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基在反压迫社会工作取向(anti-oppressive practice)的观点上
我个人觉得有两个比较关键的能力 需要社工去检视和强调的:
批判性思考、自我反思
这两个能力又是彼此相辅相成
记得以前还就学的时候
理则学和自我探索与成长两门课是大一必修
理则学的基本概念可以帮助社工在逻辑辩证上有比较清楚的脉络
特别是在口头强调批判性思考的社工领域
何者为真、何者为假、何者不会真、又何者不为假
真与假的评断基础是由谁建构、背后的权力运作为何
社会价值、正义、公平、人权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地理脉络
这些对于如何选择社工所相信的 以及分析社会现象及形塑问题意识
会有许多面向的思考
而自我反思的能力 会要求社工实务者思考自己眼中的世界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尤其当同理心已经成为社工的基本名词时
我们几乎都忘记同理心的过程起始于自己
反应式的回馈也是建立在实务者过去对于情绪与人际的理解和词汇
要当一面精准的镜子之前
更该先了解自己这面镜子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要能知道弱势为什么会是弱势
要能清楚中产或优势阶级的利基和思考盲点
透过实务经验中不断地自我反省
试图去回答:
“标的服务人口的样貌是什么?”
“这样的做法真的符合服务对象的最大利益?”
“服务对象自己有什么优势是被主流给边缘化或忽略的?”
“我能怎样改进自己去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该看重的是过程正义还是最大成效?”
“谁来定义?”
一旦开始探索这些问题
自然就会比较容易去找到解答所需的理论脉络
也会打开眼、耳、心去接纳不同的人我关系
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 会慢慢开始学会照顾自己
因为这探问和对话的过程最终是回归到自己究竟是谁
自己有什么需求是需要被照顾到的
把这些整理成文字、影音或透过艺术的方式呈现纪录
专业能力很自然地就能有所提升
_____________
至于我在之前回文的个人考量
我离开台湾念原住民社会工作 有部份是因为台湾这部分的着墨才刚起步
当初离开的时候我自己对台湾相关资讯掌握度也不高 所以才选择出国
而暂时留在这工作也主要是因为私人的家庭因素
就想趁这机会继续累积相关经验
并利用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台湾对我做的事有兴趣的继续交流
是很希望台湾有某些单位很需要我 这代表着我在这个领域还有点价值
我也矛盾地希望台湾不需要我 这代表着台湾内部环境的机制自有一套
不过有个人在国外能够继续把相关资料带回台湾不好吗?
或至少我在这工作之后
有越来越多人理解到台湾整个国家、文化、社会、经济 乃至于原住民议题
这样有算贡献吗?
反正我是觉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