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的:NIO-US
2. 分类:心得
3. 分析/正文:
蔚来(NIO-US)全战略蓝图分析(一)商业模式
“Blue Sky Coming”
蔚蓝天空已来
https://imgur.com/iTnVh2h
这是〝蔚来〞品牌的由来。
李斌讲他创办蔚来,是因为某天,他望着家外面灰濛濛的天空,想着
快出生的孩子,给自己写了一封信,这难道是我们要给下一代的未来吗?
凭他在互联网的经验,他相信下一世代的车,一定是智慧电动车的天下,
结合商业、情怀、理想与现实,他创办了蔚来。
故事嘛,听听就好,重点是蔚来如何打通它的商业模式,而不是PPT造车。
文中货币单位,如未特别标示,皆为人民币
一、蔚来发展与愿景
既然说到电动车,当然不可避免提到电动车先驱特斯拉(TSLA-US)与
马斯克(Elon Musk),蔚来的发展路径,跟特斯拉极其相似。
特斯拉最早发布的是超跑初代Roadstar,蔚来是EP9;
接下来是Model S,蔚来是初代ES8;
后来是Model X,蔚来是ES6;
之后是带领特斯拉销量大幅提升的Model 3,蔚来本来相对应的是ET7,
但2019年蔚来资金险些断链,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ET7的研发大幅放缓,
至今尚未上市。
1.企业愿景
从Model 3开始,特斯拉跟蔚来的发展产生很大分歧,这是由两者的
企业愿景所决定。
很多人不看企业的愿景,总认为愿景就是乱开支票,根本不会兑现,
可是对这两家公司的创办人而言,企业愿景是他们的企业目标,具有很强的
指示性。
特斯拉的企业愿景
Tesla’s mission is to accelerate the world’s transition to
sustainable energy.
特斯拉以加速全球转向永续能源为使命
蔚来的企业愿景
Our mission is to shape a joyful lifestyle by offering premium
smart electric vehicles and being the best user enterprise.
我们的使命是透过提供高品质的智慧电动车,
成为最好的用户体验企业,
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
特斯拉与蔚来都是从高端电动车起步,然而两家企业愿景的不同,决定
企业走向的不同。
2.特斯拉─平价路线
特斯拉目标是〝加速全球转向永续能源〞,所以特斯拉不止电动车,还有
太阳能跟储能业务,革命对象是整个石油产业,汽油车只是首要目标。
要加速汽油车革命,最容易的方法是人人都开得起电动车,马斯克在电池日
再次强调特斯拉平价化是他的目标。
方法是降低造车成本后调低售价,所以特斯拉连电池都想自己制造,如此
能有效降低电动车最大的成本。
Model 3在中国生产后,随着中国国产化比例上升,Model 3在中国已经多次降价。
标准续航版从原本超过30万元,到现在补贴后只要25万元(中国2020年
电动车政策对售价超过30万元没有补贴),况且之后还有降价空间。
特斯拉走向平价化,这是由特斯拉愿景所决定的电动车销售路线。
3.蔚来─高端路线
蔚来不同,蔚来没有要让每个人都开得起电动车,相反,
〝提供高品质的智慧电动车〞,代表蔚来会坚持高端电动车路线。
李斌多次提及这样的概念。
蔚来100度电池发布日:“我们一辆车的平均销售单价,比特斯拉要贵
15万元左右,我们的用户跟特斯拉的用户,已经不太是同一类用户。”
Q3电话会议,有分析师问到Model Y在中国国产化对蔚来的影响,李斌回答:
“特斯拉和我们不同的是最近出现多次降价,是一个成本定价的机制,而我们是
依靠产品和服务的优势。”
有人问蔚来总裁秦力洪,面对特斯拉多次降价,蔚来会不会跟随特斯拉的策略?
秦力洪回应:“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降价!”
二、蔚来的研发
两家车企卖车策略不同,是两家公司成本控制差别很大,特斯拉的成本管控
远好于蔚来。
在汽车毛利率,蔚来在2020年Q2第一次转正,为9.7%;Q3达到2位数,为14.5%。
在Q3电话会议,李斌回答美银分析师规模效应的问题时,讲得很明白。
“长期来讲,生产量不断增加,我们的成本会继续有所下降,三季度的贡献
比起二季度多,长期来看,也有下降的空间,但是不会很多了。”
表示接下来就算规模效应放大,蔚来汽车毛利率的提升也很有限。
相较特斯拉汽车毛利率Q2是25.4%,Model 3多次降价后,Q3毛利率不降反升,
达到27.7%,就算特斯拉的汽车毛利率有加计碳积分,成本控制还是优于蔚来许多。
特斯拉大量自研,工厂也是自建,相较于蔚来许多技术是与供应商合作开发,
找江淮汽车(600418-SH)代工整车,这都影响汽车毛利率的提升。
很多人更看好特斯拉的模式,认为蔚来就是个拼装货,才要用服务
弥补技术的差距。
真的是这样吗?
1.三电系统
在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蔚来虽然不及特斯拉,然而一样拥有
自己的核心技术。
电池是与宁德时代(300750-SZ)共同开发,宁德时代提供动力电池模组,
电池Pack设计则由蔚来子公司XPT负责,电机与电控也是XPT自主开发。
蔚来的底盘更是坚持正向研发,底盘正向研发,才能适配蔚来独特的螺旋式换电,
可以透过这篇https://bit.ly/3aHZNNS 大飙车拆解ES8底盘,
能看出蔚来造车与其他中国国产电动车不同之处。
2.智慧驾驶
在智慧驾驶方面,一开始是与Mobileye合作,现在要走向芯片与智慧驾驶的
自主研发。
Q3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问到芯片与自动驾驶的事,李斌的回答:
“关于NT2.0(二代平台)芯片的选择是整个行业都很关注的,我们希望
能够在将来NIO Day进行说明,现在还为时过早。
我们要确保这是行业最领先的解决方案,在将来几年之内也会是行业领先的。
至于LiDAR(光学雷达)方面,自动驾驶主要有两个评价方向:
第一是解放了多少时间,即可用性;
第二是防范了多少事故,即可靠性,
不管哪个方面,都可量化LiDAR的贡献。
当然,我们也要与部署成本平衡,不管算力发展到什么水平,在不同的场景,
LiDAR都有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的积极意义,从技术上来讲,LiDAR是一个重要的辅助。
对于一个把用户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企业,就要找到办法解决成本的问题。”
(1)芯片
芯片可能由蔚来投资的黑芝麻智能负责,目前传出可能在2021年年底
量产应用,单颗算力在40-70TOPS,跟特斯拉的自研芯片算力相差无几。
智慧驾驶方面,蔚来的Navigate on Pilot (NOP)已上线,受限于
Mobileye Eye Q4芯片算力(2.5TOPS),已无大幅更新可能,只能寄望
新的二代平台。
(2)视觉感知
在现有资源下,将智慧驾驶的研发重心由美国迁回中国。
聘请任少卿(与Andrej Karpathy对特斯拉的重要性相似,他是视觉感知算法
架构的核心人物)担任自动驾驶算法助理副总裁,直接向李斌报告。
可见蔚来要将智慧驾驶重心放在视觉感知。
讲到视觉感知,不能不提光学雷达,特斯拉不用,蔚来如果要加速研发进程,
必须用。
蔚来可能采用Luminar(LAZR-US)、Innovusion和华为,其中一家的光学雷达,
各家都在快速降低应用成本。
https://imgur.com/JmWbQJy
Luminar有别于现在使用较多的905nm波长,采用的是1550nm波长,可以用
更高的功率探测更大的范围,并且1550nm波长对人眼更为安全。
况且Luminar已经与Mobileye达成协议,将是Mobileye智慧驾驶解决方案的
合作厂商,这对目前还是采用Mobileye芯片的蔚来,磨合较为容易。
Innovusion技术路径与Luminar相近,预计2021年投产,蔚来是早期投资人之一。
依NIO DAY过往发布新车后6-12个月量产,如果Luminar来不及的话
(Luminar官方预计2022年投产),也许会采用Innovusion(如果能照预计时程投产的话)。
华为也在开发光学雷达,依华为的狼性,可能很快就有量产的消息。
可以看到蔚来虽然技术上跟特斯拉有差距,但并非如外界所传没有
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是李斌每次讲都会变成网上吐槽梗,很多人根本
不相信中国造车有所谓的〝自主技术〞。
三、创始人商业逻辑
可以看到两家公司创始人的思考很不一样,马斯克是极客典范,李斌则被
员工跟用户亲切的称“斌哥”,从这种打成一片的氛围,就晓得李斌很重视“人”。
在讨论两人的商业逻辑前,先来看一段李斌回北大的演讲,他认为车的未来在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mNMbQ9quc&feature=emb_logo
1.马斯克─第一性原理
只要是马斯克的粉丝,或略为研究过他的人,一定对第一性原理耳熟能详,
〝我会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而非“类比”思维去思考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做过或正在做这件事,我们也就去做。
这样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
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这是马斯克讲过,他对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式的想法。
他曾谈到要推动特斯拉自驾出租车(Robotaxi),虽然又跳票,他早讲过:
“有时候我没能准时,但是我最终还是能够完成。”
可以看到在第一性原理思考下,车对他而言,就是〝从A点→B点的交通工具〞,
当能低成本自动化时,只要达到目标,用什么车没有差异。
在这样的元认知思考,用车需求会〝同质化〞。
我只要做到市场上最低成本、最高自动化程度的那间,市场自然是我的。
所以特斯拉的外观跟内饰选项很少,Model 3的内饰,好听叫简约,难听叫简陋,
后排空间很不舒服。
这样流水线生产最简单,可以把成本压低。
成本越低,车价越低;
车价越低,车卖越多;
车卖越多,用车数据越多;
用车数据越多,数据学习场景越丰富。
形成正向循环,最后达成〝用车需求同质化〞。
2.李斌─共享经济
我想很多人看到共享经济,脑海里浮现那堆没人要的脚踏车海。
共享自行车,曾经是共享经济里最璀璨的明星,最后却只留下满地垃圾。
说起共享自行车,不能不提到摩拜,不同于ofo的经营方式,摩拜的理念是
透过人与车的连接,以精细化经营赚钱,不觉得跟蔚来的理念很像吗?
因为两家公司是同个创办人。
李斌创办这两家公司的想法一致,重视人与车的连接,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
更是移动空间,是人类向往的自由。
在心情不好时,很多人选择开车兜风,独自一人,望着窗外景象变幻;
停下来,在车上啜泣。
人与车,不只有交通的需求,还有情感空间的需求。
如果从这方向看,车的另一个市场是〝个性化〞。
针对个性化,蔚来每辆车都是照订单生产。
跟特斯拉相反,蔚来各种选装令人眼花撩乱,不止看得到的部份,连看不到的
服务、电池租用,都有多样化选择。
蔚来与用户,不只有买卖关系,更可以共享生活,蔚来的线上和线下活动结合,
打破车企与用户的藩篱。
李斌接受访谈讲过:“蔚来是希望成为一个
以车为起点的community(社区)。
我认为将来的商业模式,可能不光是关乎某一类产品和服务,它更关乎的
是这种产品、这种服务,能够把人怎么样连接起来。”
这是李斌在摩拜没做到,而希望在蔚来身上做到的事。
不止用户,蔚来对供应商也希望他们一同共享成长,蔚来对供应商一律称
〝合作伙伴〞,蔚来提出“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全供应链协同”。
需要“出圈”的新伙伴、“鼓励自荐”的新模式,以及“孵化赋能”的新合作。
对这种协同,李斌有着清楚认知:
“永远不要高估协同的作用,低估协同的成本。”
很多人对协同能发挥1+1>2,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李斌认为还是让专业的人
做专业的事,蔚来可以是推动者、协助者,但不会是主宰者。
这种全局增量式循环的认知,对接下来讨论BaaS的模式非常重要。
BaaS不只是电池的选择这么简单,而是个很大的商业创新模式,集制造、服务、
能源与金融于一身。
这是马斯克想做,却没有完成的闭环体系。
4. 进退场机制:长期投资
本文为蔚来的商业模式分析的第一篇
分析的不止是蔚来,而是整个电动车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包含为什么中国要支持换电模式的推广
背后的政策因素为何
应该是台湾第一篇从蔚来车企策略、中国政策目标的全方位分析
很多人看不懂的BaaS跟用户企业,如何影响整个中国的电动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