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查查,196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的“中学课程标准”正式将自然科学领域与社会科
学领域的课程进行了分化,标志着学科分化的正式开始。
好奇这个方法有科学根据吗?因为高中的东西跟大学的东西差距很大呢!
是否同意文章被转至ptt站外(y/n): Y
作者:
una283 (无)
2025-09-03 15:52:00? 现在不都是分八学群吗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3 16:34:00可是一般人还是习惯文理组二分法去讨论
作者:
una283 (无)
2025-09-03 18:22:00大学学位分成两种Bachelor of Arts (BA) degree和Bachelor of Science (BS) degree后者集中在science, math, and engineering文科学位BA不见得不用学数理化只是相对于理科学位对数理化的专注可能因此将中学的数理化工程学科归为理科
当时分类组的依据就是因应联考吧不管是四类组三类组还是什么大学科系怎么采计考试成绩高中端就怎么因应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3 20:56:00教育部还是有规定高中哪些课是必修课也不完全是按照考试制度去调整
比方说,想当记者的人去读一类,结果没有物理、化学,所以是认定记者不需要学物理、化学,太扯了这教育
作者:
una283 (无)
2025-09-03 22:00:00法律系也没有数学 那些检察官怎么办金流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3 22:05:00还好啦!处理生活大小事,国中理化够用了反过来说,想读化工的人去读二类,高中读一堆物理、化学结果上大学后普物、普化重教这堆内容高中浪费一堆时间学将来大学会教的物理、化学,太扯了这教育你如果去研究相同科系普大和科大的差异再去研究高中和高职的课程差异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课并没有这么重要
对,高中不管文理组都还是有必修课像一类组高一还是有上物化生我的意思是我认为高中会分类组最初就是联考大学科系采计科目所致比方说工学院科系通常会采计物化外文、法政常采计历史那高中分组方式就不是靠科学证据支持只是单纯的大学科系采计哪些科目高中就出现大致的分组然后偏重那些科目的教学而已所以与其质疑高中文组物化读太少不如质疑相关大学科系为什么不采计虽然我是觉得没必要啦因为生活基础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我也觉得国中理化其实讲得差不多了高中我觉得就算文组不学理科也行
就是16岁的心智年纪,分这个,是认为人一辈子的兴趣性向很早就知道的意思?
作者:
Bugquan (靠近边缘)
2025-09-03 23:28:00主要是现在从新再搞也没用了,那就顺应以前的分类的其实每个国家每个大学的规定也不太一样,有的大学也是不分流大二才开始分,有的是要啥通识,通通都上专业课
迟早要分流的啊 不然原PO是主张说高中毕业前所有人都要学相同东西?等到性向兴趣确定才能分流那义务教育到20岁都分不出来吧
弱弱的问一句,请问 广电(记者)或是文史科系有不能修(电资)或是 物理化学的辅系之类的规定吗?学测都可以考5科,分科都可以考十科,有规定分流后不能考吗?我不太懂这篇的意思是?还有 现在普物普化是必修吗?看科系吧!但确定的是大学的生物应该跟高中的生物差很大,因为大学都是上combell,高中应该不敢吧!除非你是要参加比赛的。typo 是 Campbell
作者:
lovehan (寻找初衷...)
2025-09-04 03:45:00高中科学班,就有在使用康宝的中译本了……康宝本身就是念一本学2科,生物 + 化学。指考要高分,几乎一定要读到普通生物的程度。至少重考的,都嘛是读普通生物。康宝现役读不读得起来,可能要看原生家庭够不够力。刻意栽培都是做得到的物理化学,高中教科书有些东西,写得不清不楚。结果普物普化,就会详细解说。有些高中老师,甚至直接教普物普化的东西。然后学生就懂了 (第一志愿高中而言)我只能建议,好好学英文,念原文就好。原文书可能快2000元中译本可能快4000元,还不是最新版本。 XD我上面2楼指的是康宝的价格所以家里有钱的,才课得起康宝中译本。过了那么多年,一堆中译本,其实也倒得差不多了。市面上还活着的,可能不是死撑就是做功德。因为根本没那么多人课金,哪可能赚钱……以2025年的基准大概只剩国立中字辈以上,还会用原文书吧。私立学校已经不敢用原文书了结果私立学校变相增加学生洗文凭的难度因为台清交成政还是英文命题为主专门挡菜英文(没能力看原文书)纯笔试的所,至少还有一读的价值。
物理、化学是产业的基础,居然容许一大票人没有物理、化学课也是蛮奇妙的
作者:
UK5566 (大英帝国56)
2025-09-04 11:58:00大部分外国也有分流吧 学国外的
不是啊,就理工脑不想被史地绑住,文组脑不想学理化跟数学...早早分流不是很好吗?有兴趣的自己跨组修,我觉得皆大欢喜啊!
就只有中国、台湾、香港高中这样弄台湾很像很难接受一个人先去学XX再回头学生物、物理、化学困惑的点是早早分类组,人真的这么早就知道自己是要干嘛吗?例如有些人读中文系,不代表别人生物不好,结果读了人生失去读生物的可塑性
楼上 你可以选修生物相关科系的辅系,而且,谁说学习一定要在高中课堂上然后你就算高中选文组或理组 没人说你不可以唸另一组的科系,又不像新加坡或德国,他们是有难度的然后你只说 华人圈的,却忘了 新加坡跟德国 我是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14:44:00原po应该觉得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要所有人必修吧?所以不宜分类组
新加坡那个也是技职体系吧我是觉得都要学,基础知识不能偏废包含数资班=自然组,语资班=社会组,我都觉得蛮搞笑的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14:48:00如果什么都要学,高中三年根本不够
16岁分类组,感觉就像问小女生想要哪种老公(工作),小女生会回答王力宏
作者:
vbn22 (vbn22)
2025-09-04 14:53:00好好学英文 把大一微积分 普物 普化 普生读透了然后去重考分科 把这四科拿个60x4=240分 这样很屌
为什么要独立数资班,是因为一般高中的课程对他们而言太简单了,所以他们要挪出时间去做跟升学无关的事至于一些以升学导向搞出来的资优班是不一样的因为目前的学测跟分科就是不能超纲,所以读科学班或是数资,其实对升学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甚至在繁星上是吃亏的,因为有些数资班 考卷是另外出的还有德国 对,是技职体系,但是 他是没得选,你成绩不好就是不能唸大学
作者:
Bugquan (靠近边缘)
2025-09-04 16:26:00所以每个国家都不太一样,你要是硬学整个大改才是问题,有的觉得就应该多读多接触,有的到高中自由度就很高,就能选自己想要的课
还有,不要美化德国的体系,他们基本上,还是会有学历歧视的,我看过公视有做过采访。要是没有歧视,为什么你成绩不好,不能选择读大学而是只能读技职...
我说的文理分科就是中国、台湾、香港而已耶找了文献,实在看不出高中分这个理论依据在哪儿?
反而太早分会错过很多优秀的人,包含诺贝尔得主很多大学文转理的大学的文科没有正确答案,反而诺贝尔得主不太适应日本应该是报考大学分文理科,高中有分这个吗?台湾分得很早导致只能靠长辈引导
作者:
Bugquan (靠近边缘)
2025-09-04 16:57:00并没有绝大部分的还是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等,当然肯定会有跨领域,而你的这个尽可能接触的学科的问题就在于,有的人只专注在两三门学科会有很好的表现,但是一多就顾不了
或者父母亲灌输,结果导致亲子容易起冲突或者是老师说看兴趣看哪科表现好,但是重点是就业市场拉瓦节也是学法律出身的化学家,台湾出不了这样的人达尔文转换好几个领域喔,最好那些科学家从小对科学感兴趣费尔兹奖许俊珥也是大学文转理的
日本の高校における文系・理系のコース关键字google一下就知道日本也是跟台湾一样高中分文理组
请问一下 我还是搞不懂,现在是有限制文转理不行吗?这里是在讨论什么,我看不懂?
作者:
Bugquan (靠近边缘)
2025-09-04 17:09:00June Huh不是大学文转理,人家只是有段时间对于文学感兴趣,人家读的物理,。我也说了肯定有跨领域的,但是大部分还是从小就有浓厚兴趣的
在日本高中,有一个名词叫做“三年一贯制”,意思就是说,学生进入这个班级里,三年就都在这个班级里了。没有末位淘汰,也没有文理分科
现在高二选组,你高三可以换啊,就算不换,也没限制你要读哪个系?然后 你要转系,你也可以啊,我就认识有人清华外语转资工的啊 所以问题在哪?
许俊珥本来想当诗人、记者,后来才走数学这条路没有科学根据的方法
作者:
Bugquan (靠近边缘)
2025-09-04 17:14:00问题是人家大学是读物理阿……虽然数学是后面才接触的,但是选物理起码对于数学不会排斥到那去
,当然就自己额外修,总不能你想要全修,全部的人都陪你一起修
他们生活的年代也没有义务教育许埈珥父母都是知名大学教授生长背景也非常人所及
我是觉得不用再跟原PO吵下去了他本文也是抄threads的而他认定日本有没有文理组的方式是看AI的摘要(也不点进连结看内文)而不是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说法
连护理师读护校都要学化学,结果文组不碰物理化学,蛮奇妙的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17:43:00并不奇妙啊!护理归医学院,本来就属理科啊!难道你以为女生多就要归文组?台积电一堆文组作业员,甚至很多科技业都有文组作业员转助工甚至工程师的例子他们没读过高中的物理、化学,也没有因此妨碍到台湾的科技发展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真的真的没那么重要何况学习是终身的,高中没碰不代表未来不会学到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17:53:00普大也有护理系
大护是医学院大护是看看生物,生物算自然科,不算社会科
五专护校是有化学课的喔高中文组没有物理科,高职电机科机械科有物理科
而且 专业护理师是要会很多东西的,读化学会很怪吗?你给药剂注射,要稀释,这应该是化学吧!我反而觉得原po蛮怪的,怎么会觉得护理学化学很怪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17:58:00高职物理科深度远不如高中,结果人家上大学以后跟高中毕业生学一样的课程,如此可见高中物理真的没那么重要
唉 物理跟数学都是基础科目,而且 国中 高中 大学所谓的数学跟物理都是差很多的比如说,光合作用,国中高中大学讲这个就差异很大好嘛!不是叫生物,上课的东西是一样,即使在讲同一个topic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18:05:00感觉原po是故意来战文理组的,逻辑很怪
作者:
una283 (无)
2025-09-04 19:30:00BA文科学士的定义即是求广度不求深度既是求广度,要修什么课本就随学生想修什么自选而不会硬性规定要修数理化自然
其实我也觉得普物、普化、普生、微积分应该要是文法商教育艺术的必修课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20:16:00你知道很多二类科系没有普生吗?你知道很多学校电机系没有普化吗?你知道很多三类科系甚至没有微积分吗?连理科都不见得会修完整的课程,你要文科的去修?
电机系如果不读材料相关,其实普化是不需要唸的....说实话,在台湾,如果数理能唸得起来九成以上不会唸文组,都讨厌死数理了,还叫他要唸,你干脆杀了他们好了。我都不知道原po 在纠结什么?你觉得想修,就去修,又没人碍着你,干嘛要强制别人也要修?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20:36:00原po的构想也不是不行,就是大一不分系且全理科,大二才分流但这样选商学院的,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这些基础课程会全部挤在大二,而且到大四还有一堆必修
作者:
una283 (无)
2025-09-04 20:37:00我倒觉得该让文组更自由地选修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20:38:00跟现在的趋势是高年级尽量减少必修,增加选课弹性,完全背道而驰
作者:
una283 (无)
2025-09-04 20:38:00让文组必修学分更为弹性让文组去办活动经营做企划比一堆必修重要
看来蛮多人还是被误导了,台湾很多很优秀的人被埋没了其实很多人都大有可为,结果好像读了xx=数学不好=考公务员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21:03:00所以你的构想是如果所有人都读理组,就会有本来因为读文组而被埋没的人才改读理工而出头囉?
不是的,我是觉得应该大学有必修课,大学再分,这样很多人才有底子去学很多东西普物、普化、普生、程式都应该列为文、法、商、教育、艺术的必修课,这些人才能在半导体、医药行业做事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21:13:00事实是不需要学那么多底子,我前面的推文已经举出例子了
拜托,尼玛帮帮忙,现在高中端的数学理化时数都不够了,你一个高中是要学多少东西。如果只要学皮毛,自修就可以了。现在大学端都在靠腰高中端教的太浅,衔接不上大学。我觉得你根本低估数学物理化学 ....我觉得你对电资/医牙等热门科系有太多的误解,我也不知从何吐嘲起,那些商周之类的鸡汤文,看看就好,不要当真。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21:19:00有在科技业第一线工作过就知道,事实上很多工作不用多深的数物化底子,就靠肝而已
喔,是喔 我隔壁的8+9天天卖肝在夜店,他怎么不能去高科技业
只是觉得蛮可惜的,反而高中文组不如科大机械跟护校护理的感觉还是希望大家有更多的底子,比较合理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21:49:00你那是理想,高中只有3年,大学只有4年,塞不了那么多课8+9纯粹个人选择罢了,很多科技业真的没想像中的高科技
我觉得你对护理有误解,护理的人格特质很重要,不然你会做得很痛苦
作者:
Bugquan (靠近边缘)
2025-09-04 22:03:00甚至英国那边的大学什么通识?给我通通上专业课,就说了各国不同,当然会有遗珠之憾,但是像你这样什么都要反而会出问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4 23:03:00而且理工出路比较好也不是因为修过你举的那些科目,而是因为他们的专业科目电机系可能只修过微积分和普物资工系甚至可能只修过微积分生科系数物化生都是必修,出路有赢电资?
作者:
una283 (无)
2025-09-05 07:05:00B大正解,除了少数天才。每个人的脑袋精力有限的大概从国中进到高中就能明显感到大部分学生已无法全面顾到所有学科因为每一科开始比国中又再深一些遇过不少国中毕业生以为高中也是另一个国中阶段误以为只要最后努力读书就能过关学测和会考一样不是喔,不是这样子的高中就得了解自己能力兴趣在哪里适当分配时间精力在自己值得努力的地方如果说理组赚钱的优势在于“专业知识技术”那么文组也许就在对人类社会经济的敏锐适应性文组不该浪费自己真正的优势硬去跟理组比专业文组的优势在于处理复杂广度的柔软细腻由此可知,文组若还是乖乖照课表学会走向死路文组想赚钱就得跳脱制式思考努力寻求广度同时拓展各种人脉认识多元
认识很多中女语资班别人不是数学不好,但是莫名其妙变文组了,最后花很多时间修正错误现在台湾家长不敢让小孩读语资班了,体制怪怪只能靠家长自力救济或者像硅谷哈佛姐读台大政治,最后再读两个硕士修正错误在台湾,科大药、五专护理、科大电机机械,比高中文组更有竞争力科大有视光系、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医检系…这些比高中大学文组多物理化学科大也有食品营养需要化学知识,结果反而高中大学文组没化学
我觉得你是不是高中生或是以下啊,有要不要找父执辈或是老师聊聊。感觉你很多想法都很有“特色”,跟“理想”性还有 举的例子 都是三类 医学院的科系啊,本来就是要读理化的。不是科大就是文组好嘛,科大早就分类了,不然 应用外语为什么不用修理化....再来,你举的那些科系的竞争力,不是来自读什么学校,那些都是执照系,要国考的,国考没过,什么都不是,你很容易 见树不见林...只看你想看的,完全没看到全局。还有 语资班就是文组的啊,就我所知,语资版是不能转文组的普通班,只能转理组的。数资也是一样,你不能转普通班,只能转组才能回去普通班。还有,资优班跟资源班 通通属于特教范围,你都选择要去特教了,为什么还要接受一般基础教育?退一万步,读语资也有人用繁星繁到医牙药的,请问,读语资是不能考理工科系吗?就像说 有个大谷翔平,然后每个投手都可以跟教练说,我也要练打击,为什么投手不用一起练打击,拜托,你也要惦惦近两,打击有竞争力吗?你光投手就快不保了,还在想增加打击,增加竞争力?拜托,那叫四不像,本业没顾好,又想贪图业外的,结果一起沉沦下去。高中的学习历程,就是让你有压力跟动力去探索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不是嘛?这是可以选择的,而不是要全部的人都齐头平等。通通都给我上课。
待在语资班社会组考上医牙,那代表自然组社会组的分法没有科学根据自然组后来读法律系,高中这个二分法是蛮奇怪的
那是选择 是你自己的选择,兄弟!你还是画错重点,没人逼你该去哪,要去哪?现在的学制已经超自由了,不要把自己的问题都归罪到体制,这样是无济于事的。还有,一般人看到大谷翔平 会想说,一个投手也能打击很棒,真是厉害。有些人却会觉得,为什么投手要被限制只能投球,为什么他不被要求打击,他的打击天份都被限制了,烂制度。有什么科学制度限制投手不能打击!?
作者:
una283 (无)
2025-09-05 11:01:00他应该只是觉得社会贴标签二分法不舒服而已其实在更早的台湾社会反而是歧视理组很多理组脑袋的学生被迫选择文组社会刻板印象本就很难掌握光靠学制取消二分法并无任何作用
所以现在语资班很多都关门了,家长看到问题张忠谋一开始读文学后来读机械,这样很好耶
其实 联考采用国文,而且其中作文还占比重很高。才是超级不公平的事。更何况之前还有三民主义跟数学物理等值这事。因为之前掌管教育部的那群的脑袋就是那个样子。现在只要说不采国文,就会有人跳出来批判,毕竟,那是人家的饭碗啊!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一个人长期被贴文组数学不好的标签,翅膀会被折断
很多语资班关门,是因为家长觉得读语资有利升学,后来发现没用。就这么简单...,读特殊班,是兴趣不应该跟升学挂勾。我有看过很多读特殊班,读到很痛苦,校排甚至都是全校垫底,问题是家长的面子,让他不能回到舒适圈。
唉 你先去看看统测的题目跟学测题目跟分科题目的难度,多说无益....建议先去搞清楚,高中高职的基本差异,跟各自要画的重点。不然真的是鸡同鸭讲
经济学、物理学叫作“路径依赖”人不容易摆脱过去的路径比方说我小姑日文系,到中年读家庭教育硕士,那是她的选择,但是她的选择是没有其他理科的选择了,是有限选择,是很可惜的丽山高中有个自然组转社会组再拿科展读台大电机,再去读美国杜克大学生物海洋,所以这个高中分组没啥科学根据食品营养系:美和科技大学、中华医事科技大学,结果文组反而没物理化学怪怪
作者:
afsmart (人之初,性本散)
2025-09-05 13:44:00我觉得你举的丽山高中的例子反而证明了分组有科学根据正是因为他经历过社会组,所以他知道文法商科系不是他要的,所以毅然决然往理科发展如果没分组,他会不会直接进入文组科系?然后陷入你说的路径依赖困境?
那个丽山高中的学生是跟妈妈说,我的生命不能没有历史地理,丽山好像分的很开应该说大部分的人都喜欢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分很开比较奇怪他后来从台大电机转学到杜克,他觉得美国的体制通通有比较好荷兰或澳洲他们现在也是一个专业一个兴趣爱好,这样比较不容易被ai 取代
作者:
Bugquan (靠近边缘)
2025-09-05 14:26:00你只是不断拿有一些例子在举例,这是那些东西不是通例啊,例如Edward Witten人家是真大学学为最后才接触物理和数学,但是他也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天才的人之一,百分之99.99999的人没办法像他这么传奇大学学文方面的
有一本书叫《心流》就说成功人士跟普通人其实很少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干嘛的,台湾的教育似乎大家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干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