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投资的问题是跟随便投资差距太小,而且要承担风险比较大(当然all in指数本身就
是随便投资的一种),所以不吸引人。
刚刚有文章算了一下最简单投资vt说可以改变生活,
可是问题是投资不是为了退休饿不死,在台湾完全不投资说真的也很难饿死,投资是要让
生活满足感增加,而资本主义社会所有能提升满足感的享乐都是要竞价的,你赚的钱要减
掉其他人赚的,多的才能提升生活品质与满足感。
所以自己的投资要跟其他有投资的人比,而不是只算货币多了多少,货币只是数字而已。
不需要跟神人比,就来比较一下其他一般人怎么随便投资:
先用最弱的操作来比,包括都买黄金,都买债卷,都买房子
买黄金就是打平通膨,从2005算,过去20年大概年化4%,
债目前输到脱裤子,不谈,
房大概是5%;
以上三种都是绩效低于正常人操作的投资,也很少人这样。
次弱组的人会以自己的需求搭配闲钱随意投资,例如一半收入买房子,剩下的一半买股,
一半不投资定存,这基本上也是不特别思考投资的一般人的财产处理方法,投报会约等于
(房5%加(0050的14%,因为一般人不会买vt,加定存20年平均大概0.7%)/2)/2大概是6
.2%。
也就是说,20年all in vt会赢几乎没在思考投资的一般人年化报酬5%左右,确实是赢,
但没想像中多,而且每个人收入不同,本金不同,每个月投2万就算11%也输给每个月投5
万的6%,所以all in指数最后重点还是让人不要花时间研究投资,专心提升本业与人脉,
甚至从本业找到其他赚钱机会。
可是话又说回来,一般人去all in股市又真的能专心于本业吗?这对一般人来说是过度曝
险行为。如同刚算的,随便买房买0050定存,如同一般菜篮族的玩法,等于几乎没曝险,
也有年化6.2%,而且通常这样随便投资,因为没危险,才做得到完全不理会买了什么,专
心致志提升本业。
反过来说,到底有多少人去all in股票以后真的可以盖牌完全不理?搞all in对大部人来
说,应该有某种程度的干扰,就算忍得住大跌大涨不卖,也很难不去常常刷跟工作无关的
财经新闻,看股票app,加投资群尬聊,或是晚上看到费半大跌睡不好,等等等之类,这
都浪费很多时间与力气,减损许多其他可能把握的机会(没几个高薪工作有办法不全心投
入时间与心力)。
这就使得这个理论虽然不能说没用(至少不会亏),但是否能达成目标还是很吃个人能力
(包括能否提升本业,能否忍住平常不理会股票,能否大涨不卖,能否无视金融危机等等
),其实并不轻松,而这些努力最后的回报也只赢完全对投资展现发呆态度的人5%而已,
而且也许那些人不理会投资后,在工作上的表现还可以反赢回6%,谁知道呢?所以真的没
想像的好,不太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