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incsnow (sincsnow)》之铭言:
: 1.原文连结(必须检附):http://udn.com/news/story/6/1490279
: 2.原文内容:
: 新科立委、时代力量党主席黄国昌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如果要在另一个台积电,或是
: 1000家捷安特之间做选择,他宁愿选择后者。他认为台湾产业不需要另一个台积电、联发
: 科,而是希望能有更多扩增就业市场、平衡财富分配、促进产业多元的中小型企业。
: 黄国昌认为,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作全盘的检讨,不能再走回以国家资源栽培特定产
: 业的老路。他强调,明星产业如:半导体业等,或许能创造极高的产值,拉高台湾的GDP
: ,但只有少数人能够参与、获利,导致社会上出现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
: 他指出,台湾一直以来迷信GDP成长,却忘记回到“以人为本”的幸福经济。如果台湾要
: 走韩国的发展路线,或是总统当选人蔡英文未来执意要投资明星产业,他一定跳出来反对
: 。他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孤注一掷在单一产业,韩国的风险就是一旦三星倒了,国家也倒了
: ,大家不能只看好的时候,而忽略不好的时候。
: 黄国昌说,台湾许多产业长期仰赖社会的外部成本来创造利润,像是接受电力补贴、或是
: 有较为松散的环境控管,让整体社会承担企业的成本,借此获利。未来台湾要着重于产业
: 转型,导引企业进入对人友善、永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 他强调,经济活动本身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在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让社会感觉到幸
: 福,有能力去完成人生目标。在执行面上,政府要开始思考如何去鼓励企业进行创新,也
: 提供让有冲劲、想法的年轻人一个好的创意环境。
: 黄国昌承认,时代力量在财经法案上有薄弱的地方:一方面由于不分区名单上排名第三的
: 前台大经济系教授郑秀玲没有进入国会,“所以开票当天心情还蛮沈重的”;另一方面,
: 很多产业政策的推动掌握在行政权手中,时代力量仅能发挥监督的功能,很能成为主导的
: 角色。
: 但黄国昌表示仍会积极扩充论述,也极力邀请郑秀玲加入党内智库。
: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
应该这样去理解。
全力扶持一个产业 = 计划经济
分散发展产业 = 市场经济
根据历史经验,搞计划经济的国家从来没有好下场。
轻则损耗纳税人的钱,重则把国家搞到解体。
历史上的例子,
1. 苏联全力发展国家重点产业(军工、重工),撑到后来财政崩溃解体。
2. 中国1992年后发展市场经济后国家经济起飞,
但是近年来又投入大量资金在特定产业(钢铁、太阳能、LED、半导体),
以目前可视的情况来看,部份产业已经开始侵蚀国家财政。
3. 韩国全力发展财阀经济,1997金融风暴差点国家垮掉。
现在三星也许不错,但当时的大财阀之一大宇集团可是货真价实的破产。
4. 台湾搞两兆双星产业,下场就在眼前不多提了。
黄讲的很多部份确实没错,比方说过度仰赖外部的社会资本(补助),
台湾人这方面观念还没突破。
台湾有太多企业,上从电子下到养殖户,都是透过国家在各方面的补助在运行。
打个比方,前阵子寒流,南部沿海地区的尸目鱼损失惨重。
你看我们的养殖户不整天都在喊要政府补助寒害损失,渔民好可怜之类的。
彰化也有养殖渔户,可是寒害中损失极小,何解?
他就提到,南部的鱼池平均深度1米多,全养尸目鱼,而且为了经济最大化的利益,
一池养了一万多条。
他的鱼池是深度4米多,养耐寒程度不一的鱼,天冷时不耐寒的鱼在最底下冻不死,
而且一池也才养2000多条。
同样是养鱼的,这个养鱼的没拿什么补助,但赚的钱却比南部渔户要有确定性。
套用在产业上也是。
台湾有许多产业多数存在着“利益”为导向,着重拿取社会资本盈利,
赚钱的时候很行,但景气差时却常在市场竞争中伤亡惨重。
最后黄提到的财富分配不均,这是经济不景气的最终原因。
大企业想尽办法推出各项产品创造需求,有时为了成本,所以大量扩厂、购并。
又好比建商买了一大堆地,借了一堆钱盖房炒房,创造出景气繁荣的情景。
可是财富不均的情况下,他们只创造出了“需要”,而没创造出“需求”。
也就是人人都想要,个个都没钱。
所以很自然的供给就会开始大过于需求,以致大量过剩,景气爆炸。
隔壁的中国就是这么个明显的例子。
有钱人的需求依旧是成长的,但是幅度有限。
没钱人的需求却是大幅下降。
那大企业为了创造需求而进行的资本支出,以及银行创造出的宽松,
其实是更恶化整个经济的情况。
我猜这些应该是黄的本意,至于要搞几个台积电跟捷安特,
如果市场自己创造出了第二个台积电,那不是不错吗?
我是觉得不用太小看分散机会这件事。
做愤怒鸟、CANDY CRUSH的两间公司,也是做了N个游戏才得到了一个成功。
欧美的投资者就是这样,多投一些不同的,一个成功了就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