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从美经济周期看中国会否爆煲

楼主: Five (五楼)   2014-05-06 10:15:24
1.原文连结:http://ppt.cc/fOqN
2.内容:从美经济周期看中国会否爆煲 信报财经新闻 – 5小时前
上文讲起美国经济周期来说近顶,现在再补充多少细节。 美国有8项数据的周期,当中包
含以下数据:美国银行贷款总额(扣除通胀)、预报零售业销售总额(扣除通胀)、新屋
销售量、在职人数、真实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物价指数(CPI)、新屋销售价格中
位数(扣除通胀),和标普500指数。
由1976年至今,虽然每项指标的周期或长短不一,或者发生时间不同,但以由底部到新高
再回到底部重新开始另一个循环计算,粗略有四个较大较明显的周期。
至于个别经济指标在一个明显的周期内也有较细幅度的上落,算得上是一个“小周期”。
银行拨备随贷款增加
首先,从数据当中发现,美国银行贷款的周期跟其他7项都不大重叠,而且底部的来临是
滞后的(一般都来得较迟)。可是,其由高峰回落的顶点出现的时间却跟其余5个指标(2
个房产指标除外)的距离比底部间的距离较为接近,虽然仍然落后。
不过,由此可见,银行就算预见得到前头的风险大增,由其往绩来看,仍然是等到最坏的
已经发生后才大幅逼商号还债兼拨备。而且,也由于每次爆破后均需要时间先让经济复苏
至一定程度,才能对贷款恢复需求,故此其触底回升亦滞后;或曰:银行唔会死错人。在
剧烈的利益追逐下,是耶非耶?岂不是当银行的贷款生意账面上愈来愈好时,但同时又声
明要多作拨备之时,反而愈来愈近爆破点?
CPI除了1982年一次较厉害的通缩外,之后一直平稳至2000年后。之后明显通胀和通缩的
幅度越来越大。这是否与金融活动比实际经济活动愈来愈重要,致使通过更多的炒卖活动
令价格更波动?
新屋销售处海啸后高峰
上文解释过,美国的新屋销售量和新屋销售价格均领先其余各指标。当中以新屋销售量为
最:由高位下跌领先股市17至27个月、零售业销售额4至39个月、真实GDP 27至52个月、
就业人数28至48个月。新屋销售量于2011年3月触底,现时正在海啸后的高峰徘徊。
这是新屋销售量和10年期美债孳息跟联储基金息率的息差关系【图】。当中,息差部分显
示,联储局的政策和债券市场的价格之间的关系,显示了息差上升主要是源自联储局的减
息政策,尤其当联储局减息时一般都是短时间快速下降,而债券孳息需时追上,造成息差
扩大。另一方面,加息之时,联储局除了在80年代初前联储局主席“雪茄伏”为了打击恶
性通胀抢前加息外,其余时间加息都是慢过10年债孳息上升,惟一旦加息,就短时间的追
上去,所以才有息差升至高峰后,会持续一段时间才开始回落。
息差扩 卖楼量先跌后上
看回图示,息差的上落变化明显又领先新屋销售量约12至15个月。当息差开始高峰回落后
,约12至15个月新屋销售量也会回落。这个其实也很易理解,毕竟加息等于加重了供房成
本,而政策由落实到最后渗透到投机者脑里亦需时,待他们醒觉时自然就会减少买货,而
专注托高价散货给予跟风者,直至最终价格也下跌,正式敲响经济和投资市场的转弱以致
衰退。
息差在2011年4月正式转方向下落,代表加息周期来临。而新屋销售量亦在2013年1月开始
波幅横行。不过,似乎联储局有所担忧,故此在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左右息差重新扩
大。所以,新屋销售未来亦有可能先跌后上,但上的幅度不超过上次顶部。情形像1985年
3月至1987年9月之时,联储局用较慢的速度加息追上,反而不会像1995年至2000年,能够
维持长期的平衡息率而不用减/低息刺激经济。另一个可能性是,2000年至2004年长期低
息状态后才稳定追上,但是因为加息加得较迟,且必须要加得高,坚持时间长,才可以应
付通胀;可是,这也无可避免地弄出了2008年那样的信贷压缩以及大跌市和衰退。
现时情况是,如果采用第一种方式,早一点开始加息,但速度慢一点,让房产市场因为有
足够时间去消化消息和物价变化,倒过来也让房产市场的需求也比较易稳定,不会因消息
变化太快引发恐慌性抛售,虽然慢慢加息亦会扭转股市的预期,让股市先消化“复苏”概
念而上升,然后当利率高到一定程度就爆破;但是,因为股市和房产对“加息”、“复苏
”和“息贵”等消息的消化速度不同,则有机会像1987年般,把股市下跌的周期跟房市的
下跌时间尽量拉开距离。根据过往经验,把房产、股市、消费、职场这些市场的周期起落
分散,个别市场的起落幅度就没那么厉害(主要是令连锁反应没发生,变成一鸡死一鸡鸣
,总体平稳发展的情况),如股市跌30.17%、房价跌8.01%、房量跌29.43%、销售跌7.4%
、受雇人士数量跌0.43%、真实GDP和CPI无起跌。
快速加息 股楼势领跌
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因为通胀没达标而维持长一点时间的低息政策,待利率在较高水平
稳定后,才因通胀高企去快速加息控制的话,则一方面股市这个反应较快的市场会因为低
息而继续向上,但楼市在最终加息不可免,以及国债孳息会继续上升之下,需求仍然会停
滞甚至开始慢速下降,并令价格下降起初亦是慢速下降。待通胀压力引致快速加息时,则
不但令两个市场下跌的周期重叠,也因此引发连锁反应而令到其他几个市场都出现较大的
跌幅。2008年就是最好的例子,股市跌52.66%、房价跌27.11%、房量跌80.56%、销售跌
10.81%、受雇人士数量跌5.85%、真实GDP跌2.81%、CPI跌3.51%。
1987年至1992年还有两个特色:一,是全球由美国开始有愈来愈多的程式买卖;二,是日
本由盛转衰,当中见证了先是日圆狂升,日本资金大举进军美国高价抢美国资产,结果被
“装弹弓”而全军覆没,开始了漫长的衰退和通缩过程。现时如Michael Lewis说,股市
因大量高频交易而营造大量假象,而中国则会否好像当年日本一样,最后结果是爆煲?
3.心得/评论(必需填写):很糟,大陆自家都唱衰自家的经济,未爆弹随时都会引爆
看来要小心谨慎才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