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了一下 行为经济学的定义
讲白点 你发文讲的心里帐户的bra bra bra
就是你望文生义的东西
人家本来的论点 才不是你讲这种东西哩
讲白这只是你自己的见解 硬套在别人创出的名词 拿来用而已
讲白点人家是在讲消费者的行为与心态
才不是你讲的这种莫明奇妙的算报酬的方法
来看看以下人家讲的东西是什么
心理帐户(Mental Accounting)
心理帐户(Mental Accounting)的概念,最早是由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察·塞
勒(Richard Thaler)提出。
塞勒认为除了钱包这种实际的帐户之外,每个人其实都有心理帐户,人们会透过心理帐户
来进行各式各样的经济决策。
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帐户中
举例来说:
工作很辛苦所以获得的薪水,会被归类到“勤劳”的帐户中;
年终奖金则被归类到“奖励”帐户;发票中奖则被归类到“天上掉下的礼物”帐户中。
勤劳帐户里面的钱,人们会精打细算来使用;
奖励帐户里面的钱,则会用比较轻松的态度花费,例如过年时拿去买新衣服;
天上掉下的礼物帐户,人们则会更随意的花费、更容易冲动花费掉。
但实际上,勤劳帐户的1万元、奖励帐户的1万元、天上掉下的礼物帐户1万元,这些帐户
的金额都是相同的,但却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
再举例来说,如果你在看电影的路上弄丢价值500元的电影票,你会想说算了、电影就不
看了。
但如果今天你还没买票,而是弄丢了500元,这时你并不会改变去看电影的决策。
同样都是500元价值的损失,但最后造成的决策却完全不同,这就是心里帐户的影响,因
为500元现金和电影票,其实分属两个不同帐户。
人们受到心理帐户的影响层面非常多,
研究发现当人们使用信用卡或其他无现金支付方式时,往往愿意比用现金支付更多;
而当使用现金而不是信用卡支付时,他们反而会更准确地记住购物金额,背后的原因就是
信用卡和现金是不同的心理帐户。
如果你想要更精明理财、理性消费,不陷入心理帐户的陷阱,建议就先清楚自己的心理帐
户有哪些,并且换位思考想一想,来抑制冲动花费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