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英特尔传拟并购Altera 带动美股上涨

楼主: ckin (0.0)   2015-04-03 11:28:06
讲老实话,我觉得你们根本没讲到这篇文章的重点, 两个人讲的都有问题,
都是用一般IC设计或是系统厂的看法在看, 但FPGA跟这些的生态很明显就是有差别,
首先,要先了解为什么Altera会到Intel投片,根本不是什么要2nd source
否则Xilinx和Altera早就可以同时投两家制程厂,
Xilinx以前只在UMC投(28nm才投台积), Altera只在TSMC投,
以世俗的看法,Xilinx比Altera大很多, 他要同时投两家是很轻松的,为什么他都不投
原因就是因为制程转换跟一般的ic不同,FPGA其实就是一颗CPU,一颗SOC
里面有各种电路,数位类比, 而且包含各种SRAM, ROM, flash等等,
还有一些电源管理等功能, 都要长期合作才有办法,
这些不是转制程厂就有用的, 这些都要特殊制程技术, 很多都是跟外面买技术来做
你换一家制程厂根本没办法做,也就是同一个产品几乎不会在不同家投片,
所以如果Altera已经在Intel投14nm, 那他同个产品已经不会在TSMC投片,
还有他们不同世代的制程, 但是同样类似的电路由同制程厂做出来,
会比较习惯, 就是像智原和创意一样,ADC 都做一系列的,从90投到20一样,
使用不同制程厂等于很多要重做!
跟大家讲一个故事, 就是UMC以前曾经跟日立在日本合资全世界第一间12吋晶圆厂
原本想要学习日立的技术, 后来没学到,
还要赔一个客户进去给日立填产能,U有40%, H有60%的产能,
后来认赔卖回给日立,X也没因此在日立生产, 就是后来的瑞萨,
代表不是你有一般的制程技术就能代工FPGA, 还要跟外面买很多技术授权.
这样应该知道了吧!!
第二, 整个FPGA的市场在成长, 但是Xilinx的的市占率继续提升,
也就是Xilinx吃掉了很多Altera的市占, 导致Altera 成长率可能比市场差,
所以Altera找Intel代工或是合并是很重要的, 高阶制程费用越来越高,
还有特殊制程技术问题, Intel都相当的完整,
后段的技术服务咨询的人力也需要更多,这部分Xilinx是比Altera强的, 高阶会差更多,
这都要资金的援助!
第三, 这也是相当的重要!!!
Xilinx新产品已经开始使用ARM的技术(以前自己做,自己开发处理器是很昂贵的)
如果已经有人验证过, 而且甚至技术比自己强, 这成功率一定高很多,
对Altera来讲, 他可以用Intel的处理器的技术, 可能会强过用ARM的技术,
如果用ARM的技术, 他之前已经被吃掉的市占很难要的回来,
自己开发因为营收市占没成长, 可能会变成包袱,
对Intel来讲, 行动事业目前做的很吃力, 被ARM打假的,
工控医疗电信市场持续看涨, 太晚进入又被吃光,
PC,NB等市场持续衰退, 行动市场还是亏钱, Flash市场不是老大, 剩下服务器市场比较赚
所以Intel用本身的技术(包含制程和电路)切进FPGA来帮助Altera,
并找到一个高毛利高成长的市场是非常适合的,
如果只是代工对Intel没什么帮助, 毕竟他营收那么大, 还要支援一堆技术.
代工费对他来讲只有一点点.
最后有一家Lattice也蛮大的, 但目标客户跟前两家比较不同, 所以大家比较不知道.
※ 引述《oca (nessun-dorma)》之铭言:
: 在文章最前面,我想先强调一点
: 对于股版来说有用的应该只有我回文的第一段!
: ※ 引述《mooto (退出会比较好, 就退出)》之铭言:
: : 我也有一些不同看法, 不过我只是FPGA的end user,
: : 想法上可能会跟真正在X/A的desinger有差异
: : (以下尽量用中文写 有些专用名词会显得憋扭请忽略之)
: : 从新闻来看确实没错 大概2013左右就开始有altera转单intel的消息
: : 那是以ASIC的角度来看
: : FPGA本身是会有一些IP(如PLL, PCIE)需要针对调整没错
: : 但主体还是布线跟大量的逻辑矩阵
: : 而且因为本身特性使然 基本上不可能整体做到像ASIC一样几GHz的在跑
: : (如果搭上外星科技就可以办到的话 另一家X公司可能就掰了)
: : 当代ASIC必须处理多电压, 功耗, 测试电路等等 相信困难的点不一样
: : 所以我是不太倾向用一般的ASIC的排程去看
FPGA不是制程强就有用, 更需要后段技术服务的人, 用来应付不同的产品
X比A强蛮多的
: 我想说的只有一句,假如话题不是你专精的项目时,还是少讨论一些会比较好。
: 可以请问你口中的 ASIC 排程为何?non-ASIC 排程又为何吗?
: 实际上,真正产品都是需要经过 process/package qualification 验证的。
: (细节请自行研究 JEDEC 相关规定,不再赘述)
: 我们就先不管 qual 的验证时间,暂时忽略不计。
: 首先,你制程转变,是不是要有相关的产品能做验证确认没问题?请问产品哪来?
: 原先 tsmc 投产,拉到 intel 投片到芯片出来,你知道要多久吗?(正常 12 weesk)
不可能只有三个月, 电路等等都要重新验证, ESD等也要重新来,
FPGA的市场对这些的要求更严格, 一年都没办法,不会换制程厂的
: 东西出来之后还要验证 ok,才能把相关样品丢给下游客户做测试与认证。
: 可以请你解释什么叫做 不倾向用一般的 ASIC 排程去看 吗?
: (简单的说,换制程参数完全不同,错了搞不好就是 12 周重跑
: 到底有什么证据可以让原 po 这么有信心的那么与众不同?
: 更不要提说一但产品因为参数变更而导致失败,需要整个重新调整参数的情况了!)
: 会很难懂吗?
: 请问一款游戏,难道在 ps3/ps4/xbox/xbox360/ndsl 上面的程式开发都相同?
: 不同平台上移植难道都不需要花时间?
: 拉回来说,这跟股版有何关连?
: 这阵子一天到晚有新闻说,高通又去哪生产!Apple 又去哪投片! Really?
: 就如同上面所说的,实际上一个产品从制程验证到可量产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 通常只要一个参数的错误,可能就是整套或半套的重来!至少就是两三个月起跳。
: 过往 Qcom 一直是 TSMC 的最佳伙伴,但是也在 28nm 的产能限制上被烫到。
: 到了新一代产品,一开始就新增 2nd source 一点也不奇怪。
: 而且 2nd source 当然要先做好,难道等第一供应商出问题后再花三个月来转移吗?
: 我再以一般系统厂能理解的说法来解释:
: 请问在 BOM 上面建立 2nd source,难道就代表着会对 2nd source 大量采购吗?
: 也就是说,Qcom 今天会到 non-TSMC 的工厂去试生产根本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 因为现在不做,以后就是等著让 TSMC 掐著脖子想怎样就怎样!
: 而我要强调的是:去试产了,不代表真的会量产。
: (当然啦,是不是真的会量产这个真的只有等之后才晓的!
: 或是有朋友在相关工厂,可以提早得知消息!)
根本讲错, 把消费市场看成FPGA市场完完全全的错误
: : 我想femlro的意思不是FPGA会导致x86的衰落
: : 而是x86的市场有萎缩的可能性
: : 而intel也很保守看待接下来x86的发展 加上他又迟迟打入不了行动通讯
: : 因此收购altera的动作被视为填充产能的可能性是有的
: : FPGA的用途 除了一般ic设计厂需要拿来做prototype
: : 就像你说的 主要在电信市场 或是卫星机上盒这类的
: : 他们的芯片效能需求可能有限 但是需要透过更新硬件去支持一些新的算法等等
: 效能有限?主要做更新用?
: 我建议你多了解国外到底在拿 FPGA 干什么用的再来下评论。
: 实际上,使用层面相差非常多!
FPGA的效能非常的强, 说不强的应该是用到低阶产品
: : obov说的其实是很有趣的发展唷
: : 如果intel刻意把FPGA打造成x86的生态 也是很有想像空间的
: : 就像早期8051那样 你有专属的compiler, debugger搭配开发环境
: : 难保就真的用久了就从ARM转换过来
: : 毕竟FPGA在速度上一直是一个问题 越贴近ASIC对工程师来说是一个理想吧
: : 谁知道外星科技的tri-gate配上FPGA到底有多猛
这边都讲错, 整个生态完全不同
: 不懂就还是建议不要评论太多!
: FPGA 对于 consumer 端最大的问题就是 price
: 什么生态都是假的。会转换也是假的。
: ARM solution 一颗芯片不用美金五块,你要改用二十块的 FPGA?
绝对没那么便宜,
: 就算是国外厂商,做不出差异化也不会有主管同意你干这种事。
: 更不要提已经一堆人说了那些根本填不了多少产能!
: 即便身为一个 FPGA user,我觉得看清楚 target market 是很基本的功课!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