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银的那些事

楼主: lintan (想交个射手女孩)   2015-05-23 15:28:17
华银的那些事
华南商业银行
世界排名:231(2013/12)
净值:139,894M(市占4.84%) (2014/12/31)
资产总额:2,216,203M(市占5.21%)
存款余额:1,808,385M(市占5.53%)
放款余额:1,479,651M(市占5.71%)
国内分行家数:185
员工人数:7,048(平均年龄43.31年) (平均服务年资18.21)
海外据点:洛杉矶、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深圳、胡志明市、河内代表办事处、澳
门、雪梨、深圳宝安支行、上海、福州
第一商业银行
世界排名:237(2013/12)
净值:153,193M(市占5.30%) (2014/12/31)
资产总额:2,280,338M(市占5.36%)
存款余额:1,804,148M(市占5.52%)
放款余额:1,471,472M(市占5.68%)
国内分行家数:189
员工人数:7,202(平均年龄43.06)(平均服务年资18.93)
海外据点:上海、上海自贸试验区支行、成都、厦门、香港、澳门、新加坡、东京、胡志
明市、河内、金边、金边分行-中洲支行、金边分行-奥林匹克支行、金边分行-桑园支行
、金边分行-堆谷支行、永珍分行、曼谷代表办事处、仰光代表办事处、纽约、洛杉矶、
美国第一银行子行、温哥华、多伦多、伦敦、关岛、布里斯本
彰化商业银行:
世界排名:274(2013/12)
净值:119,328M(市占4.13%) (2014/12/31)
资产总额:1,842,801M(市占4.33%)
存款余额:1,444,768M(市占4.42%)
放款余额:1,251,260M(市占4.83%)
国内分行家数:184
员工人数:6,373(平均年龄41.74)(平均服务年资16.63)
海外据点:纽约、洛杉矶、东京、伦敦、香港、新加坡、昆山、昆山花桥支行、东莞、福

华银与一银几乎是双胞胎兄弟一样的存在,虽然华银年轻一点,但几乎都是
百年老店,一样的存、放款量,甚至以前总行也在重庆南路做邻居。两家一起民
营化,一起成立金控,甚至也一起玩起征专业人员与储干、征授信、存汇分开招
的游戏。以前一银还独立招才,现在也大部分交给金融研训院,可以说两家很想
分开,但却愈走还是愈近。
所不同的是,虽然华银最近有加薪让最低起薪高于一银,但整体而言华银比
起一银还是节省了一些,同样的位置,薪水几乎都比较少。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
华银几乎是板桥林家的家族事业,林家长期占据董事长的位置所以即使官股的比
重很大,但原则上都尊重林家的领导,因此,华银在策略上,比起一银较有连贯
性,但同时也对员工比较小气一点。
一银的董座与总座都是官派,几乎二三年就会换一次,每换一次董座或总座,
策略就会改变一下。由于每位长官都是官派来过水一下,其中不少人都是从公务
体系出身,因此懂得不要挡人财路,所以一银的福利比较少向下修正,年终也几
乎都客客气气的尽量维持跟台、土银差不多水准。但华银的老董知道新进行员的
薪水少一点,福利减一点的话,整体华银的获利就会上升,加上手上与亲朋好友
有不少华银的股票,所以即使是跟一银长的一模一样,华银的福利就硬是比一银
少一点。
除了福利少一点,华银也比一银积极一点,广告狂打,也拼命推卡,没办法,
老董知道业绩好一点,他手上的股票能配的钱就多一点,也会值钱一点。反观一
银,基本上政府是最大的老板,除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以外的人几乎也都是领死薪
水的行员,因此如何将福利最大化与压力最小化,是一银每个成员一致的目标。
而华银积极奋发的结果就是造成一线行员的压力大增,加上一银有的老鸟摆烂,
菜鸟受难的问题华银都有,因此华银的新进员工福利比一银差,压力却比一银大
很多。
雪上加霜的是华银之前受到连动债的牵连,损失了几乎一年的获利,因此元
气大伤,在理财业务上的发展也严重受挫。除了承做了公教人员低利房贷这种不
赚钱但冲放款数字的业务外,最近的利多几乎就只有新总部落成。由于3万初的
起薪加上比其它官股大的业绩压力,华银实在没什么吸引力,流动率自然不低,
每次招考的人数都是二三百人起跳。更惨的是,华银为了提振士气,近年来采行
密薪制,结果让已经习惯薪水透明的老鸟互相猜忌,也造成菜鸟的薪水变得非常
不确定,奖金的高低更是差很多。甚至为了搭配薪水的差异,升官也不像其它官
股一样那么透明,整体而言一片混乱,也因此造成业务不易发展,只能守成,偶
而还会因为获利不如预期,而无法领到四点多个月的年终。
不过,林家因为某些理由被迫离开华南金的董座之后,尽管还是华南银的董
事长,但华南金的风格慢慢朝正常官股迈进,如果没意外的话,这些年的许多改
革,应该会慢慢回到其它官股的运行模式。而像其它官股一样,华南金虽然有华
南永昌证券,但给的薪水实在很没有吸引力(2XK),市占率也不高,而保险部门
几乎呈现放弃状态,连像一银找英杰华合作的动作都没有。因此名为金控,事实
上也只是华南银而已。
华银的内忧来自与一银的同质性太高,所以遇到的困境也类似。虽然看起来
具有官股的稳定与民营的弹性,但事实上却是同时接受两边夹击。想像台、土一
样几乎都可以顺利升迁到八职等与每年都至少跟公务员一样来个年功俸,那需要
相当高的成本。而且,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就失去了当初民营化的理由,也失去
了所谓看能力升迁的差异性,就又成了大锅饭体系。
然而,想像民营银行一样,照业务与职位的不同来给薪,却又万般不易。因
为,即使民营化已经很久了,但中、高龄的行员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公务员心态,
这仍是不能忽略的历史因素。而会想进八大官股的新进人员,本身在认知上就对
业绩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即使在员工的心中,华银已经不再是公务员,也已经股
票上市甚久,但当初既然辛苦考进华银,对业绩的要求程度,就不该跟民营银行
一样才是。
除了心态上的反抗之外,体制上也不容易改变。华银的大部分收入来源还是
在于利差。利差来自于庞大的存、放款量,所以需要相当的存汇柜台去服务老人
家,来维持存款量。同时,也因为采分行制,所以也要相当人力来维持征、授信
的运作以保住放款量。因此,华银无法像民营银行一样,有业绩能力的人专心冲
业绩,后台的行政工作会有专人处理,而是希望让每个员工在平常的日常业务之
余,兼推业绩。可以说,号称要改变体质,要减少对利差的依赖,即使招了很多
的理专,真正能放手出来纯做业绩的人力并不多。
因为想要展现不是吃大锅饭,所以不可以像台、土一样几乎人人可以升等加
薪,因此减少升等的人数,而不是增加表现好的人的奖金。可以说,当初嫌大锅
饭不好,希望能够让做事认真与有能力的人受到肯定。但最后的结果却不是好还
要更好,因是让其它人更不好,来显现出差别。当然,减少升等人数的最大好处
还是降低员工的薪资成本。
虽然想奖励有业绩能力的员工,但毕竟还是无法像民营银行一样奖金大方给,
也因为业绩并不是理专一个人的功劳,需要存汇、外汇部分的支援,所以即使有
奖励,也不能太夸张。可以说,即使有纯做理财的行员,也需要其它部门的支援。
而其它部分像存汇,在日常的业务之余,也需要兼推保险、基金、信用卡、理财
商品,所以会变成了行员的表现无法跟民营银行一样只看业绩数字,而是需要综
合考量。
综合考量的结果,除非有超强业务员,不然最后还是只能得出人人都有功劳,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结果。而且退一万步讲,即使真的完全没有业绩,华银还是
尽量保持不主动裁员的传统,顶多运用言语或其它的方式施压。在官股银行,心
中看考绩多重,业绩压力就有多大,如果真的不管升迁,天即使跨下来了,上面
还是自然有人顶着的。
因此,无法给高额奖金,不能每个人都跟台土一样升等加薪,而升等要看的
因素却又很多,业绩只是其中一环,又要受到财政部的监督,不能像民营银行一
样想砍人就砍人,也要跟其它八大行库比较,要有一种每年都有升迁的感觉。当
然,即使无法开源逼出很多的手续费收入,那么也要节流减少每年员工的成本支
出。最后,经过综合考量之后就得出了一个升等不升薪的结论。
有升等,所以华银还是跟其它八大行库一样,是有在升迁的,就像荣誉主席
一样,银行还是肯定行员的年资与贡献的,只是无法加薪而已,也算是了表心意。
因为不能裁员,但不升薪至少让成本维持平盘,这样的机会成本就跟一直招新人
差不多,而且又因为多了一年的经验,所以比新行员更好用。同时,因为无法轻
易靠年资累积薪水,所以想力求表现的人,在升薪水的时候,心理上会得到比台、
土银好几倍肯定效果,因为其它人都没升薪水,所以即使只升个几千,感觉还是
非常好的。
同时,如果行员有做出业绩,那多赚来的手续费就当成是分一些给行员加薪
的奖励。反之,如果行员一直做不出业绩,那省下来的加薪费用就当成是手续费
收入好了。只是,兆丰可以这样搞,因为兆丰奖金高,又有远景。而民营银行虽
然也很多不升薪的,但业绩奖金敢给,而且年终的起跳数字又比华银的数字高不
少,这些却又是华银所做不到的。
所以,在起薪不高,升迁困难,几乎不调薪,唯一赢其它官股行库的项目就
是压力。自然,就只能得出高流动率这个项目。考台银的,有一定比例会再拼高
普考。考上土银的,怕IPO或民营化,会有一定比例再考台银。考上兆丰八与九
的,几乎不会走,考上六的,很多也还是会再拼台、土或在考八。考上合库的,
除非认识到合库的未来侷限性,不然留任的机会也颇高。考上彰银与台企银的,
虽然知道前途堪忧,但现状却是呈现很幸福的状态,也很容易误留在安乐乡之
中。
而比起一银,华银虽然同性质高,但却又是什么都又差了一点,连银行代码
008也是硬排在007后面。因此,华银的流动率超高,有些人看在华银名号的份
上来报到,但进去不久之后,马上就吓坏了,一旦考上别家银行就跑的比谁都快。
又有些人,本来就是把华银当跳板,心早就在其它银行,只是先来领薪水,体验
一下银行生活而已。
而这,也让华银不停的招人、补人、走人,然后再招人。这样一来,别说推
业绩,连要维持基本业务的运作都很困难,也让华银的形象在新鲜人中愈来愈差。
最后,几经挣扎之后,华银终于受不了,加薪总行了吧,新人的起薪总算不比其
它八大行库低了。金融业就是看钱的行业,公司肯砸钱,效果自然是有的,新人
愿意留下来的意愿就会高一点。只是,这种一次性的加薪治标不治本,如果升迁
与加薪还是一样小气的话,只怕人事单位一年还是要忙好几次。
华银与一银一方面知道既有的人才不够因应未来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因为目
前的人事制度无法像台、土银一样可以花好几年让新人磨练成长。所以在一般的
传统行员之外,也试着招考不少专业人才。只是,这些专业人士的起薪与职等虽
然比一般行员高,但后续的升迁与发展却是一大隐忧。这些专业人才如果没有分
行历练,很容易跟银行事务脱节。
下分行时间太长,可能会让这些专业人才觉得怀才不遇,甚至因为高职等入
久而容易引起一般行员的比较与不满。而如果是像走马看花一样快速绕过几个部
门,又容易流于形式。而这些专业人士除了本身所待的部门之外,以后是否能够
去挣取一般分行的主管缺?这些都是一银与华银在人事上尝试突破之余,需要未
雨绸缪的事。
华银与一银虽然外形很像,但内心装的东西却愈差愈远。一银虽然表现与华
银类似,但一直在追逐著兆丰的影子。而华银,虽然一直紧追在一银后面,但却
也一直想摆脱这阴影。既然银行代码的顺序不能改,那么搬个家,换一栋又新又
高的大楼总行了吧!总是比在重庆南路,矮隔壁一截,整天活在一银的影子下面
好。
华银的内忧与一银差不多,但外患的合并却又有喜有忧。好处是有林家撑著,
华银理论上是不会有人来并的,但坏处就是财政部怕林家势力太大,所以也不太
会让华银去并其它官股银行。林家很想像中信辜家、富邦蔡家、台新吴家一样来
好好的整治华银,但碍于财政部,无法做的太明目张胆,虽然说目前已经做到员
工怨天哀地,一年好几招就是了。林家意志力对华银的贯彻,无疑是让华银在福
利上输一银与压力大于一银的最大原因,而官股与林家两股势力的制衡无疑是让
华银无法前进的理由之一。
总之,一银与华银长的类似,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一银试着往保险与租赁的
方向前进。华银虽然有证券的基础,但心思却都花在节流上面,所以在银行业务
之外并无重大突破。一银因为海外获利近年大好,所以表现比华银漂亮不少,但
扣掉海外业务,华银的表现却又在一银之上。所以两家拉扯了半天,最后还是纠
缠不清。到底,哪一天008能够哪天能够力压007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