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马来西亚的“台湾”导演 用电影深情收藏台湾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sep/9/today-show2.htm
2013-9-9 自由时报 ■记者邹念祖/特稿
来自马来西亚的蔡明亮在台湾学电影、拍电影,22年的长片创作生涯,始终以深情而长久
的注视,将一般人习而未见的台湾凝结在电影胶卷里,而这些景物不只是怀旧,更与人物
的境遇交互作用而成为艺术。
从青少年到中年 小康一拍即合
蔡明亮从第1部长片“青少年哪吒”,就与他在电动游戏场发掘出来的李康生合作,每部
电影的角色都叫李康生或他的小名“小康”。“青少年哪吒”的结尾,不知何去何从的小
康骑着机车驶过捷运施工中颠簸的中华路,他的青春也将与中华商场一起倾颓。
他的第2部长片“爱情万岁”则用光秃秃的大安森林公园映照现代人内心的荒芜,杨贵媚
坐在公园里6分钟一镜到底的哭戏,已成为教科书等级的经典画面。
“河流”则在90年代就大胆展开了台湾同志的情欲地图,而为了让台北车站天桥在电影里
伫足,蔡明亮还特地拍了一部短片“天桥不见了”。
2003年的“不散”不只是永和福和戏院的最后一瞥,苗天在空荡荡的大影厅看着他在1967
年的第1部电影“龙门客栈”,一个镜头就包含了36年的岁月,而“不散”也巧合的成为
苗天的最后一部电影。
傲当台湾导演 放下身段卖票
蔡明亮的电影在法国始终有固定观众支持,从“洞”以后就一直有法国资金投资。即使多
年来在台湾遭受对他国籍与作品的批评,以及票房的挫败,让他一度气到退出金马奖,但
只要一出国门,他始终坚持代表台湾。
蔡明亮也是最放得下身段的导演,甚至到街上去卖票,直接与观众沟通。虽然在“郊游”
后,他不再执导在商业戏院映演的剧情片。但他只是换一个方式呈现,将来还是可以在博
物馆看到他以更多元的方式创作影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