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K2 以近日英文文章谈英文写作逻辑

楼主: earnest (大卫)   2020-04-15 23:25:09
同学们好,我是SK2 TOEFL 冲刺班的David(TOEFL iBT 119)
几日前啧啧平台上由阿滴等人发起“集资刊登纽约时报全版广告”的募资案,
David 来一抒己见,讨论近期四篇相关的文章“使用英文沟通”的成效,
或可帮助一些希望提升“英文沟通”能力、学会“英文表达”逻辑的同学。
当然,对于托福写作、Essay writing 也会有帮助!
同学可以注意:以中文逻辑写出的英文文章,读起来会有哪些问题。此外,
一篇好的文章,用字不需要多困难,提出主题、论点明显就好。
文章为以下四篇:
1. 该募资团队撰写的公开信初稿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86569149.A.4CC.html
2. 该募资团队修改后的公开信二版(连结中版本一)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KAnscQS3ZizbWe19udPuBzlCEX0mz5uGZ_80iGde2kw
3. 该募资团队请英文母语人士改写后的公开信二版(连结中版本二)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KAnscQS3ZizbWe19udPuBzlCEX0mz5uGZ_80iGde2kw
4. 蔡英文总统日前回应谭得赛言论的声明
https://www.facebook.com/tsaiingwen/photos/a.390960786064/10156607666626065/
先说结论:我认为4. 蔡英文总统日前所发的声明,以及3. 英文母语人士改
写的公开信版本二,其“预期的效果”会不错,因为“撰写的目的”清楚、
对象明确,“表达的逻辑”和使用的文字也强而有力,是良好的沟通范本。
2. 募资团队修改后的公开信版本一,则表达不直接、相对暧昧,读者不易
产生强烈共鸣。至于1. 原始的公开信初稿,则很可能起到反效果:基本忽
略默认读者(美国人)身处的情境、感受,加以标题看似反讽,实则缺少同
理心,可说是自high之作。
- - -
沟通的首要,是明确自己的目的;其次,即为确认“对象”选谁,比较容易
达成自己的目的。如果对象已经确认,则:
1) 对方为什么要听你说话?
2) 对方想听到什么?
3) 怎么样和对方说话,比较容易被接受?
不是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沟通是双向的;做过学生的
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自顾自地说自己想说的,不在乎是否有引起学生
的兴趣,也没注意学生是否有跟上。这样的老师是糟糕的老师,因为沟通失
败。
以下,我们来看这四篇文章,沟通的目的为何、是否有根据沟通的对象来撰
写、表达逻辑和使用的文字如何。
1. 该募资团队撰写的公开信初稿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86569149.A.4CC.html
这封公开信真的是糟糕的沟通范本,撰写的目的和对象对不上,表达逻辑也
有很大的问题:
1) 网页上的简介:“透过这个专案,向世界发声,让全世界知道台湾在疫
情期间做了什么,让真相拆掉谭德塞对台湾的恶意攻击。”可以理解此为公
开信的“目的”,然而,公开信的标题为“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
看见这个标题,美国人八成会先想:”This” attack? What attack? 不会
是病毒吧?这封信想表达什么?沟通时,我们永远不能假设对方知道我们在
想什么。如果认为读者可以看到”This”就知道它指的是“谭得赛提出的指
控”,那太乐观了。
英文文章的标题可以说是一切——需要明确的告诉读者文章讨论的主题,因
此这个标题也失职了;它最多只能说是有创意。再者,美国疫情不见好转。
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这个标题”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我相信
更可能带来反效果。
2) 募资网页上提到“集资刊登纽约时报全版广告:台湾人写给世界的一封
信”,信件一开头,却又通篇指名谭得赛。如果我是读者,马上就会觉得
“为什么我要看这个?”这就像是广告投错了地方,某人用闹区的电子看
板,大声疾呼“请XX政党XX赶快退出选举”一样——令人无感。
3) 表达逻辑方面,本信基本按照中文思考逻辑写就:“铺陈、绕圈子、讲
故事”,最后才提出要求。整封信的内容大致是:“你错了,你具体怎么错
了;你说台湾攻击你,但台湾和埃塞俄比亚关系很好,可你却不和台湾好;台
湾为世界做了很多事,所以世界和台湾都希望你可以不要再压迫台湾,正视
台湾,让台湾帮忙吧。”
习惯读英文的读者,读了开头一两段就会觉得,“所以呢?”、“到底你想
干嘛?要我拍拍吗?”,完全起不到效果。但许多台湾人看了,可能会觉得
“说出我心里话了”。所以,吊诡的是,即便“公开信”沟通失败,这个
“募资网页”却相当成功;它吸引了上万名台湾人的注意力以及顺利募资。
关键在于,后者沟通的对象是台湾人,但预计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前者则不
是,也不该只是台湾人。
- - -
题外话,许多人在讨论,怎么找一个youtuber 来写这个公开信?英文表
达、英文逻辑实在不行。先不论初版是否是阿滴写的,我以为很难任何人都
很难一次写出完美的文章。因此,募资专案发起的同时,就应该先把公开信
的想法或初稿公布出来,邀请大家提意见。以我的理解,团队先开始募资,
才发布相关资讯。
大部分人参与此次募资,看上的或许是案件的目的、团队成员的名气,但也
应该一开始就深入检视执行手法:公开信?发布在哪里?款项如何使用可能
更好?在我看来,我们最该担心的就是“心存善念做歹事”的好心人。除了
动机好,方法也要经得起重重检视。
- - -
2. 该募资团队修改后的公开信二版(连结中版本一)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KAnscQS3ZizbWe19udPuBzlCEX0mz5uGZ_80iGde2kw
好了一点点,公开信针对的“对象”很明确地从“谭得赛”变为“纽时读
者”了,也因此文章变短了。撰写的目的也更明确了——激起对方的认同,
而非自顾自地畅所欲言。
然而,文章依然写地暧昧,开头前几句依然像是在作文。作者需要更了解美
国的“演说文化”:简短的、明确的句子,在读出来时——很多人阅读时会
把句子唸出来——更容易带来强烈的共鸣。和版本二比较,差异相当明显。
3. 该募资团队请英文母语人士改写后的公开信二版(连结中版本二)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KAnscQS3ZizbWe19udPuBzlCEX0mz5uGZ_80iGde2kw
我以为很好,整封公开信简短但有力量,或可浓缩为二句:Taiwan knows.
We are here to help. 若是大声读出来,更容易感受到共鸣,各位不妨试
试。
募资团队在下面问卷中,开放大家投票,选择版本一:“温暖的”,或是版
本二:“展现坚毅的”。这固然是顾及募资者的权益、体现了民主,但我认
为从沟通的目的出发,更应优先考虑“对象”容易接受的程度。因此,不妨
多询问国际友人对于两种版本的意见。以我个人的知识,第二版将容易被接
受许多。
4. 蔡英文总统日前回应谭得赛言论的声明
https://www.facebook.com/tsaiingwen/photos/a.390960786064/10156607666626065/
和募资事件无关,但同样是针对谭得赛的言论发表的回应。蔡英文总统的声
明可概略为下:“我反对针对台湾的指控,台湾比任何人都了解被歧视和孤
立的感觉;我邀请谭得赛前来台湾;台湾帮助的对象始终不分国家和种族,
因为台湾坚持自由、民主、多元和包容;如果你能扛得住压力,欢迎来眼见
为凭。”
我以为,该声明信言简意赅,论点十分清楚(邀请来台湾眼见为凭),也展
现了对对方的了解(点出了对方可能承担的压力)。除此,也展现出了身为
一国总统的高度和气度,很适合拿来作为演说和写作的范本。
- - -
距今正好一个月前,我主持的BC & Lowy“老外不议外”节目中,访谈了在
台外国人对于台湾被WHO 拒之门外的看法,或许值得一看。
https://www.facebook.com/bclowy/videos/249336312747035/
最后,上述四篇文章的撰写逻辑、沟通效果差距相当明显,如果希望提升英
文沟通、表达逻辑,不妨认真读过,自行比较、玩味其中的差异。当需要使
用英文沟通时,也建议“先思考你的对象是谁”,再决定“适合怎么和他们
沟通”,最后“要说什么、讲多久”。基本上,直接一点,避免华丽的句
型、暧昧的用字(如动词名词化),以及率先提出具体的行动或要求,就虽
不中亦不远矣。托福写作、托福口说、Essay 写作亦是如此。
更多相关的逻辑讨论、沟通分析,欢迎加入SK2 TOEFL 脸书社团查看。
SK2 TOEFL 顾问主讲、免费托福公开课:
http://sk2toefl.blogspot.tw/p/blog-page_20.html
欢迎加入台北最多人托福高分的SK2 TOEFL 社团: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35337806551600/
Mason GRE脸书社团,获得GRE 相关资讯。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GRE340/?fref=t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