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科书告诉你的方法不外乎"白衣武士"和"吞食毒药丸"
如果你检视台湾曾经发生的经营权之争 你会发现比教科书精彩多了
一、荒谬篇
1.公司前一天宣布把董事选举从最后一案变第一案
等到股东会当天报到 公司临时说接到消息有人要捣乱 所以股东会报到需加强安检
市场派进不了场 而公司派已在会场
等开会时间一到 主席马上宣布直接选举 一半以上市场派股权无法报到
公司派大胜(中石化)
2. 原帮人马再次力作 把股东会报到搞得像迷宫 报到要排很久
报到了走到会场还有一段路
可惜是市场派学聪明了 预先用电子投票投票 市场派胜(三阳)
3. 公司派利用董事审查权 说市场派提的董事全数不合格 不得列为候选人(大同)
4. 股东会上直接宣布市场派部份股权不合法 投票权不算(金鼎证 & 大同)
5. 施压第三方大股东倒戈或通路商不得为对手征委托书(彰银案)
6. 发布公司重大利空 或故意让公司打入全额交割 目前在增加对手借贷下资金压力(大毅
)
7. 让股东不停发言 对用议事程序拖时间 企图让股东会拖到隔天 让主席直接宣布解散
(金鼎)
8. 不鸟金管会 自己宣布股东会改期 让公司被打入全额交割 (同6 大毅)
二、技法篇
1. 发行洽特定人认购的可转债 稀释市场派持股 (大毅)
2. 策略联盟 发私募洽盟友认购(硅品)
3. 收回股务自办(现在不可以了),让对手拿不到股东名册 不能拿纪念品换委托书(多家)
大概就想到这些了
而且有意思的是 即便过了6~7年 以上多数手法在台湾依然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