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小公务员挖到冷门股 34岁勇辞公职当奶爸

楼主: Ivanov (Visca Catalunya)   2019-07-28 07:53:26
推 GalacticEcho: 跟单是台湾文化?eToro、Followme等众多国外交易平 07/27 07:02
→ GalacticEcho: 台早已有完整系统化的自动跟单机制。人家一样是完 07/27 07:02
→ GalacticEcho: 全不用懂投资标的、投钱复制明星投资者的交易就好 07/27 07:02
→ GalacticEcho: ;怎么讲得好像只有台湾人会傻傻跟单? 07/27 07:02
→ mtmmy : 跟单根本世界文化 不要自以为台湾很特别 07/27 08:56
→ tigertiger : 外国人的视角: 台湾有众多订阅平台,这根本是东西方 07/27 09:01
→ tigertiger : 都盛行的文化! 07/27 09:01
→ tigertiger : 拿这种片面就想讲成文化...呵呵 07/27 09:01
*[1;31m→ *[33mFadOut *[m*[33m: 你讲的都是人性不是什么台湾文化
我的原句是:
"我从来没有跟单,不过也知道台湾的跟单文化。"
这句话是说: 台湾有自己的 "跟单文化"
并没有否定欧美也有跟单,但欧美个跟单文化,就我理解的,跟台湾不尽相同
我有看过在seeking alpha/moltey fool上的, (全球/美)
也有看过荷兰股票论坛上跟单的。 (欧)
po文的人不见得有分析师证照,多半会写出完整(甚至包括自己预测3-5年)的预测文
然后有人会揭示特定持股占自己总投资比率,甚至有人会提到自己的股数
以我接触的,欧美的跟单跟台湾的差异
1.) 匿名追踪,没有成本
以Seeking Alpha来说,你想要跟特定人的单,Seeking Alpha有基础评鉴机制
够久,够资历等级的注册者,评鉴机制的 "等级"就高
这些人需要投资时间 (或金钱) 写文,维系自己的名声
但跟单者 (或者拟跟单者)呢? 不用,你只要注册帐号,follow几个网友
如果你有看到开心的就想跟
=> 我知道台湾有些是会员,有些是私群,一开始就创设出特殊性,
甚至跟单成本有进入成本。
2.) 跟单者要自行判断部分:
说真的,跟单者很稀少吗?如果把华尔街之狼在看一遍
简单来说,penny stock scam,或者是任何 pump and dump,
几乎与跟单概念都有一点关系
2008年作对了一件事: 大家被咬到很痛,(在欧美)很多人都不太愿意进入股市
或者是:终于有人相信,合理低价追踪指数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追踪,跟单,当然也不会因此消失,
但是对于跟单,我看到跟单者对于提出想法者的要求更高
也更容易脱手不跟
=> 在台湾我当然看到慢慢更多人有自主性,
但有些崇敬心理没有完全抛弃
证券市场我一直认为是拿来交流讨论,而非拿来做为崇敬工具的
推 stasis : 我有follow你粉丝团 谢谢~ 07/27 09:31
感谢,我想回在这儿你比较容易看到些。
→ Atima : 这观点也很有趣 跟大盘做 顺势确实输面不高 07/27 11:59
→ Atima : 但是交易量小的优质小股 才是发家致富的机会 07/27 11:59
→ Atima : 早点买花仙子的时候 一天交易才几十张... 07/27 12:02
→ Atima : 买卖几张自己就变主力大户wwwwww 07/27 12:02
这里要有几点前提:
1.) 愿意,也有能力等,这笔钱不急用
2.) "优质" 要真的能够确立:
交易量小有一些原因,比如真的公司管理阶层虽然上市了
这就是他家公司,他赚钱也能用编列各种费用方式把赚的部分拿回家
也没有什么成长利基
还有一种是公司在做的事情,市场没有人注意到,或者是市场看不懂
那么持有者先卖掉,也没有人花心思看懂。
公司做得对,你也看懂了,也还不一定会赚钱,
就像人生一样,很努力也没有保证有好结果。
这就是我说的:低交易量的公司,真的有机会提供相当优异的报酬
然而,通常是承担了较高的风险,非常好的运气(公司努力又得到回报),所得来的结果。
当然啦,也有交易量小,容易被炒作的。这我也见过,但不算我熟悉的范围了。
回过头来说:炒作也是一种市场风险,市场中参与者众,每个人目标手段不同
难道评估这种风险,不算进入市场得考虑的一环吗?
说这么多,我没有要谴责跟单发起者或者是跟单者的意思
恰恰与许多推文者相反的揣测,我一向同意人就是人,尤其在经济行为上
人就是人,不分国界都会相当类似
但我点出文化的不同点在于,两个思考点:
跟单发起者所要付出的成本,
跟单者所要付出的成本,
如:时间,精神,金钱
我看到不同文化对于这些成本的衡量考虑,不尽相同。
→ Adrian : 难道买基金不是跟单? 07/27 19:41
好问题。
1.) 指数型基金:跟全市场的人的看法,没有特定意见
2.) 特定共同基金 (mutual fund):付较高的手续/管理费,买管理者的经验
投资人自行选择跟哪种,葛拉汉/巴菲特/Bogle都说第一种是一般人最值得做的事
巴菲特自己当起了 "主动经营者",因为他认为主动经营可为,但也会说需要相当的努力
甚至有不少人说,他因为所处的时代,跟他个人的机运,才有他今日的成绩
不是一般人轻易复制。
Bogle推广第一种,几乎所有当代指数型ETF的兴起,要感谢这位先驱者。
回到成本来说:就算这些是 "跟单" 好了,跟单成本高吗? 可以评估一下。
作者: GalacticEcho (森罗万象)   2018-07-27 07:02:00
跟单是台湾文化?eToro、Followme等众多国外交易平台早已有完整系统化的自动跟单机制。人家一样是完全不用懂投资标的、投钱复制明星投资者的交易就好;怎么讲得好像只有台湾人会傻傻跟单?
作者: heavenbeyond (如果在天堂)   2019-07-28 08:59:00
“低交易量的公司,真的有机会提供相当优异的报酬”。问题就在这,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会是幸运儿,但是一个幸运儿的背后至少有九个输到脱裤子的惨户。“追求合理的报酬”就是最好的风险控管,只要一超过这个界线,那做再多的分析都是枉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