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钻研股市对社会有贡献吗?

楼主: Ivanov (Visca Catalunya)   2016-08-24 18:51:38
在国外的论坛 Quora上看到类似的讨论,里面有一些有趣的概念
跟这个讨论有点关系,分享上来给大家参考。
https://www.quora.com/Is-the-stock-market-a-zero-sum-game
原文连结在此,英文比较好的板友可以直接阅读,我选择挑一些有关的内容来回复
首先,这串讨论串似乎区分了长期投资与短期交易的差别
所以我先排出回答这是否为零和游戏。
因为如果是长期持有(Buy-and-Hold),随着公司良善经营获利
分配的股利与该公司的公开市场交易价值自然会提高
换句话说:赚到的钱是公司创造给你的,不是你去抢别人来的,也就不是零和游戏。
: 其实他原本内文是说
: "但上市后在次级市场
: 让一群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交换讯息
: 制造讯息 甚至炒作讯息
: 谋求中间的价差
: 而这个短期价差却不是透过生产来的
: 是零和的局 整个社会没有实质贡献"
: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觉得没有太大争议
我们来想像一个假设性的问题:
1.) 你在一家自助洗衣店,你口袋中只有NT$1000纸钞,但是洗衣店机器只吃$50硬币,
你可以
a.) 找一家小7,买个东西把钱找开
b.) 找一家小7,请店员换钱给你
b.)的场景在台湾多半不多收费用,但是如果他要求你支付 $5的换钱佣金
在急迫洗衣服的状况下,或许你还是得换。
上述情况是一种"交易",而交易的本身可以拆分成:
a.) 是希望有50元硬币的人可以尽速拿到
b.) 持有硬币的人可以交付到需要的人手上
c.) 交易本身会有成本
今天在台湾,这样的交易本身并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损失NT$5),为什么?
因为到处都有便利商店/小店,今天A店员机车不让我换我去找B店
而且行走的距离可能不会太远
今天在台湾银行服务也方便,每家小店要去跟银行换硬币都不会太困难
因此也不必要额外跟需要的人(想洗衣服的人)收费
上面的段落要怎样才能成立? 参与者(店铺)者众,所以这项服务成本会被消除。
套到证券市场:证券市场要参与者众,成本才会被消除
通常成本是买卖价的价差,或者是交易的手续费。
而也需要参与者众,不同"资讯"的交换才会更趋透明。
: 如果让大量社会菁英投入这种短期炒作,对社会应该是有害无益
虽然要挑语病的话,我们可以讨论什么"大量",什么是"炒作",什么是"害",什么是"益"
但我们今天先不关心语意上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市场几个特色
a.) 参与者需要能够从中获得利润才能够继续,不然就会自己退出市场,加入其他市场
如果交易者本身不会从市场中获取利润,那他们自然就会退场去找其他工作
换言之,"大量社会菁英"投入这样的状况,并不太可能成为现实。
证券市场是个高度竞争的行业,而经常也是长期持有(Buy-and-Hold),会有较好的报酬
有人愿意做短期,高频的交易,那么是他们主观认为自己能吃这碗饭,从中获取预期利润
他们承担成本(压力,交易资本,时间),获取报酬(交易价差)
提供证券市场公共利益(流动性,交易税等)
一段时间过后他们会自己衡量自己是否想要过这样的生活
承担这样的风险跟压力(他们的主要成本)
我没有遇过很多交易员,但是我遇过的交易员几乎都说
"我在等待时机做一笔大的就要走了" (XD)
并不是"很多"社会菁英愿意吃这碗饭的。
b.) 负和游戏(Negative Sum Game)提供的风险承担:
在Quora里面有人提到一个有趣的看法:
选择权的交易,在考量佣金后,基本上都是负和游戏
那为什么有人还要交易选择权?换句话说,大家都知道最后几乎会被发行商赚走
原因就是:这些人对于特定的风险更加厌恶。
这种概念就像是为什么人要买保险一样,很多保险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好交易
但是很多人还是愿意投入,原因就是因为特定事项是他们最恐惧的事情
然而,如果没有短期交易的作手,愿意承担这些风险,这些风险也无法转移
换言之:没有交易市场=>没有风险分担机制=>大家回家吃自己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捐钱给阿弥陀佛/基督/阿拉,这也是一种"保险" (:P)
: 然而,Shadou大在后续的回文当中也提到,怎么样的投资方法才是有贡献
: "巴老的贡献最多是说找到资本最有效率的配置
: 赚到最多钱 然后再让这个钱回馈社会"
: 如果这些社会菁英不是将心力花费在股价的炒作上
: 而是钻研公司的体质与前景,让股价能够反映公司真正的价值
: 在股价过低于勇于进场,让股价能有一定支撑
这里有几个现实上的问题:我们试想 "一家公司,交易量很低"
a.) 如果这是一家好公司,你在默默增加持股期间希望他交易量很低
但! 一定得要有人"注意"到这家公司,很多人进场买进,他的价格才会更高
=> 参与者众交易量高还是很重要
b.) 如果这是一家烂公司,那么文中暗示所讨厌的"炒手"最喜欢这样的公司
因为可以左手换过右手,交易是少数人堆叠出来的
但! 这些炒手还是得找到人下车。他们透过作价来吸引人家的注意
然后他才能够将获利入袋。
=> 所以交易者众对于这些人也很重要
从a.)/b.) 可以发现:交易本身是中性的,可以帮助好的目标,也可以达成恶的目标
但是没有交易,善恶均不能,价格价值都没有办法彰显。
所以,要达成文中所述的目标,是要
"正确的资讯,广为大众所知,并且透过交易反映到次级市场,做出较佳的评价"
我个人是认为: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反而是要更多社会菁英加入证券市场
并且传递较佳的资讯到证券市场,不管是透过交易,或者是透过分析
而非是文章所暗示的:社会菁英不应该加入证券市场
: 在股价过高的时候,也能适时出场,对炒作氛围有冷却的效果
很多实证的文章都证实:如果要适时出场或放空去冷却炒作非常困难
就像一滴水洒到正在着火的房子上。
所以是一开始就让市场自在的运作,偏离价格也不会偏离太多,避免炒作的可能。
而不是火烧起来才去浇水冷却
也就是说:更多人参与,一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就比较难偏向特定一方
一点想法,分享给大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