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ocus.cc/article/60c56bf9fd8978000104d234
相同的元素,如何展现出不同的精彩?
解析魏子千《幸福森林》与木几《未解生死之人形》 文/戏雪
“何止参与,我他妈就是设计你们那颗小脑袋的人。”
“请不要爆粗口。对于赋予我们智慧的人,我理应抱持着崇敬的眼光看待,而我
不希望对你的评价因为一时的情绪性发言而降低。”
你们才没有智慧,这些都只是模拟运算的结果,是一道道算式的推演告诉你该如
何回答、该采取什么样的反应。
原本刘大概会如此反驳苏利文,但现在的他在见识到苏利文超然的谈吐与表现后,
他已经搞不清楚这个AI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幸福森林》P.111)
“我曾经是打算研究自律机器的......我在见过她以后,便放弃了这条路。”
她冷哼一声。“因为她太像人类了?”
“因为我太像她了。”戴尔说。(《未解生死之人形》第71页)
**注意,本文未揭露谜底,但可能有剧透和故事核心,请斟酌阅读**
光看封面完全想不到两个这么搭,根本天生一对。
一个封面可爱温暖,一个封面是暗冷色系,
但其实前者是黑色寓言,后者才是明亮到底。
表面上,一边是有如童话的氛围,一边是蒸气庞克的世界;
设定上,一边是陪伴孩子用的动物人偶,一边是为大人服务的女形人偶。
内容上,前者代入他人、换位思考,后者探讨自我的意义。
从人扮人偶,到人偶扮人;从人变人偶,到人偶变,
是扮是变,谁分得清楚?是人或是人偶,又有那么重要吗?
幸福森林 生活公约
一、不可以使用暴力或口出恶言
二、没被邀请就不得擅闯别人家
三、拿走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归还
四、不舒服时记得去诊所上发条
五、神不在时不能随便离开小镇
《幸福森林》乍看之下,从封面到文案,都像是少儿文学,
事实上第一幕读起来也像是给小朋友看的,
所以我本来还觉得有点无聊,不过隐隐又有种违和感,
直到第一幕尾声,特别是最后一句,让人整个竖起毛来,
我立刻对照前后两张附图,和第一幕的篇名——
没错,作者是故意的,这根本不是给小朋友看的故事。
明明不对劲,大家却还是照常生活着,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行为。
神是什么?尽头又是什么?为什么大家可以理所当然地接受?
对一切意外视而不见,或当成神迹解释,就是幸福的真谛吗?
幸福森林,原来是讲述“服从外部制约”的黑色童话。
然而这只是幸福森林的部分,而且是一开头的部分。
就结构上来说,《幸福森林》采内外双线进行:
“幸福森林”里的故事,和主角刘所在的真实世界。
真实世界的案件是由儿童虐杀影片开始,
而最后的某些揭露(不单指杀人手法),也非常儿童不宜,
所以说这部作品虽然看起来可爱,却完完全全不适合小朋友。
读者大概可以想见:
“幸福森林”里的故事,映照著书中真实世界的情况。
如果说第一幕的故事让人恐惧,最后一幕就是哀伤。
解开谜底的同时,某些不欲人知的过去和痛楚,也得随着真相暴露。
于是从外部,我们回到了个人——
你选择当人,还是当个人偶?
倘若你是侦探,面对真相,你又会如何选择?
这世上,是否有比正义更重要的东西?
或许,那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存在。
《未解生死之人形》同样探讨这些问题,只不过是从内部制约开始。
自律机械三大原则:
一、自律机械不能伤害人类。
二、自律机械必须服从人类。
三、不能制造无法与人类分辨的自律机械。
前面“幸福森林”的公约,虽然其实也是人偶设定,却更像是社区规范,
而后面这“自律机机械三大原则”就必然是从内部出发。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三条致敬艾西莫夫机器人三大法则,
只不过把第三条“在不违背第一或第二法则之下,机器人可以保护自己”
改成“不能制造无法与人类分辨的自律机械”,
这也是本书的关键之一,大家可以先想想为什么要有这一条?
说是这么说,整本书却都在想办法让人偶更像(X)成为(O)人。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本书则说:“未知死,如何生?”
真是奇怪,人类追求永恒,人偶却需要死亡。人们信仰宗教,繁衍后代,创造
诗歌与卓越成就,总是想留下些什么。再不然就投身于日常社会,用文化与习俗淹
没自己,然后人类活得越来越像个人偶。(《未解生死之人形》第295页)
再讲下去就会暴雷了,我们回头来看关于谜题的部分。
《幸福森林》的谜团错综复杂,
从调查玩具人偶的暴力行为开始,串连虐杀儿童案、儿童失踪案,
同时还有其他谜团如“幸福森林”里的各式怪异现象、某些角色的奇特行为等等,
有的相互映照,有的你以为有关系其实没关系。
《未解生死之人形》的故事和结构都很单纯,
无法伤害人类的人偶,为何/如何连续杀人,还取走人类心脏?
主线明确,即便途中有叉出去的分枝,仍是围绕着主线在走,容易阅读理解;
情节流畅、画面感强烈,很适合影像改编,情感描绘亦真诚自然、让人动容,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强烈的娱乐性之外,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哲思性
(或者可以反过来说,在丰富的哲思性外,竟然还能有强烈的娱乐性),
令人赞赏。
《幸福森林》则是别具巧思,
常让人读一读忍不住往前翻,像是回针缝法一样;
满载的不是逻辑思维,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及可能存在我们身边的人事物。
它引领我们换位思考,很多事情并不如我们所看到所以为的那个样子,
跳脱出既有框架,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这种“不加任何评判,让角色和读者自己去体会”的写法,我觉得非常温柔。
顺道一提,结尾其实是有一点点任性的,反而贴近人心里柔软的那一块。
《未解生死之人形》的结局我直接说也是皆大欢喜的,
(毕竟我前面就说它娱乐性强,而且如果是悲剧我会直接负评(X)就不会写心得(O)。)
谜题不复杂,谜底也就干净清爽这样。
继续讲内容。
《幸福森林》让人类代入人偶,《未解生死之人形》则是相反:
故事中的人偶正在取代人类,其实就是工业革命结合外劳的象征。
所以它还探讨了低层生活者的人权。
杰克能够预见这样的未来,而这几乎让他发疯。纵使人偶的发明可以让所有人类
吃得饱穿得暖,甚至过著比以前更舒适的生活。但底层的人们,已彻底失去了自己的
“声音”。
那才是生而为人真正重要的东西。(《未解生死之人形》第198页)
虽然如此,我还是很喜欢女主角想要打造的世界:
人类不用工作,可以尽情感受,真正地当“人”。
“等到人偶完全取代劳动力,人们便能将所有多出来的时间投入文化、艺术、
科学、哲学的研究中。所有人不用再为生活所苦,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甚至能
每天更换,或者干脆再也不工作。无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都能有尊严地活下去。”
(《未解生死之人形》第77页)
人人都能“有尊严地活下去”,这样的世界多美好!
当然实际往这个方向迈进会有很多问题,
毕竟人类这种生物,有很多复杂难解的地方,首先就是对人偶的恐惧:
怕被人偶取代、怕人偶不在人类的掌控之下(人类怕所有未知)。
“机器(人偶)取代人类”是从工业革命以来一直被探讨的问题,
现代社会还多了一个“外劳”。
与其禁止外劳进口,不如提升自己的独特性,无论在技术或创意层面,
然而在父权压抑的体制和教育下成长的人们,还能保有自身的独特性吗?
或许这才是根本问题所在。
关于这点,《幸福森林》很干脆地从一开始就设定人偶无法取代人类:
机器人确实走入了人类的生活,但它从未被准许拥有哪怕丁点也好,试图凌驾于
人类意志的机会。
并不是明确的法条禁令,控管人工智能的研发,而是因为那最孩子气的理由。
人类办不到。(《幸福森林》第65页)
人类充满瑕疵,所以创造的构造体生命也注定是个瑕疵品,而这份瑕疵,就是无
法思考。(《幸福森林》P.66)
是不是超帅的!反正是作品设定嘛,作者说了算,而且——
人类真的充满瑕疵。(默)
第二点“人偶失控”则同样是《幸福森林》所害怕并探讨的地方:
明明是设计给小孩子,模组完全不可能有暴力元素的动物人偶,怎么会行使暴力?
我很喜欢书中的解释,但在此就不暴雷了。
总之当然不是被盗改模组之类的原因,而是更根本的。
记得前面说的吗,要跳脱既有框架。
同时,书中还有一个概念:
如果它不知道“那”是什么,比如伤害、暴力,比如性,
又怎会知道自己正在做那样的事?并会有什么后果?
不讲不教,不表示那个东西/现象不存在。
《幸福森林》指涉对象就是小孩,
孩子的社会——幸福森林,其实就是大人社会的缩影。
这又要提到两部作品的共同点:
都有一个关键小女孩,这个小女孩都是故事发展的动力。
此外都有虐杀儿童的犯人,而且都只是故事背景而已没有真的演出。
其他有趣的异同:
一、人偶恍神、失忆暂停的瞬间
《幸福森林》神的降临(外力介入);
《未解生死之人形》被问及关于自我的问题。
二、关于“人偶”和“自我意识”
《幸福森林》人偶有了自我意识会怎么看待我们;
《未解生死之人形》人偶如何拥有自我意识。
最后,在你决定认真当个人类之前,请先看看这段:
真好,杰克心想。如果他走偏了,坏掉了,没有办法完成他被创造的目的了,会有天
使来修复他吗?(《未解生死之人形》第162页)
身为人类,你只能自己靠自己,也无法重设喔!(啾瞇)
那么,你想好当人还是人偶了吗?
以上,推荐这两部作品给大家。
生活在《幸福森林》,原来我们都是《未解生死之人形》。
(本文完)
若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到原文下方帮我点击赞赏公民的拍手键,
让我能得到赞赏公民基金会的报酬,感恩。
https://vocus.cc/article/60c56bf9fd8978000104d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