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anLi (IanLi)》之铭言:
: 某选股逻辑如下:
: 1.先筛选突破105MA(股票要涨一定会突破突破再突破)
这只有在趋势明显的时候会有作用,不然就被巴爽的
: 2.再筛选本益比12以下(之前看Q3台股均本益比约12,且本益比低还可以骗自己是长投)
基本面选股,都是用过往资料,应该加上未来性的评估,数据公布,只是给你核对答案
: 3.选股价50元以下,股本15亿以上(本金少,便宜的才可以分批买进)
价格便宜要做的就是某段时间,很多传产都这样,但是也表示这个价格区间,
就是市场上面共同认知的价格
但是你选这类的股票跟你上述的方法又产生冲突了,因为这类的股票
基本都在一个价格区间内波动,用第一个方法做基本都被巴死
你如果想要找成长性的公司...你股价选50以下,把超多优质公司排除了
: 4.有突破就买进一点
什么情况下算突破?买进多少?
: 5.跌破最近的关卡就卖,来不及卖的就当做长期投资囉....囧...
.........最重要的风险控管没做好,什么都害了了
: 可以请问:
: 1.这样子的选股或是操作方式,会有很明显的差错吗?
很明显缺乏一个核心概念,什么方式都好,可是这明显不是一个可靠的模式
提出一些看法,明显把选股跟操作混为一谈了,如果你用2.3选股不是不可
只是还缺很多,我想应该是看到某种情境发生,就把他当成恒常性出现的例子
用2.3选择,其目的在找便宜的好股票,买点应该远低于企业真实价值的时候才买进,
而不是用什么突破...因为市场上的操作者不是瞎子...不会留这个机会给你
就算有,你花出的精力跟你的回报会不成比例..毕竟别人是一整群在做这件事情
基本面选股,是个最基本的动力,如果你把身份切换成股东,就可以很好理解
但是很多一定更重视资本利得,那选到体质好的公司,会把操作的难易度
降低很多,赚钱的机会会更多,但是体质好的公司还是要搭配操作,不然很多
"好"公司其实价格都很高了,风险控管没做好,很容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