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连结(必须检附):
https://goo.gl/jFaPAA
2.原文内容:
更新:新增网友看法
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欧美金融监管转严,投资银行操作趋于保守,纷纷结束自营交易,
并降低债券等证券存量,但高盛(Goldman Sachs)仍有交易员靠着买卖高收益垃圾债,
在今年上半年帮公司赚进超过1亿美元(32亿台币)。
尽管美国监管机构要求金融业降低风险操作,但34岁的高盛交易员马拉弗龙(Tom
Malafronte)显然更遵循“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据消息人士向《华尔街日报》透露,马拉弗龙从今年1月起大胆买进好几十亿美元的垃圾
公司债,并趁价格反弹快速获利了结,赚进超过1亿美元。
马拉弗龙一开始先买进2家信评被降级矿业公司Freeport-McMoRan、Teck Resources的债
券,今年初又看准中、美经济走疲,商品行情大跌及利率走向不明冲击市场信心,趁高收
债暴跌机会继续扫货,收购玩具反斗城(Toys “R” Us)、雅芳(AVON)等多家企业债
券,有段时间,马拉弗龙囊括了部分公司债3分之1以上的交易量。
马拉弗龙进出神速,有时趁油价反弹或经济数据佳音带动价格反弹,就把部分债券当冲,
在几个月之内为公司创造高额获利,截至6月底帮高盛赚进超过1亿美元。
美国政府目前仅允许银行在担纲造市商时有限度操作证券,扮演媒合买家与卖家的中介机
构,且必须在资产负债表上揭露持有债券等证券数量,不得超过造市商合理的短期需求。
即便如此,马拉弗龙担任造市商时,一方面低接客户手中急于抛售的垃圾债,一方面再物
色买主接手,以较高的价格卖出,靠着买卖之间的价差,为高盛创造庞大收益。
哈佛法学院教授史考特(Hal Scott)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曾表示,要清楚分辨哪些交易
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哪些又是纯粹以银行获利为目的,实在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没有人能够辨别造市操作与自营交易”。
如今华尔街银行业一旦出现重大损益,就可能被联准会(Fed)或其它监管机构找去喝咖
啡,高盛也对交易员每日曝险设限,只有在少数特定市况下可以超限,同时必须经过银行
高层及风控主管核可。
如同华尔街其它大型银行,高盛在金融海啸后大幅降低交易曝险,今年前2季决定交易员
单日亏损上限的日均风险值(Value-At-Risk,VAR)分别为7200万美元、6200万美元,几
乎只有2007年1.2亿美元以上水准的一半。
马拉弗龙的操作是否逾越高盛内控规定,引来主管机关关切,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
,在华尔街金融圈,像马拉弗龙这样勇于承担风险的高手已经愈来愈少了。
业界人士指出,不论环境如何变化,银行总是需要有交易员能在市场流动性不佳时,媒合
买家与卖家,风险操作高手总会占有一席之地。(财经中心/综合外电报导)
======网友看法======
有网友说,“千金难买早知道”,也有人说,“机率问题, 有人赚, 自然就有人赔。”
出版:07:30
更新:11:34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满20字):
交易员完全发挥了投机本质
不畏消息面左右 专注于截取价差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