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anLi (IanLi)》之铭言:
: 这是我被问到的蛮开放性问题,细部想想也有不少讨论空间,
: 与其私下回复一人受益,不如把问题丢到板面上让大家思考
: 讨论,集众人之思考让思绪更完整。
: 某选股逻辑如下:
: 1.先筛选突破105MA(股票要涨一定会突破突破再突破)
: 2.再筛选本益比12以下(之前看Q3台股均本益比约12,且本益比低还可以骗自己是长投)
: 3.选股价50元以下,股本15亿以上(本金少,便宜的才可以分批买进)
: 4.有突破就买进一点
: 5.跌破最近的关卡就卖,来不及卖的就当做长期投资囉....囧...
: 可以请问:
: 1.这样子的选股或是操作方式,会有很明显的差错吗?
: 2.我依此方式选了志超(8213),这支还ok吗?
: 3.有不需要很强的基本面跟技术面就可以 24% per year 的方法吗...XD
: 我先不作答,这些问题可能也是许多人心中的问题,以上讨论
: 讨论。
第一次PO文有些紧张
一点点小看法想跟大家讨论
首先我认为选股是个很重要步骤
但是在整个操作中又不是那么重要的部分
这样的选股方式
其实几年前刚接触股票时我也有使用过
用基本分析辅以技术分析看起来有攻有守、内外兼备
但是自己实力不佳、调性不和
操作起来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反而成了基本面不基本,技术面也不技术的四不像
在这边有一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
认识一位股迷长辈
他的选股条件相当严格
包含价量、均线、kd值、乖离率、MACD‧‧‧一大堆我听都没听过的技术指标
不仅如此还要低本益比、公司获利稳定、还要是有一定规模的公司
每天都花很多时间研究,身为一名学生的我都自愧不如
但因为指标太严苛他几乎很少找到标的
另外更尴尬的事选出来的标的报酬率也并不是相当出色‧‧‧
从他的例子对照我自己的操作
发现其实很多东西化繁为简后
操作的效果却不一定会下降,甚至反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