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成功人们看清了些正在变成现实的趋势:
1:支付会电子化行动化便捷化,支付行为可以随时随地和任意对象发生。以相对小的安全代价获得前所未有的支付便利。
商业形态由于技术升级而改变,也导致行业格局重塑。本来银行就是天然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但他们技术上不是先锋,落后于互联网公司发现用户需求。其实不论是银行业还是网络业来干,你只需相信这是趋势他一定会发生,具体形态是这个宝还是那个宝,还是信用卡会进化,这些对消费者都无所谓,对所有创业者都是机会,你只需去用自己的方法实现他。
2:小的做贸易,中的做产品,大的做平台。所谓平台。关键就是流量和数据,围绕交易发生的数据更是有很大价值。
纯网络业有个特点,就是大者恒大,嬴者通吃,一家领先的网络支付公司有机会成为一家新的万事达新的银联,一家新的超级零售银行。
做收单的公司千千万,没有数据,没有对数据的规划能力只做管道想象力是有限的。
支付宝能做的大体上一张信用卡绑定手机也能做得差不多,但阿里能做的,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比一家单一品牌银行能做的要多。
小弟支付宝账号也用了些年头,就只绑定了电话和身份证号码也没有闲钱买什么余额宝。前阵子深圳降温买衣服,由于码数拿不准拍了两件,收到后退回一件,刚把退货发回去,阿里就立刻把钱退了给我说以往卖家对我评价好,信用度够。还有前两天凌晨坐uber,结账时都忘记了卡里没有钱,第二天酒醒发现是阿里给我垫付的车费。
现在小弟账户有几千块的支付宝花呗额度,阿里成立的蚂蚁金融会提供接口给其他企业做信用输出。前一阵有人在qq里给我发广告说可以根据我的芝麻信用数给我做小额(一万)低息贷款。甚至我在分类网站上看到张贴信息可以芝麻信用做认证。
现代人好像在失去物理意义的隐私,以后个人很可能只有法律意义的隐私了。
3:支付行为的培养。
小弟其实除了在淘宝买东西,对其他支付场景其实一直无所谓的态度,总觉得结账的时候拿手机有点怪怪的,况且效率也没高多少。一两年前还见有人刷肯德基优惠券手机当场当机的囧态。但是这边网络公司搞促销经常对折甚至一元就可以买单的活动,强行叫你去做支付体验做行为培养,双十二也兴冲冲跑去屈臣氏刷了一百块,马主席给反了五十块现金,这对日薪两百块的我还是很在意的。可见消费者的再教育也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