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79782/
有凤梨罐头工厂照片(1936~1939年间)
>>[洪老先生有话说:在来种大概是在1650年代从海南岛传到福建再传到台湾]
凤梨历史情报 > 凤梨产业 https://goo.gl/Q4wD8J
※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NtFxh6a ]
作者: lan0846 (lan0846)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Re: [问卦] 土凤梨酥真的比较好吃吗?
时间: Sat Sep 17 16:29:27 2016
※ 引述《SangoDragon (SANGO)》之铭言:
: 土凤梨苏酸酸的
: 其实比不上以往甜甜的凤梨酥
: 土凤梨酥真的有比较好吃吗? (跟以前甜的凤梨酥比)
小弟家里还在种土凤梨和做土凤梨酥自产自销
对土凤梨有一点点研究 如果有误再麻烦高手补充
土凤梨的名称是针对开英种凤梨的俗称
这种凤梨称作smooth cayenne 日语称スムースカイエン 台湾人过去称南洋种
说到土凤梨的由来 也跟台湾过去日本殖民时代有关
在那个时代 日本政府为了仿效当时凤梨罐头最大出口产地夏威夷
而从夏威夷引进smooth cayenne开英种凤梨
在引进此种凤梨之前 台湾岛内也已经存在清代跟着移民汉人而来的凤梨
这种凤梨俗称本岛仔凤梨(台语)
它的结眼深 应用在自动化削皮的机械上无法有效去皮完整
所以引进开英种凤梨来解决自动化机械去皮的问题
这大约是1910年代的事情了 而此时也是台湾罐头产业正发展的时代
但当时绝大多数的凤梨农仍习惯种植本岛仔凤梨
日本人为了推广开英种凤梨在台湾各地设置推广所
将近二十年的测试和实验
一直到1930年代才确定中部地区适合种植开英种凤梨
本岛仔凤梨的种植上它不需要过多的照顾
可以忍受太阳直射 可以忍受南部地区较为不平均的雨量
但开英种凤梨恰好相反 无法忍受太阳直射和不平均的雨量
因此在日本时代的台湾 在南部种植开英种凤梨是失败的
反而因为中部地区 特别是八卦山山脉 环境及气候适合开英种凤梨生长
1930年代 日本人因为一次中部地区异常寒冷导致本岛仔凤梨全面歉收的契机
全面介入了中部地区的凤梨种植 大量引进了开英种凤梨
除此之外也大量合并了中部地区的凤梨罐头工厂
成立了台湾合同凤梨株式会社
因为这次的合并也导致中部凤梨大王林发先生带了三百多位农民移居石垣岛种植
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可详见八重山的台湾人或海的彼端纪录片
也因为日本政府的强力介入下 中部地区特别是八卦山地区
成为了凤梨罐头加工非常兴盛的地区 也成功复制了夏威夷罐头经验
而这种凤梨在农民口中就称作土凤梨或南洋种凤梨
就我阿公口述
一直到1940年代的改良凤梨品评会才正名做スムースカイエン开英种凤梨
而土凤梨大量发展及大量出口赚取外汇的历史就此展开了
战后一直到美援终止这段时间是台湾凤梨罐头发展迅速的时间
美援终止后马口铁缺乏 渐渐导致凤梨罐头产业没落 改走鲜果食用路线
因此这种人人口中说著带有“酸味”的土凤梨渐渐开始被改良成以甜度为主的凤梨
金钻凤梨 甜蜜蜜凤梨 牛奶凤梨等等
其实土凤梨(开英种凤梨)并不是酸 应该说这是它本身的味道
老人们总说这是“喟口”
只是因为几十年来的改良 让人们忘了凤梨它原始传统又自然的味道
土凤梨四季皆有收成 在一二季时(约端午到中秋)甜度也是很够的
除了甜之外它也保有那种凤梨原始的香气那种“喟口”
而这种滋味是后来的改良凤梨所比不上的味道
所以说 我不太认同土凤梨就应该被赋予那种“酸”的印象
这应该是上天赋予凤梨最自然最原始的滋味 也是因为改良才产生这种酸甜之别
我的家族约从1930年代日本人介入八卦山地区的凤梨种植时就种下土凤梨了
至今种植将近八十年 再加上过去种植本岛仔凤梨 也有百年种植历史了
日本时代凤梨改良品评会我的阿祖和太祖拿过壹等赏的奖状 现在是传家宝
http://imgur.com/Pli98aq
土凤梨的酸甜随着一年四季有改变 三四季的土凤梨 虽然酸 但也不到吃不下去的地步
所以
第一土凤梨是针对开英种凤梨的俗称
第二吃土凤梨酥时可以注意后面的包装原料是不是开英种的凤梨
第三土凤梨酥不一定一定都是酸的 如果太酸 不保证没有添加...
然后我阿公还种有刚刚开头说的本岛仔凤梨 大约还有留下十株
我阿公说这是他的传家之宝也是他的宝贝种凤梨
之前有吃过一次 吃起来满不像我们现在认识的凤梨
大概是这个样子 下台一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