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拉出一个问题:
社福单位的财源,除了现行政府挹注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在社福组织法规方面我接触的很少,仅仅知道机构营收与民众捐款只能应用在个案身上,
不能作为社工的薪水,因为政府方案的行政费用上限导致社工薪水落于28k至30k。
有些机构迫于财政压力必须对外募款,延伸出募款行销的专业(已有大学专门开一堂募款
课程)。
所以我会想去讨论机构财源的部分,目前有看到喜憨儿基金会的小作所与火锅店。
我另外有想到社工可以做收费的福利咨询,服务对象不限弱势家庭,例如:劳健保咨询与
代办。
心灵资讯(避免使用“咨商”)实际是在做心理咨商,问题可以是男女感情、或家庭困扰
,延伸出家庭的心灵咨询。
或是机构附属于政治人物之下,例如:柯文哲、连胜文,机构提供实质服务,例如政治动
员、议题塑造(带风向)制造政客的责信,借此谋取更多资源。
请问这样实务上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另外想知道上述方法的营收是否可以直接当作社工的
薪水?还是只能用在个案身上?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