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USG%名词心得与讨论

楼主: yuyuen (肥軟)   2015-11-12 00:16:35
大家好
好久没有发文了,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囉!
关于Usage% 或是你要说他是Usage Rate
通常这种进阶数据我不会只看一个因为数据往往都是一体两面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单看助攻数字其实很初浅,但如果参考了失误数,形成AST/TO助攻失误
比,是不是就容易衡量出这个球员是否可以有效率的传出助攻。
Usage%,如果硬要翻译这个名词,我倾向翻译成球员的被使用率,同上面的的道理,
一个球员被使用率我认为最适合搭配的就是PER,也就是球员的效率值。
打个比方
一个球员球员有很高的Usage,却只有很低的PER,那就是没有效率,通俗的说法就是
自干王,浪投+失误王。eg.在活赛时的J.Smith
大部分的明星球员都是高Usage以及高PER,从MJ23,LBJ,Wade都是如此,承受高强度的
使用天才球员,握有大量的球员打出漂亮的成绩,也是意料中的事。
少有的球员就是低Usage却有高PER,各位觉得会是谁呢?
可以从公式的计算得知,这球员不太爱出手,却有很好的篮板助攻抄截火锅等数据,
eg.J.Kidd,近三年的T.Duncan
但是基本上这很难,因为得分就是篮球的比赛输赢的方式,数据一定着重在此项目,
而出手数就是得分惟一的方式,所以不能得分无法在这两个项目(Usage,PER)拿到较高
的数据。
所以综合上述结论,一个球员是否高效率(PER)其实是球员的本领,也就是天分好的球星
跟一般球员的差距,教练或是球迷能批评指教的就只剩下被使用率这项目(Usage),让
高效率球员拥有高的被使用率,对球队才有帮助,反之让低效的球员,拥有高被使用率
其实对球队是种消磨,就像我们常讲的Josh时期的活赛队。
以球队主将等级的Usage% 25%~28%来讲(30%是MJ,Wade在季后赛才会有的数据)
如果今天LBJ低于28%,代表LBJ可能有所保留,或是教练不会使用他
如果今日LBJ高于30%,那先看球队阵容,有三巨头在阵代表其实球权分配不均,应该多让
LBJ释出球权或是要求他再打出更漂亮的数据,你觉得哪个比较容易?
反之就是另外两巨头太痛痛根本没上,操劳LBJ,代表球队的板凳其实不佳,形成一人球
队。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强调Usage跟PER是有多么的麻吉。
BR的公式
the formula is 100 * ((FGA + 0.44 * FTA + TOV) * (Tm MP / 5)) / (MP * (Tm FGA
+ 0.44 * Tm FTA + Tm TOV)).
就是单纯的看你占有多少球权而且没有分享给队友,出手,失误,上场时间,其实都是分母
型的数据,多只代表你消耗了资源但是不表示你带来了产能(FGA,FTA是出手数不是入球
数),然而PER适时的弥补了这项问题,PER代表你带来了多少的产能,
然而ESPN用的Usage公式
Usage Rate = {[FGA + (FT Att. x 0.44) + (Ast x 0.33) + TO] x 40 x League
Pace} divided by (Minutes x Team Pace)
大体不变,但是却加计了助攻,这点让我觉得很奇怪,因为PER就有计算AST的加权了,
而且就我前面讲的Usage只代表你消耗了多少球队资源,出手多入球数也多,助攻多容易
失误也多,这都是简单的逻辑,也是Usage跟PER可以完美配合的原因。
原本公式就有放了TO代表了助攻的成本,如今却又在公式中放进AST很奇怪,再者AST是
效率的结果,却放在计算耗用的公式中,很奇怪。
惟一可以帮他解释的就是,作者想要让Usage成为一个独立的数据,代表你终结了球队
进攻,所以不是我们前面所翻译的被使用率,而是球队进攻终结率,自然也不适当的
再把ESPN的Usage拿来跟PER相互映衬比较了,除了数据有重复计算之虞,而且定义已经
不同了。
拿个比喻,以ESPN的Usage%来说,Westbrook代表的就是球队很依赖来领导,不管是进攻
还是助攻,你说他被使用率过高?可能会影响效率(PER),在这数据下不完全对,因为他
把助攻也算进去,只能说球队很依赖他,生死都交给他了,目前最高的Cousins接近37,
国王队无庸置疑的国王。
有一点可以在这ESPN的数据中展现之前所展现不了的,那就是Usage高的球员,一定会助
攻,传统中锋只会投篮攻坚,在这项目拿不到高分,要像Cousins这样策应助攻才容易有
高分。
不过看Cousins那个PER,用膝盖也知道国王队战绩一定很烂.........
如果你想知道NBA.com目前使用的Usage公式是比较接近BR的公式
(FGA + (0.44 * FTA) + TO) / POSS
其实ESPN把这进阶数据重新定义也好,让数据独立化,"球队进攻终结率",就像EFF那样
的一目了然,这个目的,我是很赞成,但是可能名字要改一下,不然都叫Usage%,
大家都会搞混。
以上,我要去睡了,谢谢囉!
作者: spurs2120 (Fundamental)   2015-11-12 00:35:00
这篇精彩
作者: Copycat3 (拷贝3喵)   2015-11-12 00:48:00
跟推海德回文甘我啥事,他一回就锁我文?yuy兄歹势借发泄
作者: itryla ( )   2015-11-12 08:22:00
其实我就是想说 为什么要都叫 USG% 让大家误会咧 orz这个数据的确是拿来搭配 可以发挥1+1>2的功用除了搭PER值,我觉得搭上真实持球时间后也会发现些什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