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台湾南部发生挖眼案,但媒体大篇幅报导某名人号召民众捐款,
支持被挖眼的便利商店店员,却较少报导这位店员可使用的社福服务,
甚至<为何面对挖眼案,部分社福单位较少直接回应?>
台湾图文工作者张居隐整理实务工作经验,认为可能是这些原因:
https://vocus.cc/article/617e71f9fd897800012a140c
※文字内容:
台湾南部曾发生便利商店店员,看到客人没配合新冠肺炎防疫规定戴口罩,提醒客人记得
戴口罩,却被这位得思觉失调症的客人挖眼,经过送医治疗后保住视力,引起不少民众关
心及讨论。
但比起某位名人征求当事店员同意,透露店员的银行帐户,甚至认为当地社会处不主动发
起劝募很奇怪,吸引不少民众捐款、媒体大篇幅报导;媒体反而很少报导当事店员可申请
职灾保险给付,且有很多社福基金会可补助医疗、生活重建费,即使如影响视力成了视障
朋友,现有社福体系也提供生活、心理、职业重建服务。
因这件事可能让民众对精神障碍朋友有负面刻板印象,也跟身心障碍服务、社会保险、劝
募相关,我观察相关社福单位的社群网页,发现虽有部分单位直接回应此事,但也有部分
单位没直接回应,只提供相关宣导资讯,甚至完全没对此事回应,较少有媒体为此采访,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原因可能是这些:
一、媒体运作限制:记者不一定了解社福相关知识,采访报导如出错会被抗议,加上有冲
高阅听率、截稿期限压力,会选择较容易呈现的方式报导。
二、社福专业要求:因社福专业伦理、现有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重视反歧视,加上通常
是看新闻才知道此事,不一定了解事件发生脉络,因此社福单位面对相关重大事件时,较
谨慎回应。
三、宣导时机很重要:因社福单位考量当事店员在治疗过程中,不确定视力影响程度,如
这时直接分享身心障碍者可申请使用的社福服务,会被认为是诅咒,因此不会急着分享。
四、考量民众感受及社福单位发展:因这件事反映现有精神疾病服务问题,社福单位即使
想从中宣导身心障碍服务议题,仍可能被气愤的民众留言,骂社福单位打混,才会发生惨
事,甚至影响未来捐款、推展服务,而会低调些。
只是社福单位因各种因素,较少直接回应相关重大事件,较难吸引媒体报导,连带民众更
难了解并善用相关社福服务,保障福利权益,该怎么办?
或许社福单位平常可跟媒体、文创工作者合作,制作发表作品说明社福服务内容,让有需
要的民众了解如何申请使用,遇到相关重大事件时,再依事件发展情形调度分享。
※后记:
可惜晚了一步发表,分享相关社福服务讯息给更多有需要的人知道,
不然就可阻止因疾病而可能失明的人,绝望的在新北中和某公园自杀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