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14mp5 (张居隐G-in)》之铭言:
: 今年开学季真热闹呀~~很多民众在吵古代历史课程比例、性别平等教育内容,
: 近年也有社工系学生讨论,实习该不该列为必修?
: 而本人则是想问<社工系要那么多必修课吗?>:
: https://vocus.cc/sw-j/5f5585adfd89780001d5b2e4
: ※文字内容:
: 社工专业在台湾长期发展,得到不少实务经验建立理论,因此常有学者、实务界社工希望
: 纳入课程,增加相关科系学生的专业能力。
: 尤其社工师证照考试规定,需在相关科系研修指定课程学分数,加上教育官员积极推动大
: 学评鉴,部分大学为方便学生报考证照考试,或拉高评鉴成绩,纳入必修课程变多。就有
: 大学社工社福相关科系,曾将实习改成选修,但面对大学评鉴委员意见,而改回必修。
: 结果有大学社工系学生,因实习不像其他科系学生能领薪资,加上不一定顺利找到社福单
: 位实习,社福单位不一定有能力提供指导,就办论坛邀大学、社福单位、相关科系学生,
: 讨论实习该不该纳入必修?要如何改善实习课程?
: 这让我想起实践大学社工系彭淑华教授,发表<台湾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与前瞻>论文提到
: ,必修课程变多会影响学生选课自由,违反教育松绑、大学自主政策。
: 毕竟现有社工相关科系课程,大多教民间团体管理、人民团体法,潜藏设定是社工在民间
: 团体工作,但现在有社工在营利企业工作、开办社工师事务所,这种课程相对不合用。
: 再像是我从事有兴趣的文字工作,为有效调度作品,得到够多且稳定收入,大量应用行销
: 、管理、财务知识,甚至期待中文系教这些课程,让学生毕业后当自由工作者,有能力从
: 作品得到收入养家。
: 直到某次跟几位台湾文学界前辈争论,有没有必要设定目标读者、开发商业模式,才发现
: 不是每位文学界前辈,想把兴趣变职业。
: 相同道理来看,既然就读社工相关科系的学生,不一定都想当社工,或即使想当社工,但
: 规划从事服务领域、工作方式跟现有不同,但科系内不一定有适合的课程,需弹性空白时
: 间,从其他科系课程、社团活动、担任志工、旅行作探索,找出符合个人需求的未来职涯
: 、生活模式。
: 因此社工相关科系设计课程时,必修课还是总量管制吧,让学生思考本身特质及需求,开
: 发个人生活、社工专业的各种可能。
我会觉得社工界把自己从外系外借的理论学好比较实在
社工系的理论几乎都很差
例如;
1.社研法提到哲学,但却连科学哲学的发展,知识论的发展,
这些基本概念都是错的
没有这些东西作为基础整个学界会的也只是技术操作而已
2.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光谱这两块的架构和历史演进不是很清楚
这就好比行政学的新左派是六八学运这些东西,注重的是公共利益的讨论
但在社会政策却是指纪登斯的第三条路
这就等于社会政策没办法搭配公共行政统整
但我纳闷的是社工系不是有社会行政吗? 没办法搭配公共行政是要怎么做研究?
然后课本却连纪登斯的核心是把社会福利当作人力资源投资看待都没写出来
写了一堆条列的东西......
甚至连2008以后第三条路被新自由主义吸收都没写
这些都是在干嘛?
只是背法条而已吧
3.心理学
学界的大老给出来的心理学派别发展我拿给专攻心灵哲学的朋友看,结果是错的
错得离谱的
好比说理性主义发展人本主义再发展出后现代
这又是什么?
怎么看都怎么怪
其他不熟不谈
唉....社工界自己先把自己的外借理论弄熟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