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好好说再见:如果可以,微笑就好。

楼主: dayend (神無月)   2025-01-12 23:01:26
https://youtu.be/xRAfJvqKqpw?si=Y84k6R7i2J6Gc6F8
江美琪 - 想起
我知道眼泪多余 笑变得好不容易 特别是只能面对回忆和空气
多半的自言自语 是用来安慰自己 也许你字字句句倾听....
# 安乐死咨询
第一步是跟心理医生对话,尽管不立即发生、尽管只是想了解可能的过程。
心理医生跟我对话的内容,竟然是问~
妳对生命有什么看法?妳觉得生命是什么?
有一种回到大学时期选修生死学的错觉,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问题,但我回
到自己出发,认真地回答她,就像已经期待了好久,一直希望有个人可以跟
我聊聊这个话题,平静而不带有任何过度情绪的,终于实现了。
# 珊瑚礁
用法文谈及生死,有些难度,但也让一切足够迂回导致一种愉快的温柔。
我告诉她,我对于自己的生命与存在,是反科学的。反科学不表示我反对科
学,而是我知道小时候的自己对于自己存在并拥有生命这件事是非常高兴的
,但身为一个第三类医学类群的孩子,在理解了生物学、医学中的生理学之
后,忽然觉得某一种神圣的光辉被从活着这件事被拿掉,有一种“肉就只是
肉”的那种感觉。
她并不是很了解我的意思,于是我说起珊瑚礁。
小时候的我并不常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我是一个躲在家里的书房一整天看百
科全书的人。
我对于大自然里的一切都非常着迷,尤其是海洋里的生物,至今依然。当我
读珊瑚礁,看到各式各样珊瑚礁的图片,知道珊瑚礁的生活方式,我一度震
惊生命的奇妙。
珊瑚礁有千奇百怪的样态,由许多珊瑚虫的骨骼形成的生命系统,他本身根
本就是一个小宇宙、小星球。
那让小小的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也用一整个宇宙的态度在对待自己的生命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是一个小的生态宇宙,每一个器官都是一个生物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搭配成就了一个“我”成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
因此,我是相当珍惜活在自己身体里的一切们,如果宗教化一切,那个小小
的我是个万物有灵论者,我认为我的脑、心、肺、肢体与所有组成我这个人
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生命、有灵,他们有神,只是不说人类的语言。
我想,总是自言自语、对着自己写日记的这个习惯,就是这么来的吧!
我并不觉得我凌驾于我的整个身体,而是始终认为我可以尝试跟这一群存在
的小自己们好好沟通、取得共识,以一种相对平衡与和谐的方式共生。
# 特别
她对说著这些话语的我显得异常有兴趣,她告诉我她并不容易在这样的例行
对话里听到这么有趣的事,她说我小时候一定是个特别的孩子。
为此我有些尴尬,但诚实地让她知道,我确实在生活的台湾是个特别的孩子
,并让她知道用特别来形容我是很善意的,我让她知道了我有自闭亚斯光谱
这件事,而她告诉我,她的其中一个孩子也是这样的,但没有我这么幸运,
不是一个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孩子。
她好奇地问我,小时候会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吗?
我回想着,举了几个有趣的例子,也尝试回想自己活在人类的群体里怎么感
知自己。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跟她分享。
由于家庭环境还不错,小时候我家有电视,是每次台湾打棒球全村就会来我
家看电视的那种家庭,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时我家的一整个电视机是含一整
个大木柜的,不看电视的时候可以用左右拉门把电视关起来。
我一直好奇电视后面到底有什么,所以当别人都在看电视,我一直在看电视
的背面。
后来,家里也有了当时很稀罕的冷气,而且冷气竟然有零度这个按钮,在百
科全书上读到某些地方零度就会开始下雪,于是我就把家里所有门窗关起来
,把冷气的温度调到零度,期待自己的家里可以下雪......
# 社会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我不确定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但我喜欢小时候的自己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
式,有一点奇妙、有一点有趣、甚至有一点天马行空,但一切都很自然,不
被刻板知识框限,无所谓懂事与否。
我始终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并从很小我就决定要尊重这件事,尊
重每个人的小宇宙。
于是我问她~
可是人类社会这个大宇宙,为什么把死亡这件事
当成一个完全负面的事情呢?
生态系里的新陈代谢,为什么不是一种祝福呢?
# 她的眼睛是绿色的
忽然这位心理医生盯着我看了好久,我发现她的眼睛是绿色的,带着一些灰
色的绿色。
停顿了好一阵子之后,她说~
妳真的是一个好有趣的生命体,呵呵!
她笑了,补充道~
我太喜欢小时候的妳看待妳自己生命的方式了,
所以我要称妳为生命体,而不是、不只是一个人,
基于某种原因,妳竟然让我觉得人不只是一个人,
千万别误会,我通常是非常非常重视人权与人本的,
我也从未想过,妳形容的生命,是一个生命体,
感觉好像比一个人存在还要伟大一点!
我也笑了,她忽然又吐出一句话~
我的天啊!妳的瞳色是蓝色,这对于亚洲人而言好特别。
但我不确定该不该跟她谈起眼睛,我不确定人们是不是跟我一样困扰于眼睛
的颜色带来的话题,于是我只是笑了笑,让她做了一些纪录,并跟我约定了
下一次的对话时间,继续我们愉快的话题。
#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
忽然想,会不会?有没有机会?这变成我的最后十四堂星期日的课?
台湾,会有一天也出现这种机制与这样的对谈者吗?
我想,我至少是可以期待的对吗?虽然,看着各政党版本的安乐死法案,总
难免沮丧,
但,是的!
我答应过自己,要尊重自己存在的大宇宙,没有忘记,我会好好地体验人生
,直到我存在的这个生态链,接受我能选择平静的死亡这件事是一件值得祝
福的社会新陈代谢。
尽管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我动过好多刀的身体,痛得要命......
作者: willandsugar (Mr.B)   2025-01-13 10:26:00
作者: montbless   2025-01-13 13:13:00
:)生命教育还需要努力,希望以后听到死亡(未知)连结到的不是恐惧,而是新生。
作者: beegees ((比吉斯))   2025-01-13 17:02:00
为什么妳可以把死亡讲得这么无害?……
作者: a80539b   2025-01-14 14:18:00
不能接受是因为爱与不舍,真的是很难的课题呢
作者: tingpiau (林恩)   2025-01-14 21:33:00
生与死一如日出日落的循环,都闪耀着美丽的光芒:)
作者: a80539b   2025-01-15 17:00:00
(抱)但我可能也是不能接受的那个XDDDD这题太难,先跳过好了~
作者: beegees ((比吉斯))   2025-01-16 19:35:00
暂仍不想接受,同a 。乐于当妳的人间紧箍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