抓这个人”林咏梅说。然
而至今,她和家人仍然等不到加害者与中国国民党的道歉,而母亲、哥哥、
弟弟也都不在了。
“这么多年来,想到父亲的苦与痛,也有自己的家庭,如何告诉晚辈这事二
二八的遭遇?”记者问。林咏梅说,“我想,我生气是应该的,但我会让他
们知道,我的孩子都知道。我只说我的父亲就这样被抓去,然后没有回来,
他们这些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就会觉得这是很不应该的事情!不用我再多解释
。反而是台湾的年轻一代得跟他们解释”。
“美国的孩子不用多解释,他们和我一样是这么生气,”说完她又挤出笑容
说,“只是他们生气可能不会去和上帝吵架啦”。
提到父亲对教育的贡献,曾将父亲的论文《日本行政体制下台湾的学校教育
》翻译成中文出版,林咏梅也道出心路历程与林茂生的主张,“翻译那时是
1997、98年吧,2000年才出版。父亲的书中就是对教育的看法,就是反对日
本人专制、歧视的那一面,从文化的出发点,父亲认为这样不对,因此有所
批评。也因此对日本人的教育政策有所评断,也适用于现在对教育的评断。
那就是国家做为一个推动统一的机器,教孩子都是统一思想的”。
林茂生曾在国民党来台协助“接收”,那时怀抱着一种想像与期待,对此林
咏梅说,“对。那时候中国兵来,整个都是邋遢的样子,动不动就抢劫,让
人很反感。父亲有时会出于一种同情的想法,毕竟中国乱了那么久,应该要
更宽容”。
不许孩子叫中国人“猪仔”
林咏梅说,那时台湾人总是叫中国人“猪仔、猪仔”这样,但我父亲禁止我
们在家里这样称呼中国人,跟我哥哥他们讲“不可以这样叫他们”。我父亲
是很文明的。但他也是饱读汉学,在东京帝国大学时,他读的是王阳明。
“另外,他记忆力很好,诗词都能读过不忘。我去长荣中学时,就看到学校
也有记载这件事:那时父亲在哥伦比亚大学时他住在国际学生宿舍,那时他
们隔壁住着一位德国柏林大学的教授来哥大做研究,那时父亲想,要读Ph.
D最好是多会一种外国语言,这位教授跟父亲说,你不用去选课,你只要晚上
跟我吃饭就好,就足够去考鉴定考试了,不用花时间选课。父亲要回台湾之
前到德国拜访那位教授,教授请来柏林大学的校长、柏林市长到餐厅一同用
餐,彼此用英文、德文交谈,吃饱之后这位教授说‘Speech Time!’,请我
父亲演讲,结果我父亲就当场用德文朗诵了李白的诗与歌德的诗,并且以两
人的诗畅谈东西方文学比较”。
谈到父亲的成就以及语言方面的天赋与努力,林咏梅在访谈时露出难得的笑
容,她也消遣自己说,“叫我用英文来唸一下李白的诗,我还得想一下呢!
父亲的听力很好,学习语文的能力也很好。”记者问她,“父亲的语言天分
有遗传给妳吗?”她谦虚地说,“呒呒呒!这有时候是天分,没办法遗传的
”,其实林咏梅北京话、台湾话和日语都很流利,但她说,最骄傲的还是有
一种“台湾腔”。
http://imgur.com/FkpS8su
尽管二二八重创了她与她们家的人生,林咏梅谈到父亲林茂生和弟弟林宗光
的成就,露出的欣慰笑容。图/郭文宏
年纪很小,但父亲就不在了,对她的人生与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在
心里有一把尺?林咏梅说,“有。我说我在骂上帝,但我其实是赌气。我是
有我自己的坚持,我绝对不要当坏人,绝对不学坏。我自己可以,为了我自
己的尊严,尽我所能,不贪别人的。我想这是做人的尊严,尊敬我的父母、
我的世代长辈”。
“记得以前年纪很小的时候,路上有路灯,晚上走夜路有时灯光映照,会有
树影摇曳,会让人觉得害怕”,林咏梅回忆说,我妈妈说:“免惊!我们家
都是正气的人,鬼都怕我们”,“我从那时候就很有勇气,听了之后让我觉
得变得很勇敢”。
父亲教育的理想,是否在子女的身上实现?林咏梅以自己唯一的弟弟林宗光
教授为荣。她说,我弟弟也是当教授。他是历史教授,当了39年的教授(编
按:林宗光是美国德雷克大学教授,2013年12月过世)。
“弟弟退休时告诉我,有一位教过的学生现在担任州大法官,忽然和他连络
,听到弟弟退休的消息便问他是否能去看他,他去的时候和太太一起来,抱
著从前的课本和笔记请我弟弟签名,当年这位大法官选了我弟弟6门课,特别
走上这一趟来表达尊敬,我弟弟很幽默,他的课都是在大教室,很多人来选
他的课。这位大法官还跟我弟弟说,他担任教员的孩子告诉他说,进修时一
定要去修你的课。”讲到这里林咏梅的脸上又露出些许欣慰的笑容。
她也提到一段往事,当年《台湾日报》有一次写林茂生抽水烟的事,她试着
连络作者,可是都没有回。那一篇很有趣,“可能他不一定认识我父亲,可
能是用水烟代表他”。
林咏梅说,日本人觉得台湾人、草地人才在会抽水烟,但父亲却认为:“你
不知道我有多享受!”还是照样抽水烟,声音就是“啵啵啵”这样。她还依
稀记得父亲的包包中的烟具,以及他抽水烟时的模样。
我也很想要一张父亲的死亡证书
“我们家不能讲日本话,因为我爸爸禁止我们说日本话,所以我说日本话不
习惯。在外面我跟日本人交谈会讲,但是和台湾人的话,人家要跟我说日本
话我就不习惯。小时候在学校我是可以说日本话,但回家就不能讲,在家里
都是读汉文,我妈妈都是带着我们唸汉文、汉字。就是一些文言文的书,像
读《三字经》或一些汉诗,那是我们在日本时代的时候。”林咏梅说出那个
时代林茂生对子女的教诲,也让她想起之后国民党人禁说方言的往事,而她
也曾在高中、大学时代因说方言,几次和教官杠上,所幸没有被进一步刁难

然而父亲的离去,或许予以林咏梅刚强的外表,终究在她的生命中刻下难以
抹灭的伤痛。她说了一段故事:有一次,她要出国时,海关的人检查她的身
分证,问她说:“为什么父亲栏写着生死不明”?她回答:“我也很想要一
张死亡证书”。对方听了吓一跳,连忙说:“没事没事”。
“这些人讲什么,你就给他‘当’回去就是了”,林咏梅语气坚定:我只是
告诉他,“我也很想政府给我一张死亡证书,检查的人就沉默下来,放我过
去了”。
“如果你怕他的话,他就是会把你压下去!”林咏梅说自己无惧,她的父亲
林茂生,更是如此。
【延伸阅读】
228七十周年纪念受难人物系列一/《台湾新生报》厂长林界
https://goo.gl/Lv4STf
228七十周年纪念受难人物系列二/台湾金融先驱 陈炘
https://goo.gl/njVUJF
228七十周年纪念受难人物系列三/仗义执言、不畏权势的律师汤德章
https://goo.gl/cSNozp
228七十周年纪念受难人物系列四/林茂生讲文明,不许子女称“猪仔”
https://goo.gl/q4NUIF
【新闻连结】
https://goo.gl/q4NUIF
【备注心得】
从林咏梅女士的访谈,即使是70年后的今天,仍感到一股浓浓的悲痛之情。
这些人这些事,是台湾人永不该遗忘的。
作者: j31712 (手中的幸福)   2017-03-01 10:44:00
作者: cita (西踏)   2017-03-03 19:06:00
感动,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