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抢完货柜抢舱位 航运顺风船还没结束

楼主: golover (再見我的愛)   2021-06-19 12:53:43
标题:
抢完货柜抢舱位 航运顺风船还没结束
网址
https://ctee.com.tw/news/industry/476386.html
工商时报 数位编辑 2021.06.19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 洪宝山)
5月17日台湾COVID-19本土确诊案例开始激增,台股加权指数在15,159低点落底起涨,多
头领头羊首推货柜三雄,其中万海在分盘交易解除后,股价在6月16日创210.5元新高,引
领长荣、阳明、四维航、台骅投控、陆海等航运股同步创新高。
照理说,股民应该赚得盆满钵满,不过,检视同时期的融券排行榜发现,融券增加前十名
的个股,航运占了一半(阳明、万海、长荣航、四维航、长荣),如果把已经转型电商为
本业的东森也算进去的话,那就占6成。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6月16日的航运类股资
金占大盘比重首度超过5成,货柜三雄的总市值合计达1.5兆台币,相当于联发科或鸿海的
地位,俨然成为当下多头的新精神指标。
海运供应链处在高度紧张状态
是什么因素支持多头强力买进货柜三雄?疫情是大背景,码头工人如果确诊必须隔离,码
头装箱与卸载作业就被拖延;加上过去十年的行业景气低迷,厂商造船意愿低落,甚至因
为环保必须用电力取代燃油,运力更加受限。
缺柜是运费高涨下的人性趋利选择,供应链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任何的意外(运河堵船、
塞港、罢工)都会造成运费居高不下、易涨难跌,偏偏影响所有变量的关键在于疫情何时
结束,依照目前G7的规划─明年底之前让全球7成人口接种疫苗,达到群体免疫,才能满
足WHO认定的疫情结束的条件。
但是,这只是理想值,实际情况比大家所想像的复杂许多,至少这两天从英国原本要解封
的6月21日延长1个月到7月19日,从英国的确诊案例得知,尽管接种了两剂疫苗,仍挡不
住COVID-19DELTA变异病毒的再次确诊,甚至死亡。换言之,就算明年底真的如G7预期达
成全球群体免疫,但这不代表世界从此不再受到COVID-19新冠病毒的威胁,因为全球有15
%的船员来自印度,没有人可以保证类似盐田港遭到COVID-19DELTA病毒侵袭而塞港事件
不再发生,甚至海运供应链的高度紧张会延续更久。
空柜回不来亚洲 订单转向中国
目前全球贸易90%的运输量,都是通过海运完成的。其主要原因是海运货柜出口是外贸公
司最为实惠的选择。
目前全球70%至80%的货物从中国出口,3月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发生后,部分货主改走
中欧列车班线,经过2个半月,中欧铁路列车仍不是货主的首选,原因是海运的价格往往
不及中欧铁路列车的1半甚至3分之1,疫情之前,中欧铁路货柜价格应该是同规模海运的2
倍至3倍,即便海运涨价了十倍左右,中欧铁路列车还是比海运贵1倍到1.5倍,所以海运
还是最佳首选。这波货柜价格上涨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的,原本以为到去年年底会有所缓
解,结果价格却越涨越高,货柜越来越紧缺。
全球有4千万个货柜在运转,但去年受到欧美疫情严峻的影响,欧美港口工人减少,加上
接卸力不足、效率差等多种因素导致空柜回不来亚洲,以前空箱运回只需要1个月的话,
现在则延迟为1至2个月。
因中国疫情较欧美早受控,于是订单转向中国,导致中国外销出口快速增长,由于中国的
出口货物大多数通过货柜海运,可以发现运价指数和中国出口年增率的数据趋势1致。
货柜运到美国 价格翻十倍
既然欧美的货柜运不回来,而市场又有需求,那么可以增加货柜的生产吗?中国前3大货
柜制造商产量在今年第1季占全球货柜产量的82%,其中最大制造商中集集团每个月的产
能从20余万个提升1倍,1年也不过生产480万至500万个货柜,根本不能补足全球的货柜缺
口,所以光靠生产货柜不是解决之道,而且还要考虑到将来这波景气高峰结束后,多出来
的空箱要摆在哪里?
目前看来,这一波运费涨价和货柜紧缺到今年年底都不能结束,疫情爆发前1个货柜运到
美国只需要1,000至2,000美元,现在普遍超过1万美元,价格翻了十倍(碰巧货柜三雄也
差不多涨了十倍),涨价的并非只有欧洲和美加线,包括亚太、非洲、日韩线都在全线上
涨,以前1只20呎标准箱从宁波运到非洲的价格,在5,000美元左右,现在已涨到2万美元
,各条航线运价都在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海运运力下降 抢完货柜抢舱位
疫情爆发后,港口处理能力下降,导致船舶运输时间增加,原本1艘远洋航线船舶1个月能
跑1趟来回,但现在受欧美疫情影响可能需要2个月跑1趟,这导致海运整体运力(舱位)
下降。
运力的下降同时影响到货船的舱位也成为抢手货,所以现在不仅是缺货柜,还要抢舱位,
也就是说以前1条航线跑9条船就够了,那么,现在跑十8条船可能才勉强够用,所以货代
抢完货柜,接着抢舱位,抢完舱位还要找能够承担得起涨价的货主,在上海至少要提前1
周预定舱位。
一般来说,海运公司都是装满货物出发,运到欧美后,再将欧美的货物运回,但是由于现
在欧美港口的效率不佳,运费又处在高位,利润高,于是部分海运公司选择空船返回,不
愿浪费时间等待空柜装船,争取时间趁著高运价多跑几趟单,也是造成当前亚洲急缺货柜
,欧美货柜却堆积如山。
抢搭远洋高运费短打行情 长线投入千亿豪赌一场
从上述的分析便可了解,为什么以近洋业务为主的万海,日前宣布自6月18日起进军远东
─美东航线,配置十艘2800TEU(20呎标准柜)至4000TEU船型提供亚洲到美东定期巡航服
务,由台北港首航。
一般来说,远洋航线多用万TEU级船舶操作,单位成本较低,但万海反其道而行,显然是
采取“打带跑”的短线操作,就好比股市当冲,因为行情热、有赚头,虽然短线频繁进出
的交易成本高,但是加减赚,好过眼睁睁看着行情跑掉来得好。以目前的美国线运费,3
成利润来估算,万海第3季EPS可能约13至15元,前3季EPS超过30元,以8倍本益比计算,2
40元以下都还算是拉回找买点的位置。
不过,万海并不只是抢搭远洋高运费的短打行情,同时间还买进13艘13000TEU全新大型船
舶,交船时间落在2023年,换言之,万海看好就算全球接种疫苗人口超过7成,但疫情改
变了全球供应链,从及时生产转为建立安全库存,高运费持续的时间比市场预估的还要久
,加上美中地缘政治风险的提高,以及类似盐田港工人确诊、苏伊士运河堵船等意外事件
,或许都是万海愿意投入近千亿元豪赌1场的动机。
心得:
1,航运飙涨因为疫情而起,要注意疫情结束等于航运大多头结束。
2,疫情并没有这么快结束,再快也是明年底,所以航运至少到明年中都有机会走多头
3,万海第三季营收可能会跌破大家的眼镜,会是不可思议的营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