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络上大家在讨论城乡差距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身为市中心代表的我也想分享自己
的学思历程。
我在台中市区出生。母亲辞掉工作,全心全意带我长大。小时候我跟弟弟每个礼拜都会
跟着妈妈去当时还在一中街附近的省立台中图书馆,一去就泡一个下午或一整天。我记
得自己从小时候开始就很爱看书,有几套特别偏爱的,像是世界儿童生活图鉴、汉声小
百科,跟纽伯瑞文学奖的作品集。但我看得很广,甚至连写给家长的,亲子教养的书也
看。然后我父亲的兴趣是看Discovery频道,我从小也跟着看,看到后来,自己已经习
惯打开电视,就转到Discovery频道。
才艺部分,我从大概四岁开始学珠心算,学了大概五年;七、八岁开始上何嘉仁美语补
习班,国高中就变成去地球村跟YMCA的外籍教师美语会话班,一路下来十几年没有中断
;幼稚园跟国小低年级时参加国语日报社开的正音班跟画画班,国小中高年级时补过作
文、学过游泳;国小高年级跟国中还上了几年的直排轮。这样说起来,我也学过不少才
艺,只可惜没学过任何一项乐器,除了学校里教的直笛。
我国小直接选离家最近的公立学校就读。虽然已经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但我还记得,
一年级的导师鼓励我妈让我去考资优班,这应该是我人生的转捩点。后来很幸运考上了
,所以升小学二年级时就转学到有资优班的国小。
当时台中市的资优班是集中式的,全班29个人,全部的课都一起上,从小二到小六。我
们有所谓的国补跟数补,就是额外上比较难的国语补充教材跟数学补充教材。月考除了
正规的国语跟数学,还会考国补跟数补。回想起来,虽然才国小,但班上的读书风气已
经很盛,大家也蛮在意成绩。班上常有同学因为一分两分就争得面红耳赤,或哭成泪人
儿。印象中,我打电话到同学家,几乎都是为了请教不会的习题。老师也辅以各种集点
、集乖宝宝章的方式,有效地加强大家的好胜心。此外,我们星期三,常安排各种户外
教学活动,譬如到自然科学博物馆,由导览员负责解说。家长也都积极参与班上事务。
家里开文具行的,就免费提供学期末乖宝宝章数目前几名的同学奖品;在污水处理厂上
班的,就协助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参观行程;无法出钱出力的,就捐一些家里的课外书,
放在教室里,让小朋友在下课时间看。
后来,国小班上大概有接近一半的人,国中也考进了资优班。国中资优班的竞争比国小
更激烈。国一第一次段考,我在全班29个人里头排第21名,从此被激发斗志,决定认真
唸书。国中三年,我每天的生活大抵是以早自习的小考揭开序幕,然后就不断地上课、
考试、上课、考试。傍晚回家,吃过晚餐睡个半小时,又开始准备明天的考试。仅有的
休闲活动,大概就是打篮球、翻翻课外书跟看看电视。资优班的老师都是一时之选,每
一科都加深加广。但即使如此,还是阻止不了大部分人在外面寻找额外的资源。还记得
国二时,我的数学补习班就已经在教柯西不等式跟三角函数。当时的我受到相当大的挫
折,觉得每次前一堂课的东西都还来不及弄懂,老师们就已经往更深更难的部分推进了
。后来索性退出补习班,按著自己的步调研读,整个晚上在家里可能就解个一题两题,
数学成绩反而慢慢有了起色。
高中,我考上一中的数理资优班。一时之选的变成是各路来的同学,老师大多放牛吃草
。不得已,我只好又到外头去补数学跟物理。但去了一个学期的大补习班,实在不喜欢
那样的环境,就又回到熟悉的小补习班。高中的生活,大抵是放学后打半个小时的篮球
,之后回家吃饭、洗澡、睡个觉,晚上七点多起床开始唸书,唸到十一点出头。睡前再
听个英文。就这样,我每天可以读四个小时左右的书,周末还能更久。规律的生活持续
了三年。完全没想过交女朋友,仅有的小确幸大概就剩一中街的垃圾食物。后来,我学
测考了75级分,但因为一心只想上台大医学系,单单填了这一个志愿。申请落榜后,我
毫无悬念,全心全意拼指考,终于如愿以偿,获得半夜总有美女扣你起床导尿、开药、
评估病患的丰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