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ouurtn (vv)
2025-05-26 14:46:57原文标题:
工程师假扮AI!新创公司“Builder.ai”宣布破产 连微软都被骗
原文连结: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50526/2966955.htm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6日 14:33
记者署名:
图文/CTWANT
原文内容:
▲2016年成立的英国人工智能新创公司“Builder.ai”,被爆全靠印度工程师手写程式。
(图/翻摄自X平台)
2016年成立的英国人工智能(AI)新创公司“Builder.ai”曾在过去8年间募资超过4.45
亿美元,并获得微软(Microsoft)与卡达主权基金“卡达投资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的背书,估值在最高峰时更突破13亿美元,然而就在这个月,它破产了。
当人工智能产业正苦于飙升的运算成本与层出不穷的“幻觉”(hallucinations,AI给出
含有貌似事实的虚假或误导性资讯 )问题时,投资人的耐心已濒临极限。2025年5月,曾
被视为“AI民主化”标竿的英国新创Builder.ai宣告破产,其帐户遭主要债权方维奥拉信
贷(Viola Credit)扣押3700万美元后,仅剩500万美元现金。执行长拉提亚(Manpreet
Ratia)在接管公司2个月后,被迫关闭营运并申请破产保护。
这家标榜“让开发软件像点披萨一样简单”的公司,曾拥有令人艳羡的资本光环:8年间
募资超过4.45亿美元,获微软与卡达投资局背书,2023年估值更冲上13亿美元高峰。然而
,光鲜亮丽的表层底下,却是长期依赖夸大叙事与财务操作的危楼。
Builder.ai的崛起始于2016年,共同创办人杜加尔(Sachin Dev Duggal)以“AI驱动模
组化开发”为号召,推出平台“Builder Studio”与数位助理“娜塔莎”(Natasha),
宣称能让非工程师轻松打造复杂的应用程式。
但《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19年调查揭露,其核心技术实为印度
工程师团队的手动开发,AI仅是行销话术,“全是工程师,没有AI”的真相,加速了其后
续的崩坏。
危机在2024年全面爆发:客户投诉开发延宕、员工指控杜加尔管理混乱,而杜加尔本人更
卷入印度当局的洗钱调查,虽然他否认涉案,声称自己仅为证人。英国《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还披露,Builder.ai长期聘用与杜加尔有私人关系的审计机构,财务
透明度备受质疑。
拉提亚于2024年3月接任执行长时,公司英美帐户中的资金已近乎归零。他坦承:“历史
决策造成的财务压力已无法挽回”,并将2024年营收预测从1.4亿美元腰斩至7000万美元
。维奥拉信贷的抽银根行动,最终触发了违约的连锁反应。
内部文件显示,Builder.ai长期以“漂AI”(AI washing,指企业夸大宣传其产品或服务
中应用AI技术的程度)策略吸引投资,包括将传统外包开发,包装为AI自动化;虚报东南
亚与中东市场的扩张效益;隐瞒对廉价印度工程师的依赖。
破产后,其全球团队遭大规模裁撤,其大多数为新创及中小企业的客户,被迫紧急迁移应
用程式,暴露当代依赖新兴AI平台的高风险。
Builder.ai的殒落并非唯一的例子。尽管AI公司占据2024年美国新创募资额40%,多数仍
无法盈利。产业目前正面临残酷的优胜劣汰,许多企业遭遇技术瓶颈,如“AI幻觉”问题
推高维护成本;或是商业模式缺陷,也就是过度依赖风投,缺乏真实变现能力;最后则是
监管风险,其夸大的行销手法往往游走法律边缘。
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低程式码/无程式码(low-code/no-code)市场
规模将在2024年底达260亿美元,但Builder.ai案例证明,若无法兑现“AI变革”的承诺
,再华丽的叙事终将坍塌。
从微软战略合作到美国商业月刊《快公司》(Fast Company)评选的创新企业,
Builder.ai曾完美演绎AI时代的造神戏码。但其结局揭示更深层的教训:当“规模”被误
认为“永续”、“能见度”被错当“竞争力”,魔法消散后,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与投资
人无法追回的13亿美元估值泡沫。
心得/评论:
微软也被AI话题割韭菜
印度人创的新创...
搞不好有些AI产品背后其实都是印度小精灵在回答
创办人争议:创办人 Sachin Dev Duggal 涉及印度的洗钱调查,并在 2025 年初辞去
CEO 职位,但仍留在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