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151219 准备一个月111 感谢SK2

楼主: thumbe43548 (Blair)   2016-01-04 21:20:45
[考试成绩]
(12/19) R29 L28 S26 W28 T111 (台北 美国教育基金会)
[英文背景]
高中时期:学测15级 指考90up TOEIC 900+ 英检中高
我不是念英文相关科系,但从小蛮喜欢英文,一直以来英文都是我最擅长的科目,上大学
后前两年较少接触,大三起因为一些私人因素加上去交换(但不是去英语系国家)认识很多
外国朋友,所以口说平日有大量使用。
[考试资源]
Sk2讲义、托福考满分、小站托福(手机app)
先提一下,其实我近两年前有考过第一次托福,但那时报了名后完全没时间念,那阵子忙
碌到不行身心俱疲地去应付一下连题型会长怎样都不知道还考到睡着,所以成绩既不好看
也没有参考价值。
这次我准备时间大约一个月,差不多就是从我开始在Sk2上为期一个月的冲刺班时才开始
从头接触托福,不过托福对于英文底子好的人来说真的不难!它就是个技巧性很高的考试
,掌握考官想要的形式后就不难拿高分,这也是为什么我当初会选择Sk2而不是像我一些
朋友去补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长期班,因为我只需要学习技巧而已,所以Sk2冲刺班的十
堂课对我来说已经非常足够(当然加上跟同学约练习及参加口说&写作顾问时间的帮助也很
大)。而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照着Sk2的破百计画一天做一篇reading+同题型题目十题
+一篇conversation+一篇lecture(后期只做lecture),平均一天不需要花超过两小时,口
说写作我的练习时间则较少且不固定。
[阅读]
我觉得阅读算是我顿悟最大的科目!两年前第一次裸考完托福后,我对于托福大概的印象
就是,整体来说不难,但阅读很难(因为又长又学术!),我考的当下也是一直硬看但文章
既长又蛮乏味的,所以我也度估得很惨。所以当时给别人准备托福的意见就是说,如果本
身英文好其实不用补习,但读英文文章的能力要长期培养。但是说真的,这两年来我还是
完全没有进一步培养我的阅读能力,可是上过Sk2 Rosa的课后,我发现其实用我原本的能
力就完全可以把文章读到题目都能做对的程度了,可见阅读方法的重要!
在Rosa教的方法中我落实最彻底的是“主动阅读”。以往考试遇到文章时,老师都一定教
大家说先直接看题目再回头看文章,但主动阅读指的是在最一开始题目都还没出来时,先
把整篇文章扫过一遍架构主旨抓出来,实际操作就是读每段的第一句+最后一段首尾句,
我自己会把这些句子简化做成笔记(i.e.架构式笔记),完成了主动阅读后,才开始进入题
目。如此一来,在开始做题时已经对文章的主旨、架构、重点有个大概的概念了,之后会
更好进入状况。不过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能要看人,因为像我自己平均一篇做完主动阅读就
要花掉近5分钟,等于只剩下15分要做完14题,所以这个方法对于本来就看很慢的人也许
不太合适。
对于选答案,Rosa给我一个很关键的概念是:要先有想法再选答案。以单字题举例,就算
是不懂的单字,也一定要先看完上下文,在内心大概有个猜测说是什么意思,再去选项里
选跟你原本想法最接近的答案!千万不可以一个选项一个选项套,因为想当然尔会有很多
选项就是要出来误导你的,你多套就多错、不要怀疑自己原本的直觉与想法。这个概念所
有的题型都适用。
另外我想特别讲一下最后的summary题,我觉得我做架构式笔记对这题帮助非常大,通常
我在做这题前都会把我最初写的架构式笔记重看一次,再开始看选项,因为架构式笔记就
是每段主旨,所以常常可以直接选出和我架构式笔记内容一样的选项!但其实托福题目还
是蛮常有变化的,所以也不会总是这么好选,比如说对的detail就常常会迷惑大家,因此
我觉得每次做完后确实检讨非常重要,这时候考满分网站就非常好用,而且除了网站解析
外还有网友讨论,常常可以发现我有疑问的选项大家也都有疑问,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讨
论跟解释,进一步厘清自己的问题。
帮阅读做个小结,我觉得学会Sk2教的阅读方法后,我考托福就完全没有可能会睡着的问
题了XDDD因为现在托福阅读对我来说是一个蛮好玩的、高效率解题过程,跟之前我就是硬
看文章完全不一样。
[听力]
其实听力是我考前最最稳的项目,考前单篇通常都已经练到全对了,用TPO模考也都是30
,反倒考试当天有点乱掉,可惜只有拿到28。
听力部分,我也是确实落实Sk2的做笔记、抓关键字、语气、转折词,Rosa教的时候是说
在开始写题目前要先看笔记猜题,但是其实我一直忘记这个步骤,但我是会在做完一整篇
之后检讨时对照题目圈出我笔记里相对应的部分,然后重听至少两次,第一次用红笔把讲
者对这些题目的cue点都写下来,第二次就是专心听,训练耳朵敏感度。这样做一阵子后
,对于考点就会变得非常敏感,而这种对于知道会被考什么的信心可以让你做题作得行云
流水。
至于笔记的部分,其实写太多真的很容易导致接下来讲什么完全没听到,可是如果整篇都
只是听,一定不可能记得全部的重点,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要折衷记笔记。我是觉得开始
练习TPO听力一阵子之后,自己其实就会大概知道什么地方是完全不重要的可以不用记,
加上Sk2训练的抓关键字、语气、转折词等等,就已经减少很多需要记笔记的部分。但剩
下要记的其实还是不少,这时候当然就是尽量简化自己的笔记,用符号、箭头、简写等等
等,当然与此同时能顺便听懂文章内容就顺便听,可是如果没办法也不须勉强,只要重点
有记到,做题时看着自己的笔记就一定选得出来,即便自己完全不知道那段到底在讲什么
XD举例来说,题目问了一个apple,而我回去笔记里找,确实在某处看到我记了fruit,然
后它的前面有记到一个(+),那就算我完全不记得那段的真正内容,可是我只要在选项里
找到带有正面意思的,选下去就对了!
听力小结,其实我觉得听力很大是看平时功,如果平常就很常在听英文的人(不论是电影
、影集等),那来练托福听力应该是四科中最快上手的。但平常没有在接触英文,要考托
福时想很快拉上来的话,是还蛮有难度的。
[口说]
口说部分算是我轻敌了XD因为想说平常就有在使用,所以没有花时间特别练习,尤其3456
题我大概考前两天才拿出David讲义复习作法,不熟悉做法+考试紧张,所以没能取得更高
的分数。
1,2题大重点就是要讲具体例子和细节,然后时间掌控。3456题笔记是关键,而且要知道
自己的语速,然后依自己的语速增删笔记的量。通常一分钟一般人扣掉起头外是讲8-10句
左右,所以透过控制笔记的量,就可以很完美的掌控时间。(通常笔记也都是尽量记,在
准备时间时把超过的句数直接删掉,但要注意架构,是各段平均删而不是把后面的删掉
XD)所以考前多练习还是非常重要,因为后面四题每题题型、讲法都不一样,就算本身口
说很好了,不熟习题型及作法还是会很难马上上手。
(1,2题)Wordbank的部分似乎不是每人皆适用,我有听过不少人反应虽然wordbank发展了
很多但考试时好像用不上,因此另一个有效的方式是练熟几个好发挥的形容词,比如说
efficient、affordable、time-consuming等等,加上题目的主轴就是那些,考前有大量
练习的话,之前练过的内容考试时也都能大致套用。
Sk2 David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关于口说的声音。对于口说好的人来说,可能很容易因为讲
很顺而且很多,导致听起来很急促或是没有重点。David不断强调语调抑扬顿挫、停顿点
、某些词加重语气等等,才让我明白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力有多大。就算内容普普,只要听
起来是有自信、好听的声音,分数也不会低。我的问题就是会讲太快然后忘记停顿,所以
考试时我会在我的纸上写下大大的slow及pause,提醒自己不要乱了步调。
[写作]照着Rosa的方法准没错!
写作的部分我也是一直缺乏练习,到了考前最后一周才急急忙忙地练了2-3组。考前一周
去Rosa顾问时间时,她只给我的作文21分的评价,但告诉我说只要我把写法改掉,就可以
拉到28分。于是我回家赶忙照着Rosa的step1,2,3好好的练习,考前三天再跟Rosa约看作
文,这次她给我24分,还是差一点,于是我回家后又把所谓的step4〈如何辨识低分例子
〉这篇文章给看完练习完了,再练了一组作文后当天应考,果真最后考出28分!所以我从
21→28完全是一个礼拜以内的事情XD由此可见写作的方法真的很重要。
独立写作的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先抓到这个题目的对象(WHO)是谁,然后要配上好的论点+不
偏题的论述&例子。通常包含论点的主题句只有每段第一句,余下的篇幅就尽量讲例子,
讲的越具体越扣合论点越好。我在低分时期最大的问题就是会铺陈太长,但是英文的逻辑
是很直接的,最好是越直接清楚明了越好,并且注意不要偏题(其实真的很容易偏题!)。
这个部分直接推荐大家去看Rosa的那篇文章〈如何辨识低分例子〉~
其实我觉得写作的时间实在是蛮短的,所以大家一样尽量考前多练几次熟习题型及写法,
考试时打字快一点,才不会因为太赶所以写不好甚至写不完。
[写在最后]
坦白说考试当天因为考场情况有点混乱+临场紧张,我原以为自己考得并不好,连破百都
堪忧,但最后的结果实在是出乎意料的好,证明了只要照着SK2的训练,就算你自己不相
信自己,选出来的也仍旧会是正确答案XDDD 我原先是很排斥补习班的,觉得考语言应该
是靠实力而不是靠这些小技巧,但经过这次后我真的完全改观,因为实力固然很重要,可
是考试毕竟是死的,而且是有目标设定的,本来就会有主考官期待的答案形式,所以想要
考到一定分数以上的话,考试技巧绝对是不可或缺的。祝福大家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方式~:)
作者: mirrow0311 (十元豪捧油)   2016-01-05 02:00:00
推个 强心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