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科幻的未来‧未来的科幻”座谈心得

楼主: Alimen (狂人)   2012-10-10 00:30:27
当初是在这个板上得知有此场讲座的资讯,就地回馈给版众 ^^;
这篇会从比较偏“有在写一些东西自娱的人”的角度来看,
不一定能够引起什么讨论,
大家就随便看看吧~
网志好读版:http://alimencave.blogspot.tw/2012/10/blog-post.html
(也没有很好读啦......就是行距比较大一点,然后有些无关紧要的图做分段而已)
  科幻到底到哪去了?倪匡科幻奖停办、交大科幻研究中心关门、苏逸平小说奖
停办,那些对人类、对生命、对社会有着深刻强烈关怀的那些科幻小说究竟跑哪去
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身边的华文科幻世界好像只剩下“心中一荡、虎躯一
震”的玄幻小说,以及“外星人、未来人、异世界人、超能力者”的轻小说?
  当然这说法夸张了些,但是打从最近几个月开始接触所谓的网络小说开始,这
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不去。
  九月二十三日,适逢张系国老师睽违近二十年的科幻新书《多余的世界》发表
(从上一本长篇科幻小说《一羽毛》算起),老师亲定题目“科幻的未来‧未来的科
幻”,广邀各路英雄,准备借机畅谈台湾科幻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更重要的议
题──科幻将何去何从?迷惘如我者,当然趋之若鹜地跟着报名了。
  三位与谈人除张系国教授之外,尚有中正台文所郝誉翔教授、新锐作家伊格言
老师、主持人朱学恒朱老大。座谈的结论一如科幻小说的结尾一般饶富兴味地离奇
──一个现在进行式的开放式结局──我就先卖个关子,请各位一起看下去吧!
  接下来关于讲座内容的部分,由于范围相当广泛、资料量很多,本篇以我个人
的看法与记忆为准,针对有兴趣的部分作重点式整理,若有疏漏或偏颇之处,还请
海涵。
张系国:科幻强国?强国科幻!
  座谈甫开始,张系国老师放了中国神舟九号太空船发射前,民众在附近郊游看
火箭的照片,直言正色地点明“科幻的兴盛,与国力的兴盛,有着极大的关系!”
  综观科幻史,港台两地的科幻的起步,恰好是经济起飞、亚洲四小龙的七零年
代;往回追,二次大战后,美国的科幻想像也成爆炸性的成长;再往回,二十世纪
初有英国的H.G.威尔斯;一直回到“科幻之父”凡尔纳所处的十九世纪末,恰好正
是法国国力强大的时候。
  张系国老师认为,国力的强盛代表着人民衣食无虞,有时间可以胡思乱想一些
事情;同时,国力的强盛也使得民众心中可以存在一种幻想,一种对人定胜天的、
未来无限美好的想像。两件事相辅相成之下(或许再加上市场机制),科幻,也就蓬
勃地发展了起来。
  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条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在中国大陆,科幻小说,或更广泛
的讲幻想文学也在急速的发展当中,虽然不乏许多YY及格局太大的故事,但也出了
像刘慈欣《三体》那般的大作。国力,真的是科幻发展的要素?有没有可能反过来
,利用科幻搭建一个心灵的避风港,躲开那些俗务的种种?
科幻的乐观性与台湾人民的悲剧性
  除去国际环境因素不看,科幻文类在台湾或许还有另一个瓶颈:台湾人民思考
中的悲剧性色彩。
  总体说起来,科幻总是乐观的。除了人定胜天的那一派外,就算是反乌托邦
(dystopia)、世界末日那类警惕世人未来有可能多糟多糟的故事,你总是能够在里
看见人性的光辉,否则,世界灭了就灭了,还需要写小说吗?那种描写,毋庸置疑
是乐观、对人类充满希望与肯定的。
  这里老师举了林道干的故事:一个“发明”了“精灵炸弹”,但以失败收尾的
民间传奇作为例子,说明何谓悲剧性思维。
  我认为这不是在讲台湾人很苦情什么的,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卑心态:对于
非我之物不求“征服”、“战胜”、“支配”,认为一定有程咬金藏在某个细节里
,一旦杀出来会使其实没有足够能力应对的我们功亏一篑的保守心态;为了将这种
心态推广出去,我们讲了一则又一则的警世故事。(比较难解释的是,在此一观念的
影响之下,我们还是非常喜欢与他人“比较”,或许是此举不涉及实质输赢的关系?)
  这种心态同时也影响人的想像力。试想,当你兴奋地向别人描述一个大同世界
的幻想时,听者却斥之以鼻,挑出各种使这个无伤大雅的“幻想”不可能成真的种
种因素时,你还有那个热情去想像吗?
郝誉翔: 魔幻写实主义对台湾科幻的影响
  “大约在八零年代,发源于拉丁美洲的魔幻写实主义大举入侵台湾文坛,并造
成了不小的影响;对科幻小说来说,魔幻写实从根本的地方把科幻提到了另一个跑
道上──变成挑战想像力、叙事手法极限为目标。”郝誉翔教授如此说。
  但是魔幻写实与科幻之间,是有基础上的分别的;科幻不可能变成魔幻写实。
最重要的分野是:魔幻写实的故事可能是完全没有规则、荒诞反复的,但科幻小说
在经历了一切天马行空的想像之后,最后必须重新与现实世界做一个连结,否则必
会失去它“科”的部分,同时作者对文中社会人文议题的意见与反省亦有失焦的可
能,写作时不可不慎。
  延续适才张系国教授的“强国科幻论”,老师也提出九零年代末,台湾的经济
实力在大环境中不进而退,辅以魔幻写实的夹击,科幻的整体创作风格由外向转为
内向,少了对外的批判与幻想、多出了更多对自我的检视,有好有坏。
夹缝中的文类──我们的教育有问题吗?
  科幻小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便是,它是属于一种跨界的文体,“但是我看我们
的教育,好像文科与理科,是分得很开、互不相关的两种领域?”
  郝教授认为基础教育在台湾有它的缺陷,我们理科的学生仅有很少的部分有欣
赏文学的能力──这里指的不是翻阅,而是理解作者情感、写作的基本能力;我们
的文科学生也缺乏最基础的科学思维──逻辑的表述、实验结果到结论的推论。两
类人的交集少得可怜。
  但其实科幻小说的要求并不多,看张系国老师的作品就可以知道:文字叙述不
需要多么炫技,通篇白描亦可,唯求语句通顺、用词适当;科学的部分亦不需要非
常精深的专业知识,但求逻辑通顺、使人信服──以新书《多余的世界》为例,情
境胶囊、抽脂食人鱼,哪一项有用到艰涩的科学?但又使人觉得,这是未来科技发
达可以达成的发明。
  回过头来,我个人的观点倒是与郝教授不尽相同。我们缺乏的并不是科学人文
素养兼具的阅读者,而是“阅读者”,以及“买书的人”。
伊格言:科幻小说写作的优势
  作为一位文学奖出生的新锐作家,伊格言老师坦承最常被媒体追问的问题是:
“你为什么要跑去写科幻小说?”写科幻小说,竟好像是一种叛逃一般。
  “我从小看科幻小说长大的啊”老师这样说,然后很巧妙地引了前面张系国教
授的话:“一个人可以改变姓名、地址、容貌和其他一切,却改不了他的狂热嗜好。”
  “相对于写实小说,科幻小说非常适合拿来讨论‘我是谁?’、‘人类是什么
?’这类基本的问题。比如说讨论记忆对人格的影响,写实小说是没办法做到的,
你要绕很大的圈子例如意外失忆什么的,但那又会太像韩剧还是本土剧出现的剧情
......但是,在科幻小说里,你可以借由‘发明’一个记忆交换装置,很简单地达
到目的。”
  这个论点虽然切中我对科幻小说的期望,但从别人口中听到的时候,反而勾起
我另外一种思维:科幻小说一定只能谈论这么深奥的东西吗?我们看了那么久的卫
斯理,是为了看他不断定义生命的形式吗?不,我们看得是他受的严格中国武术训
练这次又是怎么帮他度过难关、痛殴一个又一个的坏蛋!那我又何故对所谓人物驱
动的小说感到不耐呢?
小结
  在正式跳到结论之前,先聊一下当天场边的状况吧。
  朱老大主持功力一流。这个人或许某些言行有点争议,但做起事来的确是有板
有眼,跟几位老师的互动也很棒,更是为主办厂商做足了面子。另外就是台湾科幻
界另一位大师也到了场──黄海老师──只见他拿着相机满场跑,像个老顽童一般
东拍西拍,想想还真符合他的文章XD
  如同这篇文一开头所说的,台湾的科幻小说正面临着一个现在进行式的开放式
结局,是以何故?我们分析一下当天老师们提出两点关于台湾科幻积弱不振的解释
,即可窥知一二:
1. 国力衰颓,人们不再放胆看向未来,而侷限在自己周遭的自省。
2. 教育僵化,最基本的文学赏析可能都有问题,遑论文理基础需要兼具的科幻写作。
  而萧条的出版业在上两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变得更不愿意出版科幻作品,甚
至有一种恶性循环的隐忧;另一方面,推出利基商品如知名作家作品、或往更多人
看的玄幻/志怪小说走(就是你在便利商店会看到的那些),对他们而言远比开发新客
群兼照顾小众市场稳定。
  在这些条件的夹杀之下,我们又能够做什么呢?改变国家、改变教育、改变出
版社,这些都不是一两年内可以达成的事,诸位老师的看法无疑是悲观的。但是,
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却也近在眼前──传统出版社无力处理的部分,正由网络出
版积极的接管。
  这就像是《三国演义》开宗明义第一章所讲的: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如果再也没有人愿意出版科幻小说,那为什么不自己出呢?
  当然,自行出版电子书的缺点已经很广泛地被讨论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人
人皆可出版”:在缺乏专业编辑的把关之下,作品质、量难以兼顾,也因为出版门
槛低,好作品更会像大海捞针一般难寻。想看好看的小说,将再也不是到书店逛逛
就可有不错的收获了,需靠着同好社群之间的口碑推荐──这不就像是回到了那个
没有网络的年代?
  非常有趣,资讯大爆炸的年代里,讯息的传播最后还是回到古老的小社群理念中。
  问题来了:对读者而言,网络出版未尝不是件好事,但对写作者来说呢?为了
自己而写作的人当然可以继续照着原有模式来写,一点影响也没有;但是涉及读者
,或更现实的维生问题时,会变成不得不去刻意讨好(像那些游戏大厂)、加重口味
(像那些新闻报导)吗?
  对我来说,我还是偏好那种老式的、情境式的缓慢叙述。拜网络所赐,任何一
种冷僻的文学型式最终都能找到它的阅读族群,我想现阶段我能够做的已经很明显
了:提高文章的能见度,找到自己的读者而不用急着转变风格,然后更重要的,提
升文字品质、提升叙事的精准度吧!
  扯太远了,最后回到原题做个结:
    科幻小说的纸本出版正在衰亡,即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出版的时代
    ──那个资讯爆炸、令人无所适从、又爱又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
  (一样扯太远,失败 XDrz)
作者: boblu (六百)   0000-00-00 00:00:00
好奇 照你的引述 伊格言说的科幻 正是张老大当年最讨厌的这样现场气氛有没有很奇怪 还是都在各说各话还是张老大这几年观念也有在变?
作者: ANUBISANKH (怎么一堆鸟事)   0000-00-00 00:00:00
原来有苏逸平小说奖这玩意 Orz (汗)感谢您的分享!
作者: outlawstar (Space Ranger)   0000-00-00 00:00:00
非常谢谢您的整理和分享!!(鞠躬) 很有帮助!^^
作者: artyman (another arty)   0000-00-00 00:00:00
张系国早年被视为是文以载道派 跟伊格言说法不冲突啊
作者: boblu (六百)   0000-00-00 00:00:00
张系国的文以载道就是因为他讨厌新浪潮对人类内太空的探索但是实际上又不可能无视新浪潮科幻作品的地位所以开出这个文以载道的外挂来回避掉这样的矛盾但是伊格言这样说就几乎是闪无可闪的新浪潮科幻观啊
作者: artyman (another arty)   0000-00-00 00:00:00
我的理解是 张所讨厌的是那种过度玩弄文学形式的作品所谓“文以载道”简单解释就是作品要有意义内涵所以跟伊的说法并不直接冲突 当然张怎么想 还是要问本人
作者: crist   0000-00-00 00:00:00
哦,你有去啊 XD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