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李临秋的望春风:让全世界知道台湾歌谣仔媠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16-01-26 11:19:31
http://www.peoplenews.tw/news/e61550cd-876f-46c2-8444-cf5d0e37e335
【人物】李临秋的望春风:让全世界知道台湾歌谣仔媠
文 /简上仁 2016-01-22 17:33
〈望春风〉作词者李临秋的家居生活。(简上仁提供)
http://goo.gl/FVNx1L
第一次和李临秋先生晤面是在1978年春天。记得,当时是应华视“四频道”节目之托
,登府造访李先生,敬邀老先生上节目闲聊写作歌词的心路历程。事毕,李先生、林
二教授、林教授秘书和我,一同到一家海产店用餐。餐桌上,李临秋非常自然地展露
出他豪迈幽默、聪颖灵巧的独特性格,妙语如珠,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此情此景,彷
如昨日,记忆犹新。可惜当时尚未流行手机,未留下那美好的声影,令人惋惜!
长期以来,由于台湾社会对著作权的不重视,让这位了不起的作词家沉寂了30年,一
直是位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到了1977-79年间,随着林二教授透过传播媒体,
大力报导台湾歌谣作家,大作词家“李临秋”三个字,才引起广众的注目与敬仰。
※好学不倦,走上写作之路
李临秋先生,1909年4月22日出生于双连牛埔仔。1923年自大龙峒公学校毕业后,因
父亲为人作保赔尽家产,无法继续升学,只好进入“永乐座”戏院担任茶房倒水工友
。其后,他转至高砂啤酒厂担任小工,并利用在此工作的期间,先后完成日本早稻田
函授学院及成渊中学夜间部的课程。李临秋好学不倦,也深知惟有多读书、多充实自
己,才能使自己走出贫穷,出人头地。成渊中学毕业后,再度进入“永乐座”担任会
计。
此时,李氏有机会接触到当时默片电影的解说员─“辩士”,辩士长辈们发现李临秋
汉文基础深厚,乃鼓励他从事歌词创作、编剧及书写电影本事。从此,李临秋与台语
歌曲结了不解之缘。先是为电影《忏悔》《一个红蛋》《娼门贤母》等写作歌词;
1933年,李氏为古伦美亚唱片公司写作〈望春风〉(邓雨贤/曲),推出后造成全台
大轰动,于是他相继又写了〈对花〉〈四季红〉〈无醉不归〉〈自由船〉等名作,而
成为当时显赫一时的台湾歌谣作词家;战后李氏更推出〈补破网〉〈相思雨〉〈半暝
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公视戏剧“初声”中演出〈望春风〉演唱发表会的画面。(公视影音画面)
http://goo.gl/fBmW8F
※从平凡中创作永恒的歌词
李临秋的歌词相当富有原创性,自然而流畅,看来通俗,读来顺口,但意境深邃,相
信最苛刻的评论家都得承认他所写的歌词具有最直接的穿透力。他经常从平凡的生活
情节中,巧妙地勾划出人生道理、男女私情、明媚风光,写下令人永难忘怀的词句。
李临秋在〈一个红蛋〉中,以“较惨水鼈坠落瓮”来隐喻一位嫁给不能人道夫婿的妇
女,婚后只能“挂名夫妻对独枕”,其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此歌迄今仍为知名的台语
歌星所翻唱;在〈望春风〉中,他以“想欲问伊惊歹势,心内弹琵琶”及“月娘笑阮
戆大呆,乎风骗不知”来形容思春少女的羞涩,此歌如今更成为传颂于世界各地华人
社会的不朽之作;〈四季红〉的歌词,是他想像新婚初夜,新娘“落红”,见红是喜
,再转化而成“四季皆红,四季皆喜”的概念,然后浑然而成的俏皮情歌,如今则是
电视综艺节目中男女对唱的绝佳歌曲;在〈补破网〉里,他借用“希望”与“渔网”
的台语谐音,来描述织补已破碎的爱情“希望”(渔网),真是妙不可言,此歌后来
更因契合台湾社会追求民主的渴望,被“二度诠释”为织补民主破网的歌曲。
由古伦美亚唱片发行,歌星纯纯演唱的望春风。(使用来自 维基共享资源 )
http://goo.gl/06oPbO
※晚年的不朽之作〈半暝行〉
1977年,笔者侥幸以〈正月调〉获得金韵奖创作奖,也因此认识当时担任评审的林二
教授,由于维护与发扬台湾歌谣的理念相同,乃一齐为推动台湾乡土音乐文化而努力
。当时,李临秋先生有感于林二教授大力推展台湾乡土歌谣的苦心,乃将〈相思海〉
〈小阳春〉〈半暝行〉的歌词交请林二谱曲,后来并由海山唱片公司邀请老牌歌星杨
小萍录制唱片出版发行。其中除〈相思海〉曾名噪一时,〈半暝行〉则因歌词对情侣
密会的描述太过传神而被禁唱,殊为可惜。
由于篇幅有限,加上坊间有关李临秋名作〈望春风〉〈四季红〉〈补破网〉等的叙说
文章已经十分普遍,此处就不再赘述,特别介绍李氏的〈半暝行〉,如下:
半瞑行(李临秋/词 林二/曲)
1.半刻也著拼 空想费心成 开后门 身偎壁 蹑脚步 毛蟹行
为著兄 毛蟹行 兄喂 胜过你 由大门 出大厅
2.暝半月伴影 春色沿路迎 小黑狗 吠不定 假拔鞋 乎伊惊
为著兄 乎伊惊 兄喂 胜过你 掷石头 喝三声
3.行到欲半命 不见伊厝埕 潦溪水 爬山岭 脚酸软 罔忍痛
为著兄 罔忍痛 兄喂 胜过你 骑宝马 游四城
在〈半暝行〉歌词中,李临秋应用了“拆词对仗法”“对比法”“比喻法”等文学创
作技法。首先,他把歌名“半”“暝”“行”,拆成三段歌词的第一个字,再依“半
刻”“暝半”“行到”分别发展出三段歌词,最后再汇整成整首歌词,真是神来之笔
;然后细腻而贴切地描述女子欲见情郎的心思举止,以“对比法”和“比喻法”把男
女双方欲见情侣的过程之难易,对应出二人用情之深浅,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
绝。
※李临秋写歌词 三分雅七分俗
李临秋对人、事、物的体察入微,喜欢藉景叙情,〈四季红〉中的“春天花、夏天风
、秋天月、冬天风”;〈对花〉中的“春梅、夏莲、秋菊、冬竹”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他用字遣词以“三分雅、七分俗”做为歌词内容的雅俗比例,除了要被一般大众的
易于接受,也兼顾台语文的文学之美,因此李氏儿子李修鉴形容先父的歌词是“路边
摊的拿手菜,货真价实,人人喜爱;不是庙堂之作,曲高和寡,望而却步。”
李临秋形容男女初恋的情趣,有如小孩子放鞭炮,想点炮心又怕炮炸的惶恐心情。于
是,他捉住那种“想点又怕”的心理,来描绘少女思春的情怀。李临秋写作全凭意兴
,他酷爱杯中物,喝了酒就有灵感,是个性格十足又风趣绝顶的艺术家。“门槛在行
路”是实际的经验,“无醉不归”更是他本身真实的写照。难怪当我请教他如何写好
歌词,其绝窍在那?他有趣的答案是:“深夜、烧酒、夜来香”,夜阑人静可沉淀心
思,烧酒激发灵感起动,夜来香花香扑鼻文思泉涌。三句不离“酒”字。
李临秋一生最大愿望,是“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台湾歌谣是这呢仔媠!这呢仔赞!”
图为李临秋的家居生活。(简上仁提供)
http://goo.gl/IR7jgy
※李临秋的期待,也是我们的期待
李临秋生性乐观幽默,好客成性,而又心思细腻,性格决定作品风格,他的词作总是
充满著希望和生命力。生前,笔者请教他一生最大愿望是什么?李临秋不假思索的答
曰:“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台湾歌谣是这呢仔媠!这呢仔赞!”李临秋认为:台湾乡
土歌曲质朴、优雅而又独具特色,却不能加以发扬光大,实在可惜;词优曲美,音韵
如〈望春风〉一样柔美生动的歌曲无计其数,然而能像〈望春风〉名闻遐迩,成为的
国际级歌曲者,却不多见,怎不令人嘘唏!
36年前,还是戒严、管控媒体的时代,李临秋有感于正统的台湾歌谣日渐萎缩,希望
能成立一个“台湾歌谣研究会或协进会”的组织来推动台湾歌谣。今天,他感叹的问
题依然存在,但强而有力、可推动台湾乡土歌谣的组织仍未成立,有心人士无不担心
正统台湾风歌曲,是否会日落西山!
(转载《民报文化杂志》第10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