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田畠真弓Rel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is

楼主: godsound (在星空下实现愿望)   2013-09-14 20:44:26
田畠真弓Mayumi
Rel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isk of Tacit Knowledge: A Case Study of TET-LCD
Industry in Taiwan
Mayumi讨论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及人材移动带来的风险问题。她从日本的夏普谈起
,由于日本经济问题,日本人材被台湾公司挖角,技术外流。日本龟山巿因为夏普无法
经营,所以整个生存出现问题。台湾人从日本引进技术,生产面板,韩国人也一样吸收
日本人的技术。然后,台湾的人移到大陆,一样的事情可能一样会发生。
Mayumi提到台湾过去是靠开放性的人际网络学习技术,过去是优势,现在是问题。技
术流出到中国大陆,这个情况正在发生。她用Merton(1968)讨论技术知识与社会结构的关
系;要大家思考关于技术知识流动与扩敌的社会后果为何?她也引用Castells(2011)指出
现在的社会结构因为全球化,具有去中心与破碎的性质,网络社会是无限制的开放结构,
资本主义经济扩张。。日本以前是终生雇用,所以技术少流动到外层,多为内部上下流通
。从日本企业的角度来看,和台湾合作,会让技术有流动到中国的风险。但是技术人员不
认为技术跨海流动是问题。当然,对日本工程师来说,因为他们被夏普砍掉,为了生存,
跳槽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日本的技术外流是大问题,但他们的人员没有办法在乎这个问
题。
Mayumi引用Cohen and Levinthal 1990; Chiffoleau 2005的讨论,将培养技术与技
术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开放网络结构V.S.合作者的封闭合作网络。1)外在新技术的开始
阶段,主要是吸收外部知识,保持知识来源的多样性,因此为了引进技术,需要开放的
网络结构;但是2)在学习新技术与创新的阶段,公司拿到了新技术,工程师在公司里用
in-house的方式修正,需要强连系,并且在自己的团体里进行转移,才能走到创新。
从这两个阶段来看,工程师的开放网络结构具有的风险是第三方取得技术机密或窍门
(tacit knowledge)流到竞争对手方。她以日本夏普为例,说这是日本面板公司的悲剧(
夏普的没落:因股价跌,裁员5000人),因为他们的技术窍门自日本流到台湾与韩国,再
流到中国去。
她观察到韩国应对人材流动的方式,韩国采用的是封闭创新机制,这是韩国电子公司
的优势(采封闭式的学习,陆续申请专利保护技术,员工跳槽到外国则政府跨国抓员工)
。但台湾及日本不跨国抓人,台湾采比较开放性的网络,较少申请专利(后来的讨论则说
明,这或许也是因为台湾中小企业体质,无力兴诉有关,所以采取持续创新的方式来保护
技术)。她说“台湾公司申请专利较少,台湾是不是比较没有封闭性的学习网络。
Relation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High-tech industry。学到的东西,马上就流出
去,没有去申请专利。为什么大家不申请专利?”
她分析自己过往的研究经验,说2002年时,奇美的技术人员说觉得公司不错,不想跳槽
(2002);但被鸿海合并后,情况完全改变,大陆厂商拿钱挖角,奇美技术人员两百人跳到
中国的TCL(中国最大的电视厂商)。这个风险必须注意。
她的结论的标题是,两种降低风险的方式:要嘛公司内需要建立封闭性的技术网络,要
嘛就是加强既存关系发展策略(持续抓人材创新,如鸿海抓夏普的人)。究竟对于技术的
流动,我们应该要持续开放的网络?还是要封闭的网络?
───────
  接着,陈明祺老师评论Mayumi的文章,他引用了过去的产业豆究,说过去认为网络开
放很好,今天Mayumi对于风险的讨论,提到了技术泄露的问题,因此,网络开放的好坏必
须要看立足点在那里?陈明祺老师引用了两种回应方式的讨论,即一种是加速创新,一种
是限制流动,这和在地条件(如法规限制或地理区位的条件有关;他用的是加州与128公
路的例子)。厂商的策略受到当地社会条件的限制,也影响当地社会的发展途径。他提到
了Alfred Marshall的产业集区概念(Marshall district)(?),他也补充说明理解网络的
configuration,必须思考下列问题:
(1) 网络的中介性、封闭性的不同的优势。(Ranmerburts?)
甲、 不只是开放或封闭,应思考中介问题。
(2) 空间性被碰触到,但是没有被讨论。
甲、 Marshall District:地方社会的独特性;连结发生在厂商之间,但还是在
空间之内和社区的社会生活紧密连结在一起。一个人在硅谷换工作,不需要
搬家,只是出门换一个方式。
乙、 为什么龟山巿出了问题,为什么夏普出了差错,大家就没有机会换工作呢?
(是不是在空间上有不同于硅谷的样貌)
丙、 技术使得地方变得重要,但为什么一个地方会失败,一个地方会成功?
(空间与技术)
(3) leakage(?;缺口?):工程师的考虑?厂商?区域?究竟是那一个层次?有没
有可能是日本生产,台湾改进,中国生产,连结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从这里到
那里,人员的流动给公司压力,有必须要创新的压力。韩国的模式是不是最好
的方式?
(4) 政治经济学当中,提到的国家在发展型国家当中扮演的角色,如龟山巿政府的
角色为何?日本主责单位怎么看这件事。我们看到了韩国政府有主动介入,至
于台湾政府或者中国政府,有没有介入,还是相信新自由主义那一套,都不介
入,我认为政府角色值得讨论。地方性的发展型国家,有时候不见得是中央下
来的,有时候是地方政府促成的,总之,国家究竟扮演的角色为何,国家
promote的是一个公司、一个区域,还是一个网络?
听众问题:
1) 工程师的特质在学习技术上有没有什么影响。为什么TFC会因为工程师被挖角
就被带走,什么样的Tacit Knowledge使得人流动了,技术就流动了。
2) STS对产业社会学与组织社会学,关于TFT-LCD究竟是什么?另外跟标准化的关
系是什么?专门技术的知识如何形成?技术面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3) 为什么是用“国”作单位,为什么国到国之间的流动会是一个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