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前面质疑地图炮问题的人, 但我看了原po回文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先说自己也是Big 4背景, 然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研究要怎么交流这件事
最后还是发现终究还是level问题, 讨论一个议题一定要分level
不然很容易就离题变成价值观大混战
很多内容看似有理, 但实际上就是每个不同层级的人
都跳出来想为自己的层级辩护增加价值
比如要不要打工这件事吧?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
一个建北的说读书没用, 要多part-time
一个普通学历的说读书没用, 要多part-time
这两者铁定是不一样的含义
这还是很粗暴的分类, 但很温和好懂的举例
因为前者part-time, 人家说的可能是有名的公司实习, 先去磨练做人做事
后面说的part-time, 可能就真的是一般服务业工读生, 先去磨练做人做事
那这两者的做人做事其实就是不同的东西, 磨炼出来当然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 大家坐下来讨论到底要不要打工?
评论part-time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呼~
当然, 也一定会有公道伯出来分析评论, 最后以天使角度评语
"互相尊重, 没有所谓对与错 :) "
然后大家都说对, 这就是强者该有的修养与境界
最后事情没下文
但真实世界不是这样运作, 大多判断都得下在一瞬间, 而且事情必须要有下文
而这位天使和公道伯, 也不是影响你决策的主要价值和key-man
更不会是站在群体利益的考量上, 带有圣贤修养的上位者
可能只是一个无聊网友在搭接运时滑手机打发时间
或是路人等红灯看手机, 等一下要绿灯了赶快下结论
或更甚至是连内容在讲什么都不知道的人, 反正蹭一下
统计有个东西叫做钟型, 95% vs 5%
虽然不一定完全是世界的样貌, 但几乎可以反应大多社会运作的情况
也就是这个理论可以说近乎truth, 而且无关ethics
BUT.. 就是这个BUT是一切的问题
每个人心中的"truth"就是不一样的, 无关统计
比如说到今天这个话题吧
今天你要是站在Google, Apple, FB, Amazon, 来看其他科技业
等级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这是完全不用说明的客观事实
如果不知道这差距有多大的人, 是他们自己有问题, 对吧?
除非对科技业完全没概念的人才会说硅谷和内科差不多吧?
而且我还要补充, 是all functions全面性的巨大差距, 不限IT
包括sales, marketing, finance, operations, services, logistics, everything
为何? 想一下biz scale的差距就知道, 况且都还没论及各领域的domain knowledge呢
讲到这有概念的人应该可以推想出来了 (gap = biz scale x domain knowledge)
如果连这样的推想都很模糊的, 可以直接按左键了
那么;
一般情况下, 如果你没有表明或让人家知道, 那么一般台湾人会讲的科技业
其实就是设备, 代工, 制造, ERP, APP...等等, 包含被捧到神坛上的某些公司
这些就已经是很多人所谓的科技人, 工程师, 甚至什么大pm小pm等等的
又或近年标签Tech, Fin, or Fintech, whatever, 还是cryptoxxx这些"比较新的"族群
以上我都还讲的是主流大公司, 而非周边围绕的中型公司或服务商
就像这篇直接暴力硬分IT和Non-IT也是如此
因为光是这样, 同样的名词, 两边的content和level就已天差地远
但是在我们讲温良恭俭让优先前, 即使你真的温良恭俭真心分享
Level不到, 人家就是体会不到
但你还是得温良恭俭让, 甚至不能跟人家解释为什么
但就是差距, 然后却又是铁一般的事实
就像NBA的中锋, 你觉得他们的运球会差吗?
MLB的野手, 就不能让人三上三下? (以上我都没打错位置)
我之前有想过写文章, 出书, 甚至Newsletter我网站都架了
分享多年在硅谷文化, tech, vc的一点经验
但我还是选在PTT装疯卖傻当社会观察家, 为摸勒?
因为一我有完美主义, 二是我太晚接触mass communication还有PR了
Too much to talk about it...
然而世界上有很多人是在没有领域知识, 营运经验, 技术背景下
却提早借由社会观察大众心理 (或著说是世俗心眼吧) 然后take advantage
这对很多领域专业者的path其实是反过来的
所以多数人都是我看你笨, 你也看我呆, 互相轻视
但真相就是连鄙视链里的内容都可能搞错了, 根本不同的context
那么, 要打破这道墙, 我经验是;
. 负责过一项product & service, revenue是worldwide市场且达到一定程度以上
. 直接负责过一个BU, 包含其day-to-day operations (cross-funtional) 并负责P&L
. 然后以上两者让你接触了真正的marketing和finance, 建立起更宏观的概念后
通常你就会开脑了
但这种人已经是邻毛凤角, 很多小规模程度的BU Head都不一定有这程度
所以要拿捏太难了, 如果没有面向大众的志向的话, 还是只能走向菁英小众
除非你是本来就准备要面向大众的, 或著是career有所转变
比如说跑到对岸的李KF, 比如说前H导副手, 也比如说某新科高iq立委
这些人早把面向大众的铺陈, 原因, 前提, 背景都做好了
当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真正初心, 说不定当初只是为BU或Project负责下台
但可以肯定比起他们现在跟原单位做的事, 光是信息同步就跟原本专业无关
但这些在他们原单位组织的时候, 这些都不是问题
所以你看他们能在Google, Apple这样的地方获得成功和影响力
但要在外面跟一般众人分享经验, 复制这样的成功
却不容易, 甚至常常会被嘴怎么连这连那都不懂
不是Google, Apple出来的吗?
所以最后还是要回到个人魅力操作, 这也是面向大众在吸引力上最重要的部分
但不管怎样, 故事他们都准备好, 就是支持者买不买单而已
他们都不至于会犯到那种低级的错误
所以总之, 我又想过这件事
如果一个人抱负也没这么大, 甚至也不求出名?
那何必勒?
当乡民很棒啊, 还可跟大家嘴来嘴去探索社会, 又舒压
Why Not?
所以我心里有期待, 能不能看到除了上两辈已经成为资本家的人外
有没有同辈, 有办法突破这个gap, 能用现代的文化和观点
出来做一些不同的经验交流, 而不是只能转职成有神秘感的高人
(我把经历放宽到50岁以下, 我相信3x岁要有这种程度都不容易)
但根据我多年经验与观察, 真的是太难惹...
自己也参加过很多不同社团经验, 包括开发 (不管是技术还是商业)
创业, VC, 发现有太多疑似高人却不知所云
其实不外乎是为了刷流量, 然后把这些所听所闻丢进自己的数据库
转化成自己的故事素材, 拿回去增加影响力, 这是真正的目的
(或是找founding, 不管是那种资源管道)
甚至含括到很多提倡者, 影响人, 还有啥podcast主
在餐酒馆小酌, 浅聊人生价值与分裂的社会之类
他们要的也是各自脚本运作, 倒不是真的要深研那个主题
但这样的资讯却已经成为很多人学习的source
而少数人具备那样程度的, 光是面对一般人讲话怎么拿捏
就是个问题 (甚至表现起来会让人觉得你有亚斯...)
而且如果这件事对你是没报酬的, 那对你根本就没好处
但以上, 也不是对这些"认真就输了"的意思
就像读书不重要, 不是真的不重要
因为讲这句话的人, 有些人是背后书堆满一座山
教授, 有一个教职抬头
政治人物, 专业面向大众
他们都有一个工作属性, 能让他人觉得这人可以这样讲话理所当然
但如果你"只是"个Google的某单位负责人, "只是"个Apple的某单位founder
或之类什么的 (自行套入) 我相信你绝对有很多的累积可以说
但都跟大家一起泡进大众浴池时, 你的分享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根本就是莫名其妙
更别论讨论一些真正的东西, 还会激起一些人的小心思
就拿很多人在讲leadership, 很多公司喜欢讲未来和vision
你知道有的人是190打PG, 但有的人190只能扛C
一样打篮球没错呀, 但球场会是同一个吗?
就像前面举的简单例子, 不用唸书不是真的不用唸书
但光这句话, 99%人就可以大战半天了
所以没有动机的话, 拿这些时间去做自己的也是当然的
所以我开始有点理解, 为何有些人想要增加一些公众影响力
比如教职, 公职, 或是一些社会身份, community
其实也不是为了名与利 (当然也可能是)
因为有一个面向大众的名分, 就能缩小一点gap
让交流更方便, 而不是像乌贼放屁一样一阵乱后
到底是谁是什么颜色也分不出来了
只知道最后都是黑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