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说在前
你们对话的同理心争论是假命题
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是
“你为什么可以服务那种人渣 (废物&*%#$...whatever)?”
这种讨论是沟通里最难以达成共识与理解层面
因为牵涉到个人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情感因素
学术和实作上“同理心”一直有很明确的定义
就是能够“理解”服务对象的立场、经历、人格特质等等
及其与当下所处的环境脉络所交互作用产生的行为、情绪、认知和反应
有部分社工人不论资深或资浅 不愿意承认的是
个人经验和价值偏好所产生的负面情绪
导致无法对特定族群产生同理心
反而用很多论述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感觉
同理一直都不代表要接受、认同对方
只是要知道为什么 然后针对需求进行服务
这样的状况早已不是讨论同理心的定义
而是无法自我察觉自己的价值偏好与情绪反应
然后用很多似是而非的言论来掩盖自己的价值立场
感觉像是要说理和讨论
却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强大的说服压力
就还蛮像护家盟那种
回到社工实务和学术界
所谓价值中立本来也就不存在
因为社会工作就是一门为了实践某种价值观的专业
重要的是
能不能够承认自己不同理某些族群或是状况的困境
能不能确保这些你不能接受的人也有接受服务的人权
这比人好不好重要多了
※ 引述《kagayaki720 (呼啸而过)》之铭言:
: 大家好,我是现在正在读华文系三年级、从去年开始双主修学校社工系的学生,如有任何不对还请鞭小力一点><
: 这学期正在修社会个案工作,谈到了同理心,今天老师询问到“你们有什么觉得自己难接手的案主吗?”
: 因为全班没有人回答,老师就点了坐在最前面的我(掩面)
: 这是我们今天在课堂上的对话:
: 师:“你觉得你有哪种案主是无法接手的吗?”
: :“相对人吧,家暴或性暴力的。”
: 师:“那杀人的你觉得你可以吗?”
: :“欸......我觉得要看动机和状况耶,像如果是‘郑捷’那种随机杀人我觉得我可以。”
: 师:“郑捷你觉得你可以。”
: :“嗯,我觉得我可以。”
: 课堂结束后,刚刚晚上有课堂同学私讯我讨论我的想法,这是我们的对话全文(经同意后贴出,他有说如果有讨论他会来看,不过他没有ptt帐号):
: https://imgur.com/WHWmfzS
: https://imgur.com/8kVebUv
: https://imgur.com/b74VDua
: https://imgur.com/5Uqc5wY
: https://imgur.com/UPP6B5L
: https://imgur.com/embwY4B
: 只要是这种社会案件发生,我自认我都有很密集在追踪,郑捷案是、小灯泡案也是,包括被害者与加害者两方。尤其我有亲友当时也是郑捷案的受害者之一。
: 我是蛮想好好关注这样的事件的。
: 但被本科系学生这样质疑,突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QQ想问大家对此看法为何QQQQ
: 要批评之类的都可以><
: 希望能够多方请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