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人想要知道我怎么从年薪 80 几万突然的跃升到年薪 150+ 的外商经理职位,我通
常都草草的带过回答自己只是运气好,其实没有认真细想为什么。直到最近再回顾自己
的哪些行动造就了转折点,而试着记录下来那些我觉得和别人做了不一样的事情,才发
现好像有迹可循。如果你是本土企业的员工,那么这些方法可能有点太激进,对你来说
不一定适用。如果你在外商打滚了一阵子,也刚好遇到了类似的瓶颈,那么这篇文章可
能会对你有一些帮助。
<正文开始>
【Shape your customer’s behavior】
1) 了解使用者的路径,跟着一起用产品看哪里出问题,然后观察一下使用者的行为。
2) 试着反推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行为,为什么他们不会按照我们设计的路径行动。
3) 善用 80/20 法则,80% 的问题可能只来自于 20% 的痛点,你不用 100% 改善,专
注在那 20% 的痛点就好。
★实战案例:改善自动化功能的使用率
a) 公司那时候推出了自动化回复功能,设计好 SOP,写成 code 三秒解决简单客诉
b) 可是因为他们放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所以使用者根本没察觉到这个新功能
c) 我观察使用者回报这个案件的流量是从哪边进来,发现他们不选自动化是因为他们
根本没有点击到摆放自动化的位置,所以和工程部门配合把他移到显眼的位置除此之外
,在移到了显眼位置之后改了罐头回复,让不知道该用该功能回报的客人未来也知道怎
么点选到这个功能
在做了这些小改动后四个礼拜内那个自动化功能的流量变成 8 倍。不要只想着解决单
一客诉,而是想着如何重塑顾客的行为,你应该比他们更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而不是只听
到顾客的抱怨。
※职场谬误:请不要抱持着“我很高尚,我不需要做这种拍马屁/ 抢功劳的行为。”
事实上,一个高阶主管可能高达 70% 的时间在沟通(开会,email,阅读报告)你如果
没有办法把贡献搬上台面,然后以为低调默默付出总有一天会被人看见那真的是错的离
谱!大胆的说出来你的贡献,大胆的叫你的专案合作对象提到你的贡献,你不讲谁会知
道?我相信你老板比你想要把这个专案拿出来说嘴,更何况你的老板的老板可能只从
email 或偶尔的报告了解你这个人。
【Manage your stakeholder wisely】
1) 熟悉你的数字,不只是背下来自己部门 KPI 怎么定义而是你的 KPI 怎么牵动其他
人的 KPI。然后学会用 SQL,不是因为你需要懂程式语言,而是这样你才能知道什么数
字有办法转换成行动。
2) 说对方的语言,让对方知道你在乎他的成果。当营运在台上报告的时候试着问自己,
我知道为什么他们追踪这个 KPI 吗?我如果改我自己的顾客满意度能帮助他们提升这个
KPI 吗?有共同语言,才能沟通。
3) 让对方为自己的职务负责,找到对方的痛点。没有人会拒绝你帮忙解决跨部门的问
题,但是绝对会反对你解决了自己部门的问题却造成别人的困扰。如果对方不愿意接受
你的方案,拿着他最在乎的 KPI 问他,你确定这是你的决定吗?
★实战案例:Global 要推出新功能,但是有些国家觉得没必要
a) 试着聆听反对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预算,可能是因为没有时间,可能是不想做。
然后把这些原因归档,写成实际的数字,缺少多少预算,时间不够会持续多久,最重要
的是不做的后果可能会造成哪些损失。
b) 提供短期的方案,然后保留长期的备案。那时候不配合的国家说他们不在乎顾客满
意度,短期他们想要先节省成本。所以我提出了短期三个月节省成本,之后三个月之后
我们回头来配合执行这件事情来改善顾客满意度。
c) 营造成功的氛围,从小胜利开始证明成果。前面三个月我积极的帮忙其他三个国家
launch 功能然后完全放下不想推出的国家。三个月后大老板看报表觉得不对劲,为什
么北亚四个国家里头三个顾客满意度扶摇直上却只有其中一个国家落后。这时候才慢慢
的回来收割成果,说其实我们都安排好了,一是觉得该国家还没准备好,二是因为该国
家是重点市场不想贸然的推出,不晓得 country lead 同不同意?
后来我们顺利的推出该功能,而因为有了前面几次测试的经验我们避开了地雷区,所以
最后推出的国家反而做得比其他国家都好。不要只是一味的遵从你利害关系人关系说词
,了解你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可以利用他们来创造双赢。
※职场谬误:请不要把话说满
我看过太多骑虎难下的例子,一开始信誓旦旦可以做到,最后回头来说需要帮忙。职场
上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你必须要知道对方的优点和弱点,有时候你得
学会扮猪吃老虎,躲在他们的锋芒底下最后再适时的利用那些弱点来达成目的。更多时
候你得帮忙对方放大那些优点,然后拉拢共多盟友。那些锋芒毕露的人通常不会走太远
,只有非常少数的人是真的有那个本事扛得起那个光环,但是我相信那些机会不属于我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1) 善用 MECE,讲重点。用不重复不遗漏的方式架构你的思考流程,从不遗漏开始发想
最后再整理成不重复。
2) 反馈是一份礼物,永远永远 open to feedback,然后把这些有效的反馈转化成自己
的动能。
3) 熟能生巧,想要熟练面试别无他法,一直练习练习再练习。
★实战案例:多次面试失败后让我学到的事
a) 申请内部财务策略部门职位的时候我没有办法简单的分类哪些是固定成本,哪些是
浮动成本,我知道很多数字和专有名词但是我没有办法整理出清楚的脉络。我学会了
MECE 的重要性。
b) 主动询问失败的原因,我面试 Google 失败的时候我知道我还没办法想出营运策略,
我面试财务部门失败的时候我知道我回答的很没有自信,这些都是面试官提出非常好的
反馈帮助我修正我的表现,我不问就永远不会知道。
c) 不断的去测试自己的市场价值,我在拿下经理职位之前已经面试内外超过十个职缺
,有些拿下 offer 拒绝,有些直接惨败。但是我知道有人愿意开这个价码,更重要的
是我知道我哪边没有准备好。
说起来很抽象,但是我在面试那么多次得到最重要的反馈是“我面试的时候很没有自信
,就算我知道那是对的答案。”很多时候用人主管会凭借你的自信来判断你准备好了没
有,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准备好了而无法装出那个样子,那你又如何要求别人放心
把事情交给你呢?大胆一点就算假装也没关系,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职场谬误:不要以为你看别人做,懂理论就会了,实际去试一次你就会知道多困难
(而且很多人爬上去后换了位子就换了脑袋,根本和第一线营运愈来愈脱节)。我一直
以为 Fermi exercise 就是那样,实际面试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预算抓的七零八落。另外
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就是在各论坛 PO 文,我如果不提起笔写文章(尽管一堆废文),我
不会知道原来一个月浏览量可以做到多少,我不会知道 cost per click 多少钱,我不
会知道不同平台文化差那么多。最可怕的是我和行销部门没有交集,我找不到他们的痛
点或是我能够帮忙的地方,我只能别人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Take full advantage of internal hire】
1) 和你的利害关系人沟通。先去了解你升迁后遇到的这些人在乎和想要的是什么。
2) 根据那些对谈设计你的愿景和策略。有了上面那些想法,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发想策略。
3) 策略不一定要完美,但是一定要符合逻辑。面试所提出的策略 99% 会在你拿下职位
后改变做法,重点不是执著在完美的策略,而是去证明为什么你这样想符合逻辑,想得
够不够深远。
★实战案例:先发制人,整合全面的资讯再去面试
a) 面试前我蒐集了每个国家的部门主管的意见,了解到最大的问题是每个国家的发展
成熟度不同
b) 上对下,他们非常期待有人可以帮忙整合 tooling 和 reporting,毕竟这种东西应
该要全球一致的
c) 下对上,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成功能被更上面的人看到,因为澳洲的成功说不定可
以轻易的复制到印度,更多表现的机会更好
那时候我只是一个 associate,其他国家的部门主管可能高我 2 到 3 个 level,我真
的超怕他们不理我。但是我如果不去做这件事情,我担心会有别人去采取一样的行动,
所以还是硬著头皮去问对方整合意见。最后在拿下 regional role 以前我已经知道印
度、北亚和澳洲的部门主管在乎什么,他们想要什么,所以面试的时候就只是把这些人
的想法整合起来呈现。
※职场谬误:请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不是我该过问的。
外面的竞争对手没有在跟你客气的。如果你都不想办法占尽地主优势,以后你在商场上
遇到其他竞争对手时难不成还要温良恭俭让吗?善用你的优势去找游戏规则的漏洞,聪
明一点而不是吃苦当吃补。我那时候抱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问人资招募的规则(很
多他还不知道,最后 HRBP 来回答),skip level 的规则,如果现在内转升一阶短期
还能不能升迁,问到我都快可以当人资了。然后拜托不要期待你的主管可以给你这些答
案...你要为你自己职涯负责不是主管!
【你的价值在于能不能把想法转变成行动然后发挥影响力】
马云曾经说过:“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
为我曾经也很常在睡前描绘著自己的梦想,我想做这个也想做那个,但是隔天起床我又
回到日复一日的生活。但是我后来学会纪录自己的想法,把想法转变成行动进而发挥影
响力!谨记这三点把想法实现:
1)你没看到不代表别人没有这样做,永远打开天线保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心态。然后
总是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别人这样做,为什么这样不行,为什么我没有采取这个
决定,为什么他可以升迁我不行。人是群聚动物,所以我们倾向于从众,但是不代表你
不能反思多数人的想法而试着找出捷径。
2)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卷起袖子去做一次,把手伸进引擎弄脏也没关系,你做过才会
知道营运/ 面试的痛点,然后利用这个痛点回去改善你自己工作/ 面试上的表现。有很
多空降主管就是怕卷起袖子做事或放不下身段,所以连正常的和一线人员沟通都没办法
做好。这边大推版友提议的做法,随时归零,你可能在职场的路上很顺遂不知不觉觉得
自己很厉害,但是其实没有,放下一切你还有很多的不足。
3)不要害怕失败,最糟糕的是你连试都没试过就认定自己会失败,然后又自我安慰说
其实应该也没那么难,下次升迁就会轮到我。套一句我的前主管说过的话“公司有三种
人,第一种,花钱做了改变有成效,好棒棒。第二种,花钱做了改变没成效,但是学到
经验。第三种,不花钱也不做改变,那你到底来干嘛?等著被市场取代。”
真要说我觉得 associate 和经理职位最大的差别应该是 associate 只能把自己的事情
做好但是 经理职位除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以外还能去影响其他人让别人也把事情做好。
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是只有少数的一群人在做好自己的事情后还会想去帮
助别人做到更多,而这样的少数人才值得公司投资更多资源在他们身上。
作者:
angelH0516 (真˙安乔之Maple超可爱)
2021-08-27 10:51:00这篇真的好多了...比之前的流水帐情境剧更有重点(笔记
作者:
taipoo (要成功要积极)
2021-08-27 11:00:00感谢你的用心分享,有心分享都是不错分享,谢谢分享
作者:
kh931640 (迷惘的小杰)
2021-08-27 12:19:00谢谢分享
作者:
adoit123 (Bruce Hsu)
2021-08-27 12:26:00谢谢分享,已笔记。
谢谢 Lord 大,我目前真的不太会写干货文, 之前挑战一次失败(分析那篇)想等自己累积够的能量之后再出发
作者:
ethanlu (Ethan)
2021-08-27 13:14:00其实最重要的是虚心广纳回馈并积极改进 这篇终于看到了
作者:
addison2 (我的极限在哪里N N)
2021-08-27 13:19:00有心
作者: bear0816296 (雄仔) 2021-08-27 13:25:00
感谢分享
作者: robert09080 (Aspettarei) 2021-08-27 13:38:00
感谢分享 受用
作者:
sc1 (sc1)
2021-08-27 15:25:00记得去推销保险、净水器、电访陌生推销实践你的理论
作者:
goodga ( )
2021-08-27 15:48:00原来我已经是经理职位的薪水
作者: m831014 2021-08-27 15:58:00
推
认真回 sc1 我以前还真有试过,后来才知道我不适合当业务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21-08-27 16:19:00给你一个忠顾 你其实也只待过一间外商吧?你面试有拿到其他几间外商的offer吗?不要把你自己的经验认为万用 事实上差异都蛮多的
作者: chloeyoyo (Chloe) 2021-08-27 16:21:00
感谢分享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21-08-27 16:21:00我本身拿过的offer范围很大 精品药厂医材软件娱乐都有多数都是知名公司啦 媒体如某间最大的台湾要进串流的
作者:
moboo (我是陈米布)
2021-08-27 16:23:00这篇真的感觉不错,我也很认真的看完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21-08-27 16:23:00多数外商我在面试的时候都随机应变 根本没什么策略稍高一点的位置硬实力在哪里都差不多知道了 剩下就是看个人特质公司挑人 你也在挑公司
作者:
moboo (我是陈米布)
2021-08-27 16:24:00但是还是要提醒你,文章里面还是有一些以管窥天的地方,你会发现跟你类似背景的人都不会谈薪水多少,大部分只讲头衔。因为这个领域薪水其实不是很高,很多人看这些文章还是要看年收入多少来判断价值,很现实啦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21-08-27 16:25:00然后连Fix/Variable cost都不知道的去面试Finance?
作者:
moboo (我是陈米布)
2021-08-27 16:25:00你绝对是有下过苦工的人,但真的想要走给人家建议这条路,社会是很挑的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21-08-27 16:26:00你说你有策略我还真的有点怀疑
回 ZZ 大,对呀,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眉角,没有万全的方法。确实到了一个水平之后其实很多时候看得是人格的特质而不是硬实力,因为能爬到高一点的位子都不是吃素的。我通常只会选 SAAS 类的,医疗影视压根没想过自己会有该领域的知识所以去也是当炮灰。谢谢 Mo 大看完,我也觉得只从我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不够全面,所以这篇文章不适合大幅度跨领域的人参考。
作者:
jakkx (风蓝)
2021-08-27 18:44:00有好一点给推
作者:
Alace (暱称是个麻烦)
2021-08-27 19:01:00本文就有像三月发的文章了,有具体的论述了既然知道要说别人的语言,在分享的时候尽量不要堆砌专有名词你有料的话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也可以完成如三国演义一样的作品相信你还是有些其他的想法想藏个一手当压箱宝但人的成功经验非常难以被复制,只要自己能持续精进
谢谢 Alace 的反馈,也没有想要藏一手,还有工作要做所以能写多少算多少囉。不过这几篇文章写下来收获真的许多
作者:
abasqoo (德莫尼克)
2021-08-27 19:37:00不管薪水多少 至少原PO肯分享 且薪资近翻倍
作者:
gaea0127 (Taiwan's Zangief)
2021-08-27 20:11:00有很多人想知道??应该是反串居多吧
作者:
ddonme (自由所欲)
2021-08-27 21:09:00所以你150+是因为换公司,透过面试上而拿到的???
作者: lobkre (SAM) 2021-08-27 21:22:00
马云曾说过….他现在?
作者: AJ56 2021-08-27 21:47:00
X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sunsirr (sunsirr222)
2021-08-27 22:28:00大推
作者: banqiao (小Q) 2021-08-27 22:32:00
这篇有好一点,
作者:
Janeko (日貓)
2021-08-27 23:43:00谢谢分享
作者: matrix4096 (水静流深) 2021-08-28 00:12:00
推,谢谢分享
可惜在肌肉网红的公司这些都不适用 只要跟肌肉网红是亲信就好了
作者:
the32119 (the3232321313)
2021-08-28 12:07:00这篇不错
作者: MikiChen0819 2021-08-28 15:04:00
越高的职位就越要靠人提拔 那些嘴砲是靠自己升上去的文不用太相信
作者: huangkk (huang) 2021-08-28 15:26:00
推,谢谢分享
作者:
fongse (小毛毛虫)
2021-08-28 15:57:00事实上本来就是要换脑袋才能换位置,不同层级的位置思考方式本来就要不同
作者: gn02570024 (桃园陈浩南) 2021-08-28 18:14:00
感谢分享, 学到宝贵的经验了
这文章的立意很好,态度感觉积极,只是感觉是一种适应不合理的心态,也许这样才是对的,但这么上来的你也认同了某些不正确的主从心态,可能也只是身处在一样的体系吧
作者:
kiivikas (是有点超过...)
2021-08-28 22:59:00推
作者: LSDsochill (一时想不到绰号) 2021-08-28 23:00:00
优文,感谢分享
作者: citrusmax 2021-08-29 08:28:00
推!
作者:
aaftts (努力大肌肌)
2021-08-29 22:02:00神发文 身为副理的我非常受用 谢谢你
作者:
jodawa (jodaway)
2021-08-30 00:03:00推
作者:
ruisme (RU)
2021-08-30 08:41:00分享很受用 但老实说offer很大比例是运气 外商管理层只有150+加上是内转 待过外商就知道开给你offer有很多其他考量
作者:
b122771 (旅越张大师)
2021-09-04 23:27:00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