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杂记》:遇见120年前,台湾人的美丽与怪异

楼主: perspicuity (scalper)   2017-03-19 15:52:23
http://www.peoplenews.tw/news/76f32bb8-3d9b-4d20-95cd-c7383780a823
“台人重葬典,棺椁必选良材。坑穴必欲深,最称古圣贤丧死之遗旨。唯葬送之际,佣泣
人数名,白衣倚杖,成伍追随,哭声动四邻;而静视其人,未尝有一滴泪。是全属虚礼,
可笑也!”
这段文字,是来自日本的警政官员佐仓孙三,对台湾早期“孝女白琴”的描述,收录在他
的《台风杂记》。该书记录他在台湾三年(1895-1898)的所见所闻,可见台湾丧葬怪俗
“孝女白琴”,至少已有120年历史了。
不过,这段文字最重要的,是他的观点,那是一个经过“近代化”洗礼的人,对“前近代
”社会现象的观察,而看到“虚礼”(形式主义、表面工夫)的一面。这种“从近代看前
近代”的观点,贯彻全书,是本书一大亮点。不幸的是,他看得太准,因为“表面工夫”
正是台湾文化的精髓,至今发扬光大,“孝女白琴”只是涓滴之例。
佐仓孙三(1861-1941),号达山,福岛人。少孤,好学,从名师游,精通经史,且喜击
剑。他的老师是日本“三大文宗”之一的汉学家三岛毅,因此他也精通汉文,《台风杂记
》就是以文言文写成。1895年5月,34岁的佐仓与第一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同乘“横滨丸
”抵台,是日治时代第一批来台官员。他在台任“警视”(中阶警官),三年后丧偶归国
。期间因职务关系,到处趴趴走,北到大稻埕,南至高雄,东走罗东,西游澎湖,大开眼
界,返日后出版《台风杂记》(1903)。这是他第一次渡台。1910年,又从“征番军”来
台,配合佐久间左马太总督的五年“理番”计画,从事番地调查,也留三年。
佐仓孙三虽然是殖民官员,但从《台风杂记》考察,并没有一般殖民者的傲慢自大,这点
难得。特别是他来台不久,乙未战争在全岛燎原,日军杀戮甚烈。但他并没有歌颂皇威、
教训“清奴”,反而在〈耶稣教〉一文提到:“台人信耶稣教。观十字会塔耸立于街上,
又观信徒集合唱赞美歌,亦盛矣…余曾观台人坐叛逆罪处斩首刑者,概从容就死,毫无鄙
怯之态,窃怪焉。自今日思之,知宗教之力居多矣。”从死刑犯身上看到宗教的庄严,这
完全不是殖民者的思维。
佐仓孙三的《台风杂记》虽然是观察“异文化”,却非猎奇文章。猎奇文章有特定的题材
选择,竞奇炫异,没有或很少同理心。以“性文化”来讲,这是猎奇文章酷嗜题材,且内
容常以轻佻夸诞为能事。但佐仓写〈卖淫妇〉是:“台妇卖淫者亦多。而大抵有夫之妇为
之,处女则甚稀;是不独恐妊娠,且忌污节也…深察其事情,固非好而为之;一则家贫而
苦育儿、一则为夫得烟资,衷情亦可悯矣!”这段点出卖淫背后的社会问题:一是贫穷,
二是鸦片;前者普世皆然,后者台湾特色(男人吸鸦片,女人堕火坑),“亦可悯矣”则
是同理心的流露。  
作者: diabolica (打回大師再改ID)   2017-09-09 10:04:00
Q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