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荷兰高技术移民,文组的出路

楼主: peter13204 (阿毛毛)   2022-08-17 16:31:02
好久没发文了,前面半年都在忙着面试和出国准备工作。
趁著今天下雨天,在家上班来分享自己如何准备荷兰的面试。
从文组的角度叙述如何准备。
☆ 文长慎入
拿着刚泡好的茶望着窗外,因为下雨的关系今天选择悠哉的在家上班。阿姆斯特丹这里工
作轻松,生活步调也慢,完美的诠释了 work life balance。真要说有什么不完美的,应
该就是下雨频繁了一些,听说十月到二月几乎每天都会下雨。
回想起五年前懵懵懂懂的从饭店业转职到客服,踏入了跨国科技公司担任一线客服专员。
我的职涯路不像理工科或商科的顺遂,也不曾想过服务业出身的我能有这么一条路可以走
。也许这条路,对于那些非主流文组的人比较有参考价值。
【出国工作一直是我的梦想】
犹记得第一次进入外商后感受到工作文化的冲击,在外商里没有人会给你一个明确的方向
,也没有人会鞭策你。工作上非常的自由但是相对的也容易让人迷惘,想要进步只有自己
不断的去找方法为自己的职涯发展负责。
体验过亚太区不同市场的工作内容后,很难不去爱上那种文化多元和包容的氛围。印度的
市场很在地化,在地竞争对手了解人民需求而且应对市场的速度很快。澳洲的市场讲求规
矩,不符合法规什么都免谈。亚洲的文化和语言的不同让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说来惭愧,之前虽然身居亚太区经理的职位,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海外工作的经验。回首一
年前对自己发下的宏愿想要移民,当时的我其实是非常憧憬著有朝一日能够出国去挑战,
更深入的了解不同的文化。
而前阵子在亚太地区担任资深营运经理也即将满一年,因为发展上遇到了瓶颈,萌生了退
意。另外也是因为在高压环境,且不停冲刺的情况下,久而久之有点弹性疲乏,开始向往
起国外工作和生活平衡的步调。诸多迹象,加速了我追寻梦想的脚步,让自己愿望兑现的
那天比想像中的早到来。
【万丈高楼平地起,事前准备的心态】
梦想归梦想,回到现实面,追逐梦想的同时还是要脚踏实地。我们大家都知道机会是留给
准备好的人,但是偏偏这个“准备好”是如此的难以定义,以至于在准备的过程中难免失
焦。我认为,在开始努力准备以前,必须要先建立好正确的心态才不会功亏一篑。
首先,以终为始,愿景引领方向
我们常常容易一头热,好比说心血来潮冒出了一个“我想要出国工作”的想法,结果过了
几天就忘记了有这回事,继续回到边加班边抱怨的日子。
会有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归咎于大脑的设计,因为要慢慢想清楚每一个步骤很耗费精力,所
以大脑就会提示我们别想了,放弃比较快。
要克服大脑懒惰,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下来,把自己的愿景写在纸上就会变得更清晰。有了
这个愿景作为 North Star,每天工作就会多想想这样的选择或努力是否帮助到未来“出
国工作”的梦想,这样一来就不会偏离航道。
再来,若不在其位,更要谋其政
另外一个要建立的心态就是放下亚洲温良恭俭让的习惯,因为竞争对手是来自不同文化不
同国家,而这些对手有机会就会向上经营。
所以就算还没有开始新的工作,也要想尽办法利用逆向工程思维,去了解想要拿下的工作
内容是什么。最好能够在拿下新的 offer 前就已经有和该部门任何一个人一样的实力,
然后抢下任何能够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不谋其政的话不要说不知道别人在干嘛,连别人都不会认识你,而少了这个能见度就输在
起跑点了。
最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最后一个心态是用来排解自己的焦虑,因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可能会很孤单,然后看到自
己和其他成功人士的差距就更焦虑了。
所以我都会告诉自己,不用去羡慕别人,因为今天别人可能花了很长的时间耕耘,所以自
己也要付出相对应的时间才能达到别人的高度。
配合著以终为始的心态,认知到别人花了十年的时间成就非凡,自己只要走在正确的愿景
轨道上,有一天自己的能力也能搬得上台面。
【建立正确心态后开始一步一步实践】
建立好心态后就是开始实践了。我那时候锁定了数个内外部职缺,想利用透过面试的方式
寻找新的机会,这边分享一些有被邀请面试的经验。
Program lead - Risk operation (Saas)
第一关,recruiter screening 包含 behavioral question, situational question,
hypothetical question。主要是衡量报名的动机,过往经验以及危机处理。基本上是最
简单的关卡,因为平常面试别人也会准备这些问题,有题库准备起来算轻松。我自己因为
对该领域不熟所以稍微加强了领域知识,包含了解营运模式,主要利害关系人,以及
KPI 是什么。
第二关,case study。觉得这关是门神,讲究硬实力。考题主要是要求我提供亚太区该部
门的三年愿景和策略,深入的解释帐户、付款方式诈欺的规则,如何透过流程改善加强风
险控管。最后衡量我如何建立和带团队,规划团队组合,帮忙设定目标,追踪成效和绩效
管理。整个 case study 大概准备 10 页 slide,一小时的报告,中间会轮番被问问题。
主要测试的技能包含 strategy & planning, stakeholder management, program
management, team management。简单来说必须要会设定愿景带团队,经营和个别区域总
经理的关系,降低营运风险。其中被问到一题比较困难的是要如何 commercialize
business value ,毕竟没有风险的时候没人在乎,一旦出事大家都会开始抓战犯,所以
要提前规划不容易。
第三关,hiring manager interview ,相对来讲轻松,能到最后一关通常都是看和团队
的相性,是考验软实力和能不能说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动机。比较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先准备
问题,换位思考今天 director 可能会讨厌处理什么事情,想想你能帮忙减少他的负担,
用 frame 过的答案来尖锐的问他的看法会有加分。
结果:Offer get 婉拒
Global support content strategist (Internal transfer)
第一关,hiring manager chat。因为是内部职缺,所以跳过 recruiter screening,用
人主管了解报名动机,期望,深入了解过往经验。
第二关,case study。因为是内部职缺的关系,不方便透露细节。但是准备方向上也是花
了一些时间强化领域知识然后试想拿到 role 的话要做什么事情和怎么执行。重点是
thought process 让别人知道你怎么思考,而不是钻牛角尖一定要争论什么是对的答案。
第三到五关,skill assessment。因为这个职位是全球部门,所以会要对到各个
regional lead,case study 过后额外被安排了三次 skill assessment。主要衡量
domain knowledge, business acumen, stakeholder management & communication,
problem solving.
结果:Offer get
APAC head of community (Cryptocurrency)
第一关,recruiter screening。因为和我目前的产业差距有点大,所以准备起来很辛苦
。从了解产业知识像是比特币是什么,交易原理,主要 transaction 竞争对手,亚太区
市场概况等等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学习最后才鼓起勇气报名。
面试的时候主要是了解背景以及对产业的了机,然后有什么可转换技能。途中都聊的蛮开
心的,最后 recruiter 问我预期薪资我说高于乡民平均是必须的,一口价。被委婉的说
不要期待薪水可以跳这么多。
结果:无声卡
另外还有请认识的人内推新加坡 Google,Coinbase 没有下文,有几个澳洲的虚拟货币新
创 approach 但是没空所以推掉面试。以报名的公司为分母的话成功率大概 20%,最后只
拿到两个 offer。
【别人口中的运气只是因为自己选对方法】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 1% 的天分加上 99% 的努力,其实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资讯快速变迁的
世代已经不太适用。在我看来努力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用对方法

这些方法来自于情报的掌握程度。情报,不管在古时候的战场甚至到近代的商场一直都是
胜负的关键。而掌握愈多情报,便愈能够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这边列出三个我觉得能够帮
助自己更快准备好,那些比努力更重要的方法。
别急着给答案,先想想其他可能
可能是亚洲教育使然,我们被教导要用背的方式去吸收知识,以至于从自己的记忆知识库
快速找到背的答案是最佳解法。但是面对那些混沌难以掌握的领域,我们很不习惯建构那
个从 0 到 1 的思考流程。
呼应以终为始的心态,建立一个愿景,然后用回推的方式把大愿景拆解成小目标。当我还
在亚太地区时就规划好最可行的方案,知道要移往 Global role 我必须要更紧密的和
Global team 合作,了解他们在乎什么。
可是合作办法不一定只有一味的配合 Global team,我也许也可以从其他 region 找
entry point。所以我开始想其他 region 工作会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合作的机会。小
目标就是慢慢的去抽丝剥茧,一步步了解欧洲的市场,学习美洲的营运,和其他人合作专
案然后最后再一起向 Global team sell the story。
我主动和其他 region 争取合作机会,彼此交换利益,知道他们的想法。所以当我面试的
时候,我已经准备好了每个 mega region 的痛点,我可以帮忙 Global 解决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对 Global 来说没有正确答案而且很困扰,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可以经营利害关系
人的角色,建立一个出发点并且导入不同的可能性。
不要躁进的提供答案,而是先试着合理化你的思考流程
Put a stake on the ground, 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 answer as long as you
rationalize your thought process
搞懂游戏规则,不然只会被吃死死
我觉得如果是应征内部职缺的话,真的可以很不要脸的占尽内部论调的便宜,因为你面对
的是来自外面各个国家不同领域的菁英。我在开始面试这个职位之前,我会主动联系用人
主管旁敲侧击这个职位需要的技能是什么。尽可能的弄清楚考题方向,面试官偏好,甚至
得比人资更清楚这个职务面试的方向。
然后想办法去参加应征部门的 business review,不管是被受邀还是偷偷旁听,重点是全
面的了解该部门的 KPI。观察对方部门的会议日程,想想如果自己拿下这个职位如何无痛
衔接。列出 30,60,90 天的衔接计划,因为对方期待的是即战力,不是让你来学习慢
慢 ramp up 的。
最后不要去假设游戏规则,如果你想找到游戏规则的漏洞,就应该鼓起勇气问。举一个我
在谈 offer 的时候遇到的小插曲为例子,我因为年资还没有到,所以其实面试完后没有
办法马上拿到升迁后的 package。有问了人资可不可以特例升迁,直接被拒绝。后来和用
人主管解释背景之后,他愿意 offer 升迁,但是要等到 relocate,所以可以签纸本合约
免得夜长梦多。
知己知彼,认清规则然后打破他
Know your customer, know your numbers, know the rules, and most important
game the system
练习,练习,再练习,弄假直到成真
理论归理论,但是实际操作过才会知道不足,才能够即时修正和学习。其实在拿下
Global role 之前,我已经在公司内部面试超过 10 次不同职位,每次的面试都让我更熟
悉面试流程。
为了让我可以在面试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熟练,我都会在参与每次的面试后做纪录。从很多
面试练习中搜集了题库,面试别人时也会自己设计题目,所以我大概知道考题和方向。
虽然没有 1% 聪明睿智和 99% 的努力那么极端,但是说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去反复练习是
骗人的。甚至因为一路走来面试内部和外部职缺太多次,分母很大,如果细数过去失败的
经验,平均拿下 offer 的机率大概不到 20% 吧。所以真要说,应该是用 80% 的努力验
证了 20% 的成功率。
所以我觉得就算不会也没关系,害怕自己能力不够也没关系。因为这每一次的练习都是垫
脚石,帮助你更靠近你未来想要的样子。
如果你不敢直接跳出舒适圈,没关系先从假装,慢慢练习开始
Practice makes perfect. If you’re not confident in taking the leap of faith,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这三个小撇步其实都指向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方法比努力来得重要。你的努力不应该用来
埋头苦干,以为加班和劳碌可以换来升迁。努力的力气应该要花在刀口上,不断地去尝试
找到更短更有效率的路径。这样才有办法从失败中学习,然后愈挫愈勇,终将一日找到自
己理想的工作。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2-08-17 16:38:00
推推推,借转发,方法比努力来得重要!!!
作者: richuncle97 (富叔叔)   2022-08-17 17:28:00
推好文
作者: KOSMOST (MIT大龍砲)   2022-08-17 17:34:00
推选对方法比努力重要
作者: CareerGuide (职涯咨询师)   2022-08-17 17:45:00
外派跟大学转系很像,先选校还是有好处
作者: sc1 (sc1)   2022-08-17 18:10:00
总机客服
作者: Incentive   2022-08-17 18:39:00
分享推
作者: peculiarkay (加加油)   2022-08-17 18:55:00
谢谢分享
作者: kangan987 (Jon.Snow)   2022-08-17 20:49:00
果然又是你。
作者: pharPSYde (和平主义者)   2022-08-17 21:57:00
比较想知道除了内转都通过什么平台投履历,以及如何克服签证问题
楼主: peter13204 (阿毛毛)   2022-08-17 22:41:00
主要管道是领英改成 open to work,或问之前的 connection 有没有办法帮忙内推。如果顺利进第一关 recruiter screen 时候就会表明需要 sponsor 签证
作者: hieiss (Simple life)   2022-08-17 23:27:00
好文推,以终为始,每次的失败都是垫脚石,恭喜大大成功在荷兰工作
作者: bil193 (丁丁)   2022-08-18 00:58:00
所以以数据来看的话,是面试3间, 一间拒绝一间无声,录取那间是内转的。
楼主: peter13204 (阿毛毛)   2022-08-18 01:08:00
是的,但是加上主动投的大概 10 间
作者: bil193 (丁丁)   2022-08-18 01:15:00
荷兰高技术移民 30岁有门槛耶 可以问一下您是30↑or↓吗
作者: ulaccc (小堤)   2022-08-18 01:19:00
文笔好好喔!!
楼主: peter13204 (阿毛毛)   2022-08-18 01:40:00
我 30+,个人感觉如果台湾年薪 150 以上就容易达到这边的门槛了,荷兰薪水大概是台湾的 1.3 倍
作者: Lyevna (Lyevna)   2022-08-18 01:54:00
推分享(但是忍不住要嘘爱迪生XD)
楼主: peter13204 (阿毛毛)   2022-08-18 02:24:00
哈哈,想嘘就嘘,我之前连三遍问被嘘爆,已经被嘘到习惯了 (摊手)
作者: Lyevna (Lyevna)   2022-08-18 03:03:00
拍拍 (笑
作者: jjump (j跳小子)   2022-08-18 06:52:00
谢谢分享!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22-08-18 07:19:00
荷兰薪水1.3倍我是不会过去…我去那边出过不少次差
作者: Pao (一起车厢中老去)   2022-08-18 07:37:00
推心态分享!
作者: aerts   2022-08-18 09:25:00
感谢分享
作者: bil193 (丁丁)   2022-08-18 09:26:00
哇30+的,谢谢!!
楼主: peter13204 (阿毛毛)   2022-08-18 14:31:00
回楼上,虽然 1.3 倍看起来很少,但我个人觉得最大的差别是这边买得起房台湾买不起,运气好的话阿姆斯特丹三房的房子大概 2000 万有找,在台湾可能买在新北
作者: cklan (klan)   2022-08-18 17:11:00
推分享
作者: lcc123 (小lc)   2022-08-18 20:49:00
要看阿姆斯特丹哪里好吗
作者: UCCUplz (你看看你)   2022-08-19 01:13:00
作者: hcw1   2022-08-19 12:58:00
嘘爱迪生跟鸡汤,下次打心得文可以直接讲重点吗…这架构很差
作者: y101814 (y101814)   2022-08-19 22:32:00
作者: qqchristine (瘦瘦)   2022-08-21 12:49:00
无用的词语太多,看了一下ID原来是客服好棒棒的彼得兄啊!还真是一如既往的风格
作者: huangkk (huang)   2022-08-22 13:23:00
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