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高中读书 - 国文手写(下)

楼主: coldplay5566 (酷玩56)   2014-08-17 13:13:18
续篇。
不囉嗦,直接开始。
===我的考试作文写作习惯===
第一、 二小题(9分、18分)
第一、二小题分别是文章解读、文章分析,每年大考中心都会公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
基本上是根据回答的正确度来评出相对应的分数,但是当然还是会考量包括词采、字数等
条件。这两小题的写作要诀如下:
1.字数限制
通常这两小题都有明确严谨的字数规定,会标注在题目之后(字数、行数都会附,但请以
行数计算即可!)。
一看到字数限制,请:
首先,在规定行数‘最后一行’的上面做记号,或直接把手指压在‘最后一行’提醒自己
!一边写一边估计!
其次,看到‘合计文长’时,用‘配分’分配字数(行数)。
ex目:第(一)题6分,第(二)题3分,又(一)(二)合计文长约100-150字(约5-7行
),
可以选择第(一)题5行、第(二)题2行。
总之,
如果属于文思泉涌者,请惜字如金,绝对不可以超过行数,会扣分!
如果属于脑力枯竭者,我强烈建议务必奋斗到规定行数的‘最后一行’!
可以再加入佳句/典故/个人观点评论,把字数填满,展现诚意!
就像短信一封120字,打满才不会亏的感觉…
2.逻辑明确!!!
逻辑是这两小题最重要的关键,我都开玩笑说我把这两小题当成数学证明题在写。
意思就是语意之间的承接要有章法,能表现出明确的‘因为(∵)和所以(∴)’。
厘清题意的方式,就是看到题目后:
1.画重点 + 2.分析文章架构 + 3.依照文章架构分类刚才画的重点
以下以103年学测第一大题为例:
阅读框线内文章,回答:(一)古人的“清赏”和今人的“观光”有何不同?(二)文中
“人品亦化成商品”的意思为何?
请将答案标明(一)(二)书写,(一)(二)合计文长约100-150字(约5-7行)。
近代之观光游览必广揽游众,乃可赢利。故凡属胜境,惟求通俗化,遂使群客奔波尽兴,
实则人看人。傥兼以歌唱舞蹈,愈撩乱,则愈活跃,心神无片刻安顿处,斯为观光之成功
。凡属观光,乃求动,不求静。乃求热闹,不求清净。此乃近代人心一大趋向。中国风景
皆求清赏,“鸟鸣山更幽”,始觉此山中之深趣。“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傥亦男
女杂沓,喧哗拥挤,转眼即过,则七日亦在一瞬间。此始是近代观光客游览客所要求,如
此才感快意。古人诗“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今人则必在万目睽睽下振衣,一振衣
而下座,掌声雷动,乃始快意。千仞冈上,何人得见!海水浴场,亦必人群俱集,乃始成
一场面。一人濯足,则何情味可言!故千仞之冈,则必组旅行队。万里之流,则必组游泳
团。一人闲居,必感无聊。古以窈窕乃成淑女,今则尽时髦,尽摩登,投入人群中活跃,
以供人玩赏为己乐,人品亦化成商品,良可嗟矣。(钱穆〈品与味〉)
1.画重点(文旨/素材):其实画重点就是帮助我们迅速的理解题目,并在书写答案时能
立刻找到原文中的文句、引用作为立论基础,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重点’不尽相同。
2+3.分析文章架构+依照文章架构分类重点:这篇文章借由‘清赏vs观光’,出现三组对
照。
外在行为:自适宁静vs聚众喧嚣,
“鸟鸣山更幽”、“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vs歌唱舞蹈、男女杂沓,喧哗拥挤
内在思想:与自然呼应交流vs无,
始觉此山中之深趣vs心神无片刻安顿处
商业化(延伸思考):清赏提升品德vs观光.盈利、玩乐热闹
附上大考中心公布的答(顺带一提,他爆字数了…XDD)
(一)古人的“清赏”和今人的“观光”之不同,在于古人的“清赏”是“鸟鸣山更幽”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强调在清幽宁静的情况下,自我与自然界的相互呼
应。而今人的“观光”则是人多热闹,以“赢利”为目的,既“看人”也重“撩乱”,虽
然时髦摩登通俗但也难有情味。
(二)文中“人品亦化成商品”,在于现今观光以盈利为目的,以热闹为手段,那么原本
能在清赏中提升的的品德也因此与利名勾合,一切即成商业行为。
第三小题(27分)
诚如上篇拙作所分析,历年来的范文(A或A+)并没有一定的文路。因此,还是建议多练
习、找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我’通常会如此安排架构:
第一段、破题
破题的方式不胜枚举,相信大家也看了不少。端看题目和灵感选择破题方式即可。
因为近几年来大考的长文题目(除了100学测的‘学校与学生的关系’)都偏向人生哲理
,我比较建议的采取‘意象破题’的方式。
如此一来就可以拓展文章的宽度,后面的段落比较也不会拘泥在叙事、可以延伸到说理,
结尾的时候还可以做个呼应。
意象破题就是把抽象的概念譬喻为某物,例如惑(98指考)可以比喻为缠人的丝线、人间
愉快(102学测)可以比喻为沙漠中的一阵清风…
意象破题可以帮助文章变得灵活、也比较容易继续发挥。
第二段、叙事+叙事小结论
一篇作文的核心就是剖析自己的想法。为了不要让文章只空洞的充斥他人的事例、言例,
可以在这一段写入自己的亲身经历,增加说理的强度、可信度和作者与文章的关连性。
所谓亲身经历,请在考前先练习!届时就可以抓出脑海中的一段‘往事’,行云流水的写
上去啦!立刻少奋斗一段!
叙事以四~五行(88字~110字)尤佳,
在叙事后再加入扣合题意的小结论,如事件发生后的感悟等等。承上启下,就可以进入重
点的第三段。
第三段、说理
通常我的第三段会比较浮夸丰富,说理之余,塞进满满的典故作为立论基础。
说的‘理’当然是些人生哲理,典故尽量保持‘古/今、中/外、正/反’的平衡(例如谈
自然对人的影响,不要同时放欧阳脩、柳宗元、苏轼,可以凑个湖滨散记的梭罗)。
这种写法大量出现在历届的范文中,可以自行参考,我就不在此举例赘述。
第四段、结尾
结尾的功能就是结合第一段的意象、第二段的亲身经历、第三段的说理,并把整篇文章想
表达的重点梳理一遍、浓缩统整。
如果前面稍有偏题也可以把‘题目’当关键字扣合呼应一下,摆个完美的ending pose。
以上。
祝福各位考生在国文手写题大有斩获,个个A+!
作者: peicily (Pei.)   2014-08-17 13:19:00
推推
作者: bood22 (doob28)   2014-08-17 13:22:00
推 原po辛苦了
作者: swaggg (Strahl)   2014-08-17 13:23:00
作者: howardtzou (狗狗)   2014-08-17 13:29:00
推!不过写完作文后记得要把在最后一行记号擦掉~不然有可能会被误认是作弊(学校老师提醒的)
作者: playlist   2014-08-17 14:07:00
Coldplay必推
作者: rayti (历史小老师)   2014-08-17 14:34:00
推,谢谢你。
作者: ssps943103 (大马一哥)   2014-08-17 16:29:00
tks
作者: happyyoung (快乐少年)   2014-08-17 16:55:00
未看先推
作者: okcard (嗨嗨)   2014-08-17 17:01:00
大考中心没有公布过前两题的范文。
作者: HsunMe97 (尬意起争议)   2014-08-17 19:11:00
现在不推,更待何时
作者: SEAN0519 (Anchor_Dog)   2014-08-17 19:19:00
前两题的内容变化不大 看评分标准就差不多了
作者: jamesoo0816 (谨成5)   2014-08-17 22:09:00
猛推
作者: bus77116 (软)   2014-08-17 23:28:00
推,感谢原po
作者: sheeplus (Gabi)   2014-08-17 23:43:00
段段回扣真的很重要! 冲刺班最后老师一直疯狂提醒这个
作者: hlvj (琪琪方)   2014-08-17 23:48:00
作者: ZJScott (5532789)   2014-08-18 16:16:00
暑辅刚放学推个 谢谢正姊楼主
作者: alexyuya (AlexYuya)   2014-08-19 01:31:00
我比较想知道原拨的手写写什么:)
作者: u96873 (阿均)   2014-08-20 22:07:00
嘘钱穆 我绝对不会说是因为国史大纲很难看看在他书架守门员的份上 推回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