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从2006年就执行这方法,但是整个规则没有变。
那么就历史资料来看,你可以说:
1. 我的资产在两年翻两倍
2. 在2021年翻了五倍
然而反映在年化报酬率上,实际上并不是很稳。
而这会是:
a. 方法并没有停损,导致权益波动大
b. 在不同的资产水准,同样的口数会代表不同的比例与风险
然而正常人而非机构,你很难精确地算出你有多少的比例来换算部位。
退十步你算出来了,你还要弄一个自动化的方法来执行与维护,这都要钱和时间。
所以资产越高,年化报酬率反而下降,其实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
特别是你不见得知道你的方法是否如上面的图持续有效。我们再看另一张图:
这是依照坊间的成交量和期现价差来做的双因子模型。
这就是你实行一个方法到最后可能的另一种情境。
本来环境对你的方法有效,但如果逆价差不是常态了,成交量分析也开始失灵;
这方法就会没用,这时你坚持也是会迅速的亏光。
所以你敢按比例的增加吗?不见得嘛。这是人性。
但你可以干嘛?你可以:
1. 开课教这种可能失效的方法
2. 把方法做成跟单群组
3. 做成策略上架给人租用
4. 做成一个系统把2022年以前的绩效放出来,收每个月订阅费用
由于2,3,4你都不会知道,例如就算是3策略本身也可以加密或唯读。
所以就算碰到现在的状况,策略本身来是可以赚钱,只是赚的是你的钱。
方法可能这个月运气不好没赚钱,但靠学费还是可以靠你的钱转嫁损失。
到了2025还是这种吸血鬼生态为主流。
至于1对于要主观判断的方法也很有用,因为可以说看法因人而异,也就是不可证伪。
所以你知道了,你还会跟吗?
所以?
1. 验证方法会比单纯买/承租别人方法更重要
2. 你要找第一个alpha,可能不太容易,而且结果可能还是beta带来的市场报酬。
而稳定的alpha通常很复杂,这牵涉到你要把不同东西组起来,然后寻求一个
可以互相抵销,只赚小额%的策略。或者是要能忍受频繁损失和可能无效的策略。
结果可能差不多,了不起一年10%吧。你资产基数低,那还是短期不可能爆富。
比如说你用SC和期货可以做到这样:
或者变成这样:
这些理论上都有优势,但实际上你还会碰到像是资金效率,
你的实际丢单有没成功,以及极端条件像4/9你能不能赔。
第二张图如果你按照规划避险,由于开盘就跌停,
那你还是无法触发,这时就会造成系统外的风险。
你考量系统外的风险改用价差单,那么你的收益就会要定期买保险而降更低。
这时就算有效,对你来说可能还是小赔居多。
以选择权来说,有效的方法一直都在课本上,只是你愿不愿意去花时间等待与忍受。
特别是忍受低报酬率来换取胜率,还是高报酬率但忍受低胜率。
3. beta就很简单,你看第一张图其实就是beta。这也是看价格就可以得到一致结果
至于你担心反向,又不想学上面这些"狗屁"方法,那很简单啊,你就接受报酬率下降
的减少部位跟曝险。如果你方法有逻辑,那无脑也会有效。
但就怕你不想花时间又要短时间报酬,低风险,那我想你这条路大概不会好走。
毕竟:如果我有个方法可以周+1%,那代表理论上年化报酬率67.7%
有+67.7%的方法我为何要免费跟你讲?我每半年发一次半年报让你忌妒不是更爽?
而实际上我却跟你讲有这绩效,那么简单的逻辑推论,就可以知道这是条件机率
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可以,实际上年化报酬率远低于67.7%
但我却可以拿权益图与号称的年化报酬率,来说服你订阅获得稳定的收入,
那么你也是只是因为你不知道,和不想忍受时间,最后被不对称的资讯而买贵。
与其如此你还不如接受只赚可能的beta报酬,然后控制部位到你可以接受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