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连结:
※过长无法点击者必须缩网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0978389
2.原文内容:
冯兆音/BBC 中文驻美记者 发自兰卡斯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745YS-b6k
https://i.imgur.com/Wp4XgNw.jpg
中美之间的角力日益激化,引发两国在众多领域面临“脱钩”的忧虑。最近被卷入这场大
国较量的,是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位于美国加州的工厂。
“这些是薪水优厚、有工会保障、蓝领、制造业的美国就业岗位,已经没有很多人在创造
这样的工作了。”公司职员杰姆(Jim Skeen)慷慨激昂,一连用了好几个形容词。他所
在的这座加州工厂里,几百名美国工人正忙碌著,厂房上空挂著好几面巨型美国国旗。
https://i.imgur.com/Kguumwd.jpg
乍看之下,特朗普“让制造业重返美国”的愿景似乎成真了。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其实是一家中国企业。并且,它最近成为了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
晴雨表。
总部位于中国深圳的比亚迪,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商之一。2013年,公司在离洛杉
矶约一小时车程的兰卡斯特设厂,目前已向全美各地供应数百辆电动大巴。工厂雇用约
800名美国工人,70%的生产材料来自美国本土,符合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号召。
https://i.imgur.com/7UAwv8w.jpg
公司职员杰姆说,比亚迪的到来帮助振兴了兰卡斯特的经济。
曾是地方报社记者的杰姆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他报道了一家又一家工厂倒闭的故事
。当这家中国企业落地兰卡斯特、向他开出高薪时,他毫不犹豫加入了在他看来会改变这
座工业式微城市的比亚迪。
金融危机时,兰卡斯特失业率一度高达17%,如今回落到3.7%,犯罪率也大幅下降。“比
亚迪对兰卡斯特和这里的居民来说,都是件好事,”兰卡斯特的副市长克里斯(Marvin
Crist)对BBC说。
“间谍巴士”?
比亚迪在兰卡斯特深受欢迎,然而,远在美国另一端的华盛顿却有不同观点。
寄望打开美国市场的比亚迪巴士,可能很快要踩下刹车——美国国会12月底通过《国防授
权法案》,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法案禁止使用政府资金购买中国公司制造的火车、地铁、
巴士等公共交通设施,但缓至两年后开始执行,以求平稳过渡。
比亚迪在美国的主要客户是地方政府,禁令一旦执行,将重创位于兰卡斯特的工厂。同样
面对未知前景的还有中国中车集团。这家中国央企在芝加哥与马萨诸塞州建厂,主要生产
地铁列车。
美国下禁令的理由,一部分源自对“间谍列车、巴士”的担忧。法案的支持者称,中国品
牌的公共交通工具可能被中国政府用作情报收集,用于记录出行情报、窃听乘客,甚至可
改变交通灯号。
相关禁令虽推迟两年执行,但有一则条文马上生效:美国首都华盛顿不得采用中国品牌的
地铁列车。华盛顿地铁设有五角大楼一站,当局担心列车将记录来往乘客。这些隐忧是否
合理、交通工具是否比在中国制造的手机、电脑等构成更大的国家安全隐忧,仍未有定论
。
杰姆则形容,用大巴收集情报的指控“荒谬”。“我们在这里造电池、电动大巴和卡车。
如果中国想要收集美国的情报,比起利用大巴车,他们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支持封禁比亚迪的美国制造业同盟会长保罗(Scott Paul)表示,比亚迪高层与中国共产
党有诸多联系,公司是政府的“臂膀”。
比亚迪是在香港和深圳上市的私营企业,“股神”巴菲特持有近10%的股权。不过,华盛
顿日渐认为,在中国不存在真正的私企,任何大型企业都需要跟政府保有密切关系、听命
于党。
梦想,还是噩梦?
“(比亚迪)是一个绝佳范例,一家真诚的中国公司带着中国科技来美国投资、创造美国
就业,而不是把美国科技带到海外去,”杰姆说。
然而,“真诚”并非美国企业通常用来形容中国公司的字眼。近年来,美方指控中方通过
强制技术转移、偷窃知识产权、限制市场准入、为中国企业提供政府补贴等方式,导致不
公平竞争。
比亚迪的反对者说,这家中国公司在用类似的手法来保有竞争优势。他们指出,比亚迪在
中国接收政府补贴,到美国建厂又享受本地税收优惠,雨露均沾、好处占尽,这对其在美
国的竞争对手并不公平。
比亚迪的英文名是“打造你的梦想”(Build Your Dream,简称BYD),但反对者说,它
将为美国企业带来一场噩梦。
美国制造业同盟会长保罗早前在国会作证时表示,中车和比亚迪的确为美国创造了就业,
但长期而言,它们将对美国公共交通制造业带来“系统性的毁灭伤害”。
另一种保护主义的说法是,用美国纳税人的钱来资助中国企业并不明智,这会巩固中方的
行业优势地位,伤害本土厂商。美国铁路安全联盟的副会长奥尔森(Erik Olson)说,国
企中车集团在美国建厂,挣美国纳税人的钱并“送回共产主义中国”,步步实现“中国制
造2025” 的野心。
对于工人丹尼尔(Daniel Alvarez)来说,他的确在这里实现了扭转人生的梦想。
第一次见到丹尼尔的人,可能会因他满脸的刺青而一愣。“你看我的样子就知道,我曾有
很艰难的过去,”丹尼尔笑说。他曾锒铛入狱,出狱后求职处处碰壁,但比亚迪给了他一
个改变人生的机会。在他眼中,比亚迪是一个模范雇主。跟同在美设厂的中国企业福耀玻
璃不同的是,工会获准在此运作。
三年内,丹尼尔在生产线每一环都待过,从普通工人逐步晋升到经理。“我很享受从大巴
骨架开始搭起,一步步看着它成为成品,送达客户,”他说:“我们在改变未来,从一部
部巴士开始。”
不过,这些大巴绝非毫无瑕疵,根据媒体报道,多辆交付的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例如门突
然自动打开、无法刹车等等。《洛杉矶时报》早前指出,大巴达不到公司宣传的标凖,接
受维修的次数甚至比一些旧车都要多。比亚迪向洛杉矶政府交付的头五辆大巴,不到五个
月就报废了。
但兰卡斯特的副市长克里斯说,比亚迪的技术是行业内领先的,工厂还提振了本地就业。
“它不仅仅是一家中国公司,这也是一家美国公司。这些大巴由美国人制造、供美国人搭
乘。”
工厂里一些细节体现出比亚迪的“中国根”,接待处挂著中国结,工厂墙上贴著中英双语
的海报,偶尔会见到几名来自中国的员工在厂区穿梭。不过,BBC获准采访的公司员工,
全都是美国人。毕竟,这家工厂即将遭到限制的部分原因,在于它身上的中国标签。
https://i.imgur.com/iuIIyqv.jpg
中资企业在美国遇困
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分析地缘科技的特廖洛(Paul Triolo)对BBC表示,中国制造企业选择
在美国建厂是种相对新的现象,挑战了美国企业在中国制造产品的传统认知。
这些公司原本期望通过本土制造来降低成本、打开美国市场,也切实为地方经济带来好处
,但在美中关系冰冻三尺之际,它们的地位日渐尴尬。
跟华为类似,比亚迪因其中国出身而在美国饱受争议。某程度上,它们在为中国企业过去
被美国视作不公平的商贸行为付上代价。
“在重大基础设施行业的中国公司,例如电信与交通,都可能在某个时刻被中国政府利用
来做不当行为。” 特廖洛预期,华盛顿会继续严格审视在美活跃的中国企业,社交媒体
抖音的海外版本TikTok、中国无人机公司大疆(DJI)可能首当其冲。
这些趋势在最新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中已有体现,法案禁止国防部购买大疆的无人机
,并对将华为移出制裁性的“实体清单”设置了更高门槛。
特廖洛说,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双边关系暂时停止恶化,但科技上的角力与猜忌
,不会因此而中止。在谈判中,中国可能逐步移除美国政府不赞同的贸易政策,但目前的
迹象似乎指向两国在逐步有序脱钩的未来,甚至导向更激烈的碰撞。
北京和华盛顿似乎离兰卡斯特很远,但在大国角力下,受伤的往往是经济基础相对脆弱的
小城镇。美国应全面防备中国的威胁,还是抓住其带来的经济红利?在这个鱼与熊掌不能
兼得的问题上,联邦政府的政策目标与地方的经济需求常常不相匹配。
代表加州的民主党众议员沃特斯(Maxine Waters)对BBC说,在两国经济紧密联系的情况
下,总统将中国设为贸易战敌人,并没有理清美国现实可行的利益。“我们希望总统体现
更令人信服的领导力,而不是为求在政治上得分。”
丹尼尔希望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能到工厂来亲身看看,想象一下禁令可能给这里800名员
工带来的沉重打击。杰姆则寄望,11月的美国大选能够扭转工厂的困境。
“我们会用力反抗,力求撤销禁令。”杰姆说,“到时华盛顿会有一批新玩家,任何事情
都可能发生。”
特廖洛却认为,如果新政府上台,也许会对商界更为体贴,但总体上不会对中国太过客气
。
“因为贸易冲突深层次的因素,就是中国科技的崛起。”
3.心得/评论:
※必需填写满20字
大概上,本篇文章从中国公司比亚迪(BYD) 的情境,看透中美贸易战之中的政治角力之程
度。不过,这场战役会否在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后缓和下来,短期内恐怕难以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