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ellow1000 (千千)》之铭言:
: 目前在新创公司
: 目前团队仅两人,要负责公司两个品牌的社群维运、行销总览,包含企划、文案、设计、
: 投放、客服,全部都得自操,平台包含FB IG ,近日也扩及[email protected],其他还有媒体、异业
: 合作等
: 而老板本身业务出身,希望客服上的私讯不只是提供资讯,更要跟客人完整聊天、找到需
: 求,已经等同业务开发的性质,老实说真的很占时间,为了假日,团队的两人还要轮班回
: 讯息,每周变成只会一起工作三天,沟通效率上并不是很良好
: 老板最重转换率,对内容总没特别放上心,但又主观+控制欲强
我前公司也像是你这样的小新创
进去时,老板还在自己跑业务、接演讲
所以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大小事都会想听报告
差异点在我是1个人,只有负责自家品牌这样
后来工作量随着业绩提升而增多,开始忙不过来时,有跟老板提过补人
但老板总是觉得还好,要我加强自己的时间管理与分配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提了另一份需要补人的报告
老板说︰补人会是长期支出,希望我能确定有够多的事情交给这个人,那再补
那时我经验还不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就没法再说什么了
之后更深入参与公司营运一阵子后,回过头来看大概能理解老板在想什么了
总归一句话就是︰
“他觉得现在找一个人带来的$$,小于他带来的人事成本”
会有这结论,无非就是几个面向相互影响
※对于你的工作内容、重要性与所需执行时间,没有足够的认识
※“超级简化”来看,增长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到你目前的两倍,找人都是亏的
※承上,找人是长期且固定的可见人事成本,但这人能创造的价值却是未知数
※他还无法彻底相信你的判断
换句话说,只要你能在报告时,顺便帮站在老板的角度考量完整
把这件事牵涉到的$$解释的更清楚,而非单纯考量自身"感受"的工作量
那只要报告的思维与数字,老板也是可以认同,那补人就不远了
像是底下这样︰
1.将自身每周花在不同任务的工时整理与纪录
2.依各任务的难易度与收益,给予不同的加权指数
(EX:业务开发属于高加权,文书行政流程属低加权)
3.列出那些因为忙碌而无法去开展的可开源项目
4.同时再预估这些新收入来源项目,会衍生的其他新任务的加权指数
5.最终就是计算与比较,看再找一个人的成本能带来多少收益
(当然,找另一个业务或是助理的计算方式也会不同)
: 老板给的自由度高,想问问各位前辈的行销团队,都是如何编制,以及进行工作流程呢?
: 例如:几位设计+文案+投手、客服blabla
我是认为,公司还在从0到1的阶段时,变量还很多
像是公司规模变动的频率(受产业的市场大小影响)、完成消费流程的长短等
比较没有标准答案,只能一直去调整或沟通
但我想你可以先从目前的营业额多少、人力配置与资源是否足够
去推估未来的人力需求曲线,再去看怎么分配
像我之前终于补人时,找来了另一个人,但里头衔根本是老板秘书XDD
还要帮忙老板演讲邀约,以及老板在外面社团的文书事务~
: 如果能回到十个月前,一定不会再自己能做则做,绝对会先以建构团队为主进行,也算是
: 经验上深刻学到了一次
这也是比较从本位出发的看法
先建构起一个团队,代表初期的人事成本支出会很高
贵公司的现金流是否够撑过前几个月,这也是老板才会比较清楚的事情
不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回去问十个月前还不知道市场反应的你
当时的你,能否保证这个团队能在第一时间就创造出超过人事成本的利润这样
PS︰突然想到,如果老板还未被说服补人
那自己也可以试着去分出哪些任务的收益是高的,要优先做这些
做出取舍也是对思维的一种锻炼
以上,一些个人想法分享
但在不知道你的产业、商业模式等其他差异下
无法保证适合你,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