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儿盟购屋的报导沸沸扬扬,脸书上也看到许多社工发文澄清,我朋友也参与了表达一
些想法。
我个人对儿盟没好感,所以没有特别关注。不过有些社工发文提到大众对社福与受助者的
想像限制了社工的薪资成长、政府的方案费用限制社工薪资成长。
我想,这已经是老生常谈。
我想说点别的。
最近花了一些时间接触法律系的圈子,学生间的竞争一样是弱肉强食,尤其国考的公职与
律师证照又行程法律系学生之间的分水岭。
法律之所以有其重要性,我看到的是法律人占据了“制定游戏规则”的位置,公职如法官
、检察官,占据了运用法律与发动法律的地位,而司法的独立性更强化了“法律”的地位
。
换言之,他们占据了一整个司法的市场,导致法律系是个历久不衰一直是个热门的科系。
(只看法律系国考的成功者)
而社工相比之下,我们的门槛是45学分跟上百小时的实习时数,才可以当社工,然后可以
接受政府的一些方案。这是工作的门槛,阻挡了其他阿猫阿狗来当社工,甚至公职社工有
著更高门槛使报名人数相比其他国考少很多。
然而,无论是社工的专精化也好,技能多元化也好,社工并没有一个自己专门的领域。(
只
有自己社工可以做,其他职业不能做的领域)
社工在整体的劳动市场中,并不像持有甲级冷冻设备证照、甲级水电证照、地政士这样有
自己专属的工作项目。因为社工无法独占某些特定技术,导致社工只能是这样不上不下的
状态。(跟民间企业的行政人员有点像)
再加上社工的过劳职场,最终形成高流动率、社工年轻化、职业内的专业知识无法传承的
现状。
每次看到社工的劳动市场现况,我记得课本也是当作“问题”看待,但我想分享不同观点
与求生策略:
社工“高流动率”不是问题的结果,而是职场环境适应的过程。
以台湾的现状,加上社工入行的高门槛,到处都缺社工,在台湾当社工根本没有失业的问
题,离职后的衔接期非常短(一个月内找到工作是容易的),致使社工的离职成本非常低
。
再加上,既然每个领域的薪水都差不多,那又何必久待一处?一个领域待个二到三年,跳
不同的社工领域,不只对自己专业有加分,也对于之后谋职谈薪水有帮助。
这就形成社工的薪水涨幅,除了基本的年资累积每年300或500元,主要的涨幅在于面试谈
判,A工作出34K,做了2年,跳槽去B工作36K,再工作1年,跳槽去C工作37K。薪水慢慢累
积。
在跳槽的过程中累积那多一些些的一二千的薪资直到遇到社工员薪资的天花板。
这时候社工师证照、硕士学历,就是打破天花板的工具。
然后,要再上去就是接基层督导职(管理职),由此再往上跑组长、主任的职缺。或者直
接考公职社工师进入另一个劳动体系。
我认为社工的高流动率,有一部分是大家透过跳槽加薪导致。
我想台湾的社工要走上独占技术的路线,大概50年内不可能,那么在这样病态的环境中顺
著社工职场的游戏规则增加自己薪水是一种适应策略。
我在离职半年无工作放空自己之后,找到一份实领43K的社工员工作,我自己是这样增加
薪水的。
一点浅见分享。
社工除了精神领域,其他称不上专业阿...大学课本带回家自己读然后实习就会了。说错,应该是就能当社工了
作者:
melonlon (冬天的猫饼)
2019-12-09 13:23:00楼上 能做跟能做好是两种不一样的概念
真好。薪水好高喔 第一个工作做7年才34,可怕的事没其他经验换了工作还比34低
作者: snowy362 (mosquito) 2019-12-17 17:43:00
A大点出一个状况,就是目前台湾社工其实也不清楚所谓社工专业是什么,当自己也无法定义自己时,更无法在其他专业面前站稳立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