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ream1124 ()》之铭言:
每次讲到人形机器人时,一定会有人说这就是类似马车变汽车的典范转移,
但我发觉这个故事其实恰恰是说明“人形机器人发展有限”的好例子。
“马车”是“马+车”的组合。马很难搞,上工之前要先长大,
长大后不论有没有工作都要吃喝拉撒与相关后援补给,为此还曾经登上伦敦的报纸。
过去人们其实就不断试着改善这种运输工具。
有一派的人认为车子好做,但生物的部分 ── 马 ── 很难管又有些问题,
所以我要在马这个环节改良设计,于是有人在一些情况下用骡子、驴子取代马,
对应到现在的讨论就像用人形机器人取代本来由人类负责的部分。
这可能是他们坚持做出来的机器马必须是马的形状,必须具备马的智慧的缘故,
否则要怎么取代马跟拖车搭配呢?
至于另一派的人则不这样想,他们不但换掉运输工具的动力来源 ── 马,
而且还把“马+车”两个部分整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整体 ── 也就是汽车。
这样搞的结果是运输工具的动力来源 ── 引擎不会像马车的马一样泛用了。
它不能独立运作,也不能随便和别人或别的物品搭配成不同类型的运输工具。
这整套工具变成一个用途很单一的东西,外形也针对运输用途调整成流线型样貌,
不会长得像马车了。
然而,因为汽车的确有许多地方比马车好用,所以尽管用途变得单一,
但最终还是取代了马车。
接着让我们回到现代。
大家都觉得工厂可以革新,那你们觉得工厂会用上面哪种策略改善生产方法呢?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 ── 如果预算够,投资也划算,那他们几乎都会选后者,
何苦非要在运输工具体系里面留下一个“马状物”呢?
如果预算不够,或者不划算,那他们找人类去做人类原本的工作就好了。
地球人口有 80 亿,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这里面穷苦要打工的人占多数,何必非得搞出跟人类一样聪明的人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