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托福95分达标,心得分享

楼主: nowway (noway)   2017-10-28 10:41:45
◎ 成绩
R26 L24 S23 W22(FF) O 95
◎ 时间 考场
2017/09/30 时代国际 台北车站站前
◎ 英文程度
TOEIC 720
◎ 准备时间
6个月
◎ 背景 前言
清华大学毕业。
因为有家里的经济支持,
所以在毕业以后还能当全职考生。
大学时期曾在暑假去过美国游学一个月,
那时候才发觉自己从小英文教育的不足,
回来之后开始计划要考托福。
还在学的时候自修过一阵子,
但是成绩不理想,
自己原本是弱项的部分靠参考书无法突破。
在家里读书容易分心,
后来去图书馆念有好一点,
不过一个人也经常坐不住。
考虑过后还是决定去补习了,
因为我的顾虑是:
一、 有读书气氛的环境,提高专注力
二、 有一起读书的同伴,尤其是口说需要跟人互动
三、 能全面性、有系统地复习文法
四、 有老师批改作文
后来经过仔细挑选和参考了托福版上的发文之后,
我选到了一家现在想来并不后悔的,
以最后的结果而言,
这段时间我收获的要比付出的多。
我想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当初是怎么准备托福的。
◎ 阅读
在做tpo时,
我最大的问题就是题目做不完,
光是在一堆字母里找答案就让我一个头两个大。
我一度以为是字汇量不够的问题,
所以那时几乎是抱着字汇书整天啃,
一天都规定自己要背35个单字。
结果常搞得自己心烦气躁的,
阅读却只能勉强写完。
后来去补习之后才发现最大的问题不是我字汇量不足,
而是我看文章都习惯逐字翻译,
所以有些复杂的长句会消耗我很久的时间。
我们的课本是Barron's TOEFL iBT,
它包含了七回试题,题型接近正式考。
用它来上课,我觉得难度刚好,
对正式考的适应也比较强。
关于阅读顺序的问题,
老师教我们先看题目,理解问题宗旨,
用关键字寻找对应段落中的答案。
长句可略掉冗长的修饰词,
举凡去掉但不影响句意的形容词、副词等,
注意句子中的数字、名词、动词,
以及用标点符号做初步切割等。
老师教我们考试是看重点、找答案,而非全篇阅读。
读句子时,是看“词组”而非“单字”,
举例:
Mr Trump said on Friday that he would stop signing off on the agreement.
做题时用删去法能有效节省时间,
先选出绝对不可能的选项删掉,
提高剩下选项的机率。
还有我通常会把主旨题、推断题放最后作答,
因为这些题型要阅读完文章之后才能作答,
所以不如先做一些可以依靠段落推断的题目,
等这些题目做完,
心里对整篇文章的主题有会有谱,反而好作主旨题,
也能有效节省时间。
用补习班教的方法练习之后,
我的阅读速度进步不少,
让自己熟悉这样的作答方式,
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多练习,
包括训练自己对时间的掌握度。
到了考前两个月,
我在补习班做模拟考的时候,
已经能预留大约5分钟来检查答案。
◎ 听力
听力我经常会错主旨题,
因为通常主旨题的资讯会出现在一开头,
lecture可能是教授提出一个专有名词,
并将此定义加上解释。
而对conversation可能会问学生的目的/态度是什么。
我有时候因为专有名词听不懂而纠结,
反而没听到教授要解释的下一句话。
对话会只记得他后来做的是/讨论的内容,
而忘记一开始的目的。
后来依靠老师教的方法做笔记,
这些情况就改善了。
听力多留意态度词、语气转变/强调的部分、数字、时间、地点,
这些很有可能会出细节题。
推论态度题多出在结尾,
要记得把最后一句建议/问题抄下来,
以此做推论。
◎ 口说
托福的口说时间限制的很紧,
几乎没有什么仔细思考的时间,
基本上就是把得到的资讯汇整,
然后统整后输出。
Task1跟2考验你的反应力,
老师有建议我们最好先准备好几个答案,
上课的时候也会分析考试爱出哪些方向的题目。
Task2跟3同时考验听力跟阅读,
但task3比较难,
听力比文章重要,
专心听听力+作笔记写关键字。
Task4跟5我在练习的时候就会准备几个万用句型,
注意说词前后一致,不要离题。
然后该提到的解释、例子说清楚。
平常没有说英文的习惯,
所以口说都是去补习班练习,
有说错或是能修正的地方老师都会提醒。
如果想在家练习的话,
一听要记得录音,之后才方便检讨。
◎ 写作
我以前写的文章常常文不对题,
不然就是举例不够实际、说法太空泛,
这些问题在补习班老师提出来之前,
自己都没有发现。
上课时老师会分析什么才是流畅、有内容的文章,
通过大量得参考跟练习,
在老师不断帮我批改作文之后,
我才写得出简洁有说服力的内容。
所以多参考别人的作文,
练习并请专业人士帮你改作文,
是想进步最快的方法。
◎ 总结
有些在我自己准备时纠结很久的题目,
去补习班被老师提点一下就想通了,
明明答案也不是特别复杂但是我自己钻牛角尖没用,
常常会陷入盲点。
上课听老师讲解题目才知道,
原来还有这种解题角度,
老师会站在考官的方向思考,
像是口说跟作文,
有些自己觉得已经做得很好的地方,
但是在别人的角度来说却仍有完善空间,
可能是说明不够具体或论点薄弱甚至矛盾。
所以一个新的角度是有必要的,
最好是找老师帮忙,
不然也要找到程度比你好一点、
或差不多的练习对象,
这样练习的效果最好。
作者: vivitar   2017-10-28 11:48:00
推 哪个补习班?
作者: leev   2017-10-28 14:39: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